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上策鮮有人用

其實當孩子發脾氣時,傳達着重要的成長信号。

一、不敢發脾氣的孩子,有多可憐?

1.他的憤怒會變成恨。這種恨,甚至會讓他忘記了恩情,忘記了親情。

2.很容易不自信。他會對内進行“自我攻擊”。他會在潛意識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不被人愛和喜歡。

3.容易怯懦。當孩子在家不敢發脾氣時,他其實是學會了退縮,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也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甚至還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4.當心“權力之争”。父母讓步,孩子赢了,下一次孩子就學會了如何為自己争取更多的權益。父母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讓孩子服從,看似暫時赢了,但孩子越來越叛逆,越來越愛和父母對着幹,常惹父母生氣。這就是“權力之争”的必然後果,都想赢,結果雙方都疲憊不堪,甚至親子間還夾雜着些怨恨。

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上策鮮有人用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這種情況下,他一定是内心有某些訴求沒有得到滿足。孩子的行為是“木”,心理狀态是“林”。很多時候,我們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但我們沒有看到孩子背後真實的心理狀态,以及如何正确疏導他的情緒。我們當頭責罵,這是下策。因為責罵,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他更加偏執。

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上策鮮有人用

講道理是中策,因為當一個人情緒失控時,他的大腦會自動關閉理性思維。當孩子處于情緒中時,他發脾氣,你講再多的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他反而會更加強執,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為止。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曆,孩子哭鬧時,你跟他講道理,效果為零,除了消磨我們自己的耐心外,毫無用處。

上策卻鮮有人用,那到底是什麼呢?

“赢得合作”,就是非常好的處理方式。它有3個步驟:

了解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情緒失控,罵人、扔東西時,我們不但不上前教訓,還要說我了解你的感受。

但了解一個人的感受,與他産生共鳴,這确實比責罵更加有效。

表達感受,拉回孩子的理性思維

當你做了上一個步驟後,孩子往往就願意聽你的,因為他覺得,你沒有站在他的敵對方。這時候,我們不要急着講道理,而應該引導他思考,拉回他的理性思維。

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他别人的感受,喚起他的同理心。

想出解決辦法

處理完情緒,我們就可以着手處理孩子的事情了。

我們可以不帶任何情緒和孩子探讨這些問題,幫助他思考并且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當孩子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且主動思考時,這會讓他受益一生。

注: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