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孩子发脾气时,传达着重要的成长信号。
一、不敢发脾气的孩子,有多可怜?
1.他的愤怒会变成恨。这种恨,甚至会让他忘记了恩情,忘记了亲情。
2.很容易不自信。他会对内进行“自我攻击”。他会在潜意识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不被人爱和喜欢。
3.容易怯懦。当孩子在家不敢发脾气时,他其实是学会了退缩,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甚至还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4.当心“权力之争”。父母让步,孩子赢了,下一次孩子就学会了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父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孩子服从,看似暂时赢了,但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爱和父母对着干,常惹父母生气。这就是“权力之争”的必然后果,都想赢,结果双方都疲惫不堪,甚至亲子间还夹杂着些怨恨。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这种情况下,他一定是内心有某些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的行为是“木”,心理状态是“林”。很多时候,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但我们没有看到孩子背后真实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正确疏导他的情绪。我们当头责骂,这是下策。因为责骂,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他更加偏执。
讲道理是中策,因为当一个人情绪失控时,他的大脑会自动关闭理性思维。当孩子处于情绪中时,他发脾气,你讲再多的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他反而会更加固执,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止。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哭闹时,你跟他讲道理,效果为零,除了消磨我们自己的耐心外,毫无用处。
上策却鲜有人用,那到底是什么呢?
“赢得合作”,就是非常好的处理方式。它有3个步骤:
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情绪失控,骂人、扔东西时,我们不但不上前教训,还要说我理解你的感受。
但理解一个人的感受,与他产生共鸣,这确实比责骂更加有效。
表达感受,拉回孩子的理性思维
当你做了上一个步骤后,孩子往往就愿意听你的,因为他觉得,你没有站在他的敌对方。这时候,我们不要急着讲道理,而应该引导他思考,拉回他的理性思维。
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诉他别人的感受,唤起他的同理心。
想出解决办法
处理完情绪,我们就可以着手处理孩子的事情了。
我们可以不带任何情绪和孩子探讨这些问题,帮助他思考并且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当孩子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主动思考时,这会让他受益一生。
注: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