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覺”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覺”

孩子就是孩子,沒有天生就能自覺的孩子,隻有願意為孩子付出的家長。

在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懂禮貌沒規矩,長大了就知道啦;

孩子不懂感恩,長大了就知道啦;

孩子不愛學習,總有一天他會知道學習的。”

是的,或許吧,但當他知道的那一天也許就太晚了。

古人雲:“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職責所在,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師。是以,對孩子放任不管,指望他“自覺”,不僅是家長為自己的職責開脫,而且蘊含巨大的教育風險。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覺”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覺”

01

孩子之是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沒有自覺

孩子在未成年之前,出于人作為進階動物的本能,可以自覺地吃喝玩樂,但不可能自覺地學習。是以,孩子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有專家表明,孩子至少也要到十五六歲,才能真正具備自覺性。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覺地學習,都必須有成人的陪伴和管教。

孔子“十又五而至于學”,表明孔子十五歲才開始懂得自覺學習。而孟子更是貪玩,直到某天回家被母親大人的“斷機杼”吓到,才收心做個“乖乖仔”。

古代聖賢尚不能做到自覺,何況常人。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覺”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覺”

02

指望孩子自覺,是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

現實生活當中,并不是家長不願意教育孩子,有些家長是因為工作忙,有些是因為忙于生計,有些是教育方法無效而“躺平”的……但無論何種原因,都不應該成為“放養”孩子,讓孩子“自覺”成才的理由。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劉星和小雨控訴媽媽小時候沒有給他們培養出特長,否則他們就有可能成為作家、音樂家。劉星媽媽委屈地說:“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劉星立即怼道:“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得我學......”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為人父母,因為種種所謂的“借口”,放棄對孩子的監督和教育,寄希望于孩子自覺,都是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覺”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覺”

03

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帶點絕情

央視主持人董卿曾坦誠地說,自己今天的所有成就,都要感謝父親的嚴苛。

她說:“是父親讓我成為一個内心挺強大的孩子。因為進入社會後,你會遇到很多很多的打擊,你都需要堅強去面對。是以現在,我發現很多事情我都能咬着牙去堅持下來。”

董卿小時候,父親每天督促她抄成語、古詩,再背下來檢查。上了中學,父親每天給她開書單,要求她必須讀完多少名著,并且要摘抄書中的精彩句子。甚至天還沒亮,父親就把她從睡夢中揪起來,讓她到家門口的中學跑一千米。董卿曾經無比讨厭父親的嚴苛,但如今卻無比地感謝父親。正是父親一直以來的逼迫和督促,才讓她學會了堅持,成就了台上現如今熠熠發光的自己。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沒有“仁慈”的,甚至還有點絕情。但正是因為父母的狠心,孩子才能飛到更高處,欣賞更美的風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當然,我們并不推崇一味地對孩子嚴厲,隻是在孩子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樹立起來的時候,需要家長為之引導,這份引導有時候不得不需要父母狠下心來。

父母有多“狠心”,孩子就有多優秀。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覺”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覺”

04

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在奮力托舉

為什麼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孩子的結果差異卻這麼大呢?有些父母總是說,人家的孩子聰明,人家的孩子天生是學霸。其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師,而是站在孩子身後的父母。

莫言曾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你羨慕别人家的孩子喜歡看書,那是因為别人家的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你羨慕别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秀,那是因為别人家的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不是每個孩子天生就是學霸,更多的孩子都是像最初學走路一樣,需要父母躬下身,扶着他們一步一步邁進,直到能夠獨立行走。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每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路上,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父母的付出是不可或缺的。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覺”
“廢掉”一個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覺”

05

培養自覺性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則

如果家長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要觸犯,自然而然孩子會視父母為榜樣,慢慢就養成好的習慣。

如果你看到一個“自覺”的孩子,那多半是父母、師長長期陪伴、正确督導和嚴格管束的結果。

如果父母每天在家裡“葛優躺”,肆無忌憚的刷手機,在這種環境中,孩子更容易“有樣學樣”沉迷手機。

留出一些時間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比如:一起聊天、玩遊戲、讀書等。

曾有個朋友,為了讓孩子養成回家就做作業的習慣,每天他都會在下班後陪着孩子一起學習,并不是所謂的全程輔導、檢查,他隻是簡單的做自己的事,或看書或工作,孩子逐漸就養成了到家就寫作業的習慣。

後來,即使沒有他的陪伴,孩子也能主動地到家就寫作業。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自覺的能力和習慣,必須做到兩點。

一是,給孩子營造安靜獨立的環境;二是,幫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學習,并樹立規則意識。

俗話說:預則立,不預則廢。

父母的“強制”并不是“強迫”,而是在孩子意志軟弱的時候,背後支撐的一股力量。

在培養孩子自覺這條路上,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就是一次次堅持,一次次突破。

總之、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永遠不要隻指望孩子自己能自覺、自律,需要父母長期地陪伴和監督,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部分内容配圖 / 源于網絡 侵删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