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很多人認為,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這是選修課。
如何做一個優秀的父母,才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其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好的父母一定要做好以下這3件事。
第一件事:
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
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方面存在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親子關系勝過一切教育?
甚至有家長覺得,親子關系不重要,隻要孩子成績好,能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可以了。
但其實,一個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父母,而非學校。
學校教給孩子的是知識、技能等等,而家庭教給孩子的則是情感、自尊、自信……
是以,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給孩子高品質陪伴
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如果家長總是因忙于工作而忽視了孩子,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性格是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是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陪伴,做到對孩子高品質的陪伴,把主導權給孩子,多聽孩子說,多陪孩子玩,多回應孩子。
多尊重鼓勵孩子
孩子從咿呀學語到長大成人,需要更多的是家長的尊重和鼓勵。
家長要了解“愛與接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需的養分,是以要重視孩子的問題,傾聽孩子内心的聲音。
愛孩子,就請尊重他、接納他、鼓勵他。
家長做好孩子的表率
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價值觀的形成等方面都存在很深的影響。
因為孩子是比較喜歡模仿的,而最喜歡模仿的就是家長。
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努力成為那樣的人,這樣也有利于促進親子關系。
請家長記住:良好的親子關系,比任何教育都重要。

第二件事:
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拿破侖·希爾說:
“播下一個行動,你将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将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将收獲一種命運。”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作。
好習慣,受用一生;反之,壞習慣,危害一生。
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期。
是以,家長應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熏陶,包括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待人習慣等。
培養學習習慣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要趁早培養孩子這些學習習慣:
自學預習的習慣、專心上課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敢于質疑的習慣、整理筆記的習慣、課後複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堅持閱讀和練字的習慣……
培養生活習慣
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可以伴随孩子一生。
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衛生習慣、飲食習慣、勞動習慣等等。
這些習慣需要家長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培養,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做,學會動手做家務等。
培養待人習慣
待人習慣也就是人際交往習慣,秉承良好的交往習慣,才能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遊刃有餘。
培養孩子的待人習慣是需要家長重視的,家長要趁早培養。
人際交往5個良好習慣,請記住:真誠、信任、克制、自信、熱情。
習慣的養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個微習慣的疊加,需要家長耐心的引導。
第三件事:
适當“逼”孩子一把
我們都知道,如今這個時代就是一個學曆認證的時代。
正如考研名師張雪峰在《演說家》中所說的那樣:“世界五百強企業都說學曆不重要,可是如果你不是名牌大學畢業,他們不要你!”
是以,家長和老師都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誡孩子,你要好好讀書,認真學習,将來才有更多的選擇權。
然而,孩子覺得學習苦,每天早起上學,各科老師輪番上陣,布置下來的作業都要一項項完成……是以,不願意學習。
這時候,我們就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一種責任,努力學習的樣子是青春最美的姿态。
但由于孩子的自覺性不夠,是以家長要适當“逼”孩子一把。
早定規矩,嚴格執行
沒有天生愛學習的孩子,隻有懂得引導的家長。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先給孩子定規矩,并且雷打不動地執行這個規矩。
定的規矩最好精确一些,比如什麼時候完成作業,什麼時候就可以看電視等。
适當進行一些獎懲規定,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讓孩子感受學習的成就
有時候孩子因為學習帶給他的隻有挫敗感,是以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是以家長在平時要适當讓孩子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在孩子學習時,可以先從簡單做起,當孩子完成時,家長要懂得及時肯定和贊美。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學習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
在學校,他們常以老師為榜樣;在家裡,他們會以家長為榜樣。
家長要讓孩子愛上學習,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個喜歡看書的家長,必定有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是以家長要以身作則,做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請家長記住: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你現在逼孩子一把,他将來感激你一輩子。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身後,都站着一對給力的父母。
教育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正确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出色。
來 源
好媽好爸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