天天看點

如何讓壓力變成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如何讓壓力變成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如何讓壓力變成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親子教育十部影片之《銀河補習班》(連載五)

孩子的“子”代表什麼?

如何看待現在孩子

學習壓力過大的問題?

如何讓壓力變成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一個故事,一段人生。多角度觀影,多元度觀心。學會觀影,覺悟生命。歡迎來到解惑星球《觀影論道》欄目,讓我們透過親子教育十部影片之《銀河補習班》一起尋找幸福之鑰。

提問:影片當中馬飛放棄了讀清華北大,果斷地選擇了自己的愛好,最終成為舉世矚目的航天員,非常理想地把興趣愛好變成了自己的“食祿”,可是現實生活中,興趣都能發展為未來生活的保障嗎?這會不會有點過于理想化?

解惑:這也是影片當中缺乏中道的地方。總體來講,我們人的生命構成共有三種屬性:第一個是自然屬性,興趣屬于自然屬性,也叫習氣、秉性;第二個是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是有社會規劃的,由社會主流和社會文明引領;第三個是靈性屬性。這三種屬性是重疊在一起的,哪個都不能回避,都要面對。

我們的興趣愛好屬于自然屬性,一部分有可能很好地融進社會屬性,也有可能跟整個社會潮流是背道而馳的,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之間的磨合,好比很多人一方面想要好好學習,一方面又要去克服自己貪玩的習氣。

貪睡、貪吃、好逸惡勞等等都屬于自然屬性,這是我們必須去克服的,不能完全随順自己的自然屬性,否則很有可能被社會屬性所懲罰。很多人一輩子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之間磨合。

如何讓壓力變成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社會有社會的規範和體系,當然這個規範不一定是真理,因為每段時期的社會屬性都是不同的。不同階段人文秉性如何,這個階段推崇什麼,這個階段的審美是什麼,這個階段成功的标準又是什麼?整個社會是流動性的,都在随着時間變化。

想要融入社會更好地生存,就要了解這個社會當下以及未來的趨勢,進入這個社會的價值體系當中,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獲得屬于我們的存在感、價值感和榮譽感。這些就是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引導給孩子的。

孩子絕對不是單純地相信、鼓勵就夠了,而是要引領。這也是目前很多家庭教育的現狀:要麼就是放養——我完全信任你就啥也不管,你想怎麼樣都可以;要麼就是圈養——我不信任你,你什麼都要聽我的。這些從客觀角度來講都是違背中道精神的。

我們再看最後一個:大拇指,漢字中的“拇”字,有“指中之母”的意思。人的其他手指都有三節,唯有大拇指是兩節,這種安排妙不可言,如果隻有一節就無法與其餘四指進行配合,如果也有三節,就會軟弱無力。大拇指既能獨立活動,又能接觸掌心的絕大部分,還可以和所有手指配合,完成各種動作。

這裡展現出每一個靈魂在人生當中都想獲得成功的自我價值實作需求,每個生命都想體驗在某個領域成為老大的感覺。父親要給孩子示現力量和獲勝的角色功能,也就是大拇指的功能。

提問:父母都希望孩子未來能成功。影片中媽媽告訴馬飛“考不上清華北大,就在樓下賣煎餅”,也是想把大拇指的功能發揮到極點,但這樣也會給孩子的學習造成極大的壓力,如何認知和了解孩子學習壓力過大的問題?

解惑:孩子一定要有壓力,壓力是不斷挑戰自己,獲得生命成長,實作潛能突破所必須的。試想一下,一個靈魂來到人世間想要體驗什麼?

如何讓壓力變成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從中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來講,“了”字的象形字起源于小篆,小篆字形像襁褓中的嬰兒,就露出一個頭,手腳都被束縛其中,彎曲絞纏在一起,伸不直的樣子。

雖然《說文解字》裡面講這個"了"是一個嬰兒,實質上是講人格精神力量部分,如果一個人的精神狀态還處于嬰兒時期,就會經受壓力,感受到處處不如意,處處受到束縛。隻有在這種壓力當中,不斷地通過磨練,鬥志和意志力才能更加堅強。

在壓力下醞釀出爆發力,才能挺起腰展開翅膀,把翅膀一打開,就是一種孔武有力的狀态,這種狀态就叫"子"。

這個“子”也是聖人境界的象征,比如老子、孔子、孟子是中國人授予精神境界已經達到圓滿狀态之人的稱号。

我們的子女生下來叫“孩子”,就是已經肯定了他的身份,未來是要成聖成賢的。培養孩子就是要從小樹立方向,要用聖人的标準去教導。聖人的标準絕對不是簡單的道德标準,不是我們心目中所謂的“好人”,而是一個人格完整、精神獨立、生命圓滿的個體,這才能展現出聖人的力量,展現出聖人在世間行走的自在。

是以,家庭教育要有傳道功能,讓孩子以成聖成賢為目标,在其沒有進入社會之前,就進行精神、意志的錘煉和打磨,父母要引導孩子在挑戰自我的過程中成長,同時體驗獲勝感。

孩子從小有遠大目标,想要成為一個英雄,就會勇敢向困難發起挑戰。不是在父母的逼迫之下,而是孩子心甘情願地去突破自己的極限,主動給自己施壓,其靈魂反而是很快樂、很通透的,這種正向的壓力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如何讓壓力變成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但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壓力往往并非來源于此,中國父母面對社會、經濟、人際關系等各方面普遍都有壓力,在為買車、買房,找工作,想要實作人生的自由等目标而努力的過程中,壓力大了就會出現焦慮,然後把這種焦慮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就會給孩子形成巨大的壓力。

現在,很多孩子的學習現狀是父母一味地讓孩子做題,一味地要求孩子必須要考高分,這來自于父母的焦慮和工作壓力的轉移,那種壓力是郁悶的,是無奈的,是束手束腳的,不僅不會激勵孩子成長,反而會導緻抑郁。

是以父母想要扮演大拇指的角色,引導孩子走向成功,同時也要檢討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不要變成個人危機感的投射。一味要孩子成功,一味隻想着掙更多的錢,一味追求王道,隻重視大拇指的功能而忽視了其他手指的功能,就會失去中道。

我們前面講到家庭教育要從孩子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靈性屬性三個層面同時成長和完善,其實這五根手指就是縮影。就像電影裡面馬皓文給馬飛的地球儀一樣,這五根指頭也是上天給我們的地球儀。父母的終極目标就是要扮演好這五根手指的角色,引導孩子一生在自然屬性、社會屬性、靈性屬性三個層面都圓滿。

好的家庭教育,除了要領悟五根手指的奧秘之外,還要認知到父母和子女之間關系互動的六種境界。親子教育十部影片之《銀河補習班》連載(六)将會帶大家繼續探索其中的奧秘,敬請期待……

如何讓壓力變成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如何讓壓力變成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是誰捆綁了自由的羽翼

是誰遮蔽了美麗的雙眸

是誰背叛了無私的真愛

是誰定義了眼前的世界

是誰羁絆了前行的腳步

解惑星球

一個不可思議的能量空間

看見 了解 蛻變 深愛

解惑星球

歡迎您回家

(微信同号)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創作人所有。如有不妥,請在背景聯系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