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那幼稚園可能就是人生中的第一個江湖了。

雖然都是“童”齡人,但幼稚園裡的人際交往可一點也不比我們簡單。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很多老母親也是為此操碎了心:

孩子很慢熱,不愛說話,會不會交不到朋友;

我家孩子性格有點強勢,總喜歡争第一,還喜歡吼人,肯定得被讨厭;

我女兒很膽小,也不愛動,不知道能不能融入。

希望孩子受歡迎,懂得交朋友,是很多家長對孩子樸素的期望。

但...很多擔心,可能僅僅是家長自己的胡亂猜想。

教育不能依靠自己的想象。

在認真看過這部關于孩子社交的紀錄片後,我發現,這2類孩子很容易被排擠。

01

社交于孩子而言

遠比你想得更重要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記錄了4-6歲孩子,在幼稚園一周的生活。

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窺見孩子最真實的社交狀态。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開學日當天,最後一個走進教室的孩子名叫家潤。

可能因為和大家還不熟悉,進門後家潤并沒有走向大家。

而是暗中觀察,前後徘徊。

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加入、坐到小朋友的中間,卻因坐錯位置被告知:這有人,你不能坐在這裡。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本來就有點内向的家潤,在被“驅趕”後,默默走開了。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可能是因為無法融入大家,家潤崩潰地哭了起來。

這一幕真的代入感很強,我就曾看到自家孩子被“拒絕”後的痛哭流涕。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後來,家潤還是有繼續積極融入大家。

大家在做遊戲的時候,家潤也走過去想參與進去。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但還是以失敗告終了。

而在之後的采訪中,孩子們也表現出了對家潤的不喜歡。

一直都在努力融入的家潤,給其他小朋友留下的印象卻是:不愛說話、愛哭。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家潤外婆說:“許家潤是慢熱型的孩子,平常帶他去遊樂場,他也不敢主動交朋友,基本上天天在家自己玩。”

不主動、獨來獨往、不愛說話,這也是很多慢熱型孩子的共通點。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而與家潤性格完全相反的嶽昊,性格活潑、上司意識強,很快就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但令人意外的是,他也被孩子們劃入到了“不喜歡”的行列中。

孩子們給出的理由是:他總喜歡打人。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拿走同學的東西,同學不同意,嶽昊一着急,說:“小心我一拳把你臉打腫!”;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輸掉遊戲,心裡不服氣,便上去搶小夥伴的獎杯。

說動手就動手的嶽昊,給人感覺攻擊性強。

其他孩子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也就會漸漸地疏遠他。

由此可見,「性格内向、愛哭的小朋友」和「攻擊性強的小朋友」會更難融入集體。

而這些無法融入集體的孩子,也會感到對社交的無力感和焦慮。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久而久之,他們便會将自己封閉起來,抗拒社交。

曾看到過一項,針對北上廣等地20多所中國小校的問卷調查。

其中有個問題是:“在學校裡,你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

資料顯示:

46.19%的孩子表示,最讓他們感到自豪的是可以幫助身邊的人解決問題;

隻有21.07%的孩子認為,考試取得好成績或在競賽中取勝是自豪的事。

當走進孩子心裡後才發現,“做一個有用、被需要的人”在他們心底竟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他們對融入群體的渴望,也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02

最好的交友方式

一定是從平等開始

我們總覺得孩子沒有交到好朋友,一定是他不夠主動。

“别人不跟你玩,那你就主動點,把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分享給他們?”我們也習慣把這樣的話挂在嘴邊。

因為很多父母都認為,隻要自己孩子足夠主動,就會交到好朋友。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想到了閨蜜之前講的一件事,她周末給孩子買了5張卡片,第二天孩子把貼紙帶到了幼稚園,但回來後,書包裡就隻剩1張了。

問後才知道,女兒為了交朋友,雖然很舍不得,但還是把卡片送給了其他小朋友。

閨蜜聽到女兒為了留住朋友,要用這種方式去“讨好”,感到很難過。

蔡康永曾說:“如果讨人喜歡,卻失去了自己,那是情商最糟糕的狀況。”

這樣不僅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時間一長,孩子甚至會形成讨好型人格。

被譽為天才作家的蔣方舟,就曾在節目中講述自己“讨好型人格”的故事。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9歲成名、23歲成為《新周刊》副主編的蔣方舟曾坦白:“我從沒有和任何一個人産生過‘真實’的關系。”

“我因為太希望别人能喜歡自己,而成了一個谄媚的人。”

一次次妥協,一次次打破原則,讓蔣方舟長期都處于痛苦和壓抑的邊緣,也逐漸“丢失了自己”。

是以,孩子最該學會的不是如何更主動,而是,所有友誼的建立,永遠都應源自于關系的平等。

而讨好和迎合,是最差勁的交友方式。

03

插手孩子的社交

并不會幫到他

其實,從讓孩子更主動開始,很多父母已經不經意地插手了孩子的社交。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江蘇南京一位家長,因為孩子與同學起了争執,憤怒地沖入教室。

當着全班師生的面,質問對方(孩子的同學),并要求其道歉。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欲也完全可以了解。

但這樣是好的處理方式嗎?

在《媽媽,他們欺負我》這本書中,作者把這種現象叫作「重回學校」。

也就是,有些父母總忍不住想從情感上和行動上代表自己的孩子,參與到他們的友誼,受歡迎程度和社交殘酷性等方面的沖突中。

但家長處理後,孩子就能社交自如了?

并不是。

孩子反而會變得更敏感,更膽怯。如果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他隻會躲避、焦慮。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而父母,看似幫孩子解決了問題,卻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學習處理社交問題的機會。

《朋友還是敵人:兒童社交的愛與痛》說到:

“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與自己所處的社交團體交涉的能力,你就會想把這種技能送給他,但是你不可能這麼做。我們無法幹預,也不能代勞,因為你的孩子必須學會自力更生。”

是以,對于孩子交朋友這件事,我們不妨少幹涉一些,給他們留足夠的空間去自己摸索。

04

作為家長

如何正确幫助

社交能力,不僅僅指語言能力,還包括很多其他能力。

而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比語言更能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情緒的認識與控制能力

首先,我們要幫助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并能夠表達出來,甚至有時候需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比如,孩子知道高興是什麼,為什麼高興;如果憤怒,那麼又為什麼憤怒。如果很憤怒,但是此時不能爆發出來,該怎樣去釋放自己的情緒等。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在與人交往中,要能夠識别他人的情緒,了解他人的感受,才能在交往中更順利,不然可能會形成一定的社交障礙。

在家裡也一樣,有些孩子了解能力強,一看到父母臉色不對就開始變乖了,而有些則不懂。

表達能力

其實,很多内向的孩子,就是不善于表達。

當能夠将自己的感受,通過語言或肢體動作表達出來,才能讓自己的想法被别人感覺。

這樣,才有利于溝通和交流。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環境應變能力

孩子面對的環境,是變化的。當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要學會調整自己。孩子們要懂得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場合,怎麼說話,怎麼表達。

最最重要的就是,家長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該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教育;該放手時,就要放手。

我們不可能永遠陪伴他們,也不可能代替他們。

相比于直接幹預解決,倒不如多教孩子一些方法,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

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啊。

點個「贊 & 在看」,願每個孩子都能擁有最美好的友誼。

每5個孩子就有1個被欺負?!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排擠,快來看看

今日互動

孩子社交遇到困難,你會怎麼做呢?快來留言支招~

-THE END-

*文中圖檔來自網絡、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及電影《陽光小美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作者:Vivi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洪恩所有,轉載請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