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期的孩子不叛逆是有可能做到的。
但怎麼來了解這個“可能”還需要我們對“青春期”和“叛逆期”有個更客觀的認識。
其實也不用太複雜,非要從生理、心理發展的角度去分析,我們可以簡單了解為青春期是人類正常成長、發育所必須經曆過的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孩子從身體到心理再到認知等等各個方面發展得會比較快。
這其實就是“青春期”。

而所謂的“叛逆期”是因為在青春期這個階段,因為孩子在認知等方面的成長,很容易跟家庭、社會也包括學校等等周圍的環境産生“沖突”。
而成年人往往又會試圖對這些問題進行限制和控制,畢竟确實有一些認識、表現在“過來人”看來是不當的。
但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軟硬不吃”,這會讓大人們很苦惱。
在大人們看來,孩子從“言聽計從”到“不聽話”甚至還非要反着做的變化自然就是“叛逆”了。
在我看來,“叛逆期”更像是用青春期諸多表現中“負面表現”(在大人們看來)來對“青春期”這個原本是“中性”描述進行的情緒化重新定義。
當然,重新定義盡管片面了,但卻客觀呈現了在這個階段比較普遍的親子沖突。
但是不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就一定會叛逆呢?
有這種可能。
例如我們确實會發現或者聽一些家長說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的年齡但并沒有叛逆表現。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這樣看:
1、青春期≠叛逆;
2、不叛逆≠認同。
理論上講父母足夠尊重、了解孩子,孩子從小成長的環境就比較民主、積極,即孩子的想法、意見、表現等等都能得到父母的了解且父母很少甚至幾乎不用“道理”“權威”等來管教孩子,那麼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這樣的氛圍中确實可能沒有“發脾氣”的基礎。
如果這種感覺作為人已經想象不出來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有一個對自己非常包容、了解、信任、支援的朋友,我們會随便對他們發火嗎?不但不會,甚至有些時候我們明知道朋友做錯了、想錯了我們還可能會主動去了解他們……
是以那些所謂的沒有叛逆表現的孩子,很可能隻是他們自我控制得比較好,但父母如果足夠敏感的話也應該是能從孩子的情緒、态度以及行為等方面看出些許端倪的。
面對孩子的叛逆表現,大多數家長都會比較苦惱的,憤怒、悲傷、失望、擔憂、焦慮……我們能想到的所有消極負面的詞語都湊在一起似乎也不足以诠釋那種心情。
但遺憾的是這事兒能躲過去的機率極低。
真的遇到了其實也沒有太好的能夠立竿見影的辦法解決——所有你看到的那些理論、方法在實踐中你會發現實施起來非常的困難。
例如最簡單的“了解”“溝通”“聆聽”等等,孩子壓根就不給你這個機會,話都不跟你說一說話就嗆你,這種情況下理論再豐富的你又能怎麼辦呢?
都知道這個階段的家長要“管住嘴”,但看着孩子的表現以及發展趨勢,有多少家長真的能保持淡定呢?
但這事兒真的沒辦法,這不是平常我們和他人鬧個沖突,然後誰道個歉事情就基本解決了這麼簡單,孩子的青春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且在這期間還可能會出現反複。
别人的建議、方法拿來就用而且還真的有用的可能性是極低的,是以對此我有幾點建議:
01做好青春期的功課。
無論孩子到沒到青春期,家長還是有必要更全面、更深入地去了解一下青春期。
這樣做得有幾點好處,一個是我們會自覺調整日常的一些言行,另一個是也給我們自己做好心理建設——會更了解孩子的諸多表現,而這也會改變我們解決一些問題的态度和方式。
聽講座、看書、看方法啥的都可以做,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學習”的本身不是為了讓我們掌握多少和孩子鬥智鬥勇的技巧,而是讓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幫助到孩子。
這個出發點還是很重要的,它會直接影響我們實施中的方式選擇以及最終效果的。
02還沒叛逆前怎麼做?
盡可能改善一下我們的家庭教育環境,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了解和信任,其他方面就不說了, 在學習上建議一定要引導孩子積極的學習态度和盡快培養起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普遍容易苦惱和擔心的主要就是學習,如果孩子之前在學習的态度、認識以及習慣等方面就有比較好的基礎,那麼即便是真的叛逆了,對學習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03已經叛逆了怎麼辦?
在這裡我還是有三點建議供家長參考:
首先是要管住嘴。
尤其是明明知道孩子聽不進去、不愛聽、不愛管的情況下就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蠻幹了。實在憋不住就離開一下,事實上這個階段很多的争議本身是無謂的——即便是一些錯誤的認知,别看孩子現在堅持,其實很快可能他們就會自己做出改變的,反而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強勢改變,很容易起到強化孩子堅持這種認知的效果。
是以非原則性的問題可以“忍忍”。
其次是借助外力。
尤其是孩子的老師或者信任的其他長輩,一般來說青春期叛逆父母的多,叛逆老師以及其他人的情況比較少,在這點上父母可以嘗試一下看看。
最後是要讓自己先積極樂觀起來。
先把家庭的氛圍、環境建設好,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更舒适、積極的環境中,這樣即便是自己有一些負能量也會是以而被削弱。
面對這個問題家長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遇到了就不要躲,畢竟躲也躲不過去,生氣上火是難免的,跟朋友或者其他家長一起吐吐槽宣洩一下就行了,再次面對孩子的時候還是要表現出積極的态度——盡管可能得到的還是冷臉。
青春期會過去的,叛逆也會結束的,尤其是叛逆,很大程度上會取決于我們在這個階段是如何處理孩子的表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