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觉”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觉”

孩子就是孩子,没有天生就能自觉的孩子,只有愿意为孩子付出的家长。

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懂礼貌没规矩,长大了就知道啦;

孩子不懂感恩,长大了就知道啦;

孩子不爱学习,总有一天他会知道学习的。”

是的,或许吧,但当他知道的那一天也许就太晚了。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职责所在,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师。因此,对孩子放任不管,指望他“自觉”,不仅是家长为自己的职责开脱,而且蕴含巨大的教育风险。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觉”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觉”

01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

孩子在未成年之前,出于人作为高级动物的本能,可以自觉地吃喝玩乐,但不可能自觉地学习。因此,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有专家表明,孩子至少也要到十五六岁,才能真正具备自觉性。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觉地学习,都必须有成人的陪伴和管教。

孔子“十又五而至于学”,表明孔子十五岁才开始懂得自觉学习。而孟子更是贪玩,直到某天回家被母亲大人的“断机杼”吓到,才收心做个“乖乖仔”。

古代圣贤尚不能做到自觉,何况常人。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觉”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觉”

02

指望孩子自觉,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

现实生活当中,并不是家长不愿意教育孩子,有些家长是因为工作忙,有些是因为忙于生计,有些是教育方法无效而“躺平”的……但无论何种原因,都不应该成为“放养”孩子,让孩子“自觉”成才的理由。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刘星和小雨控诉妈妈小时候没有给他们培养出特长,否则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作家、音乐家。刘星妈妈委屈地说:“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刘星立即怼道:“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逼得我学......”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为人父母,因为种种所谓的“借口”,放弃对孩子的监督和教育,寄希望于孩子自觉,都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觉”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觉”

03

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都带点绝情

央视主持人董卿曾坦诚地说,自己今天的所有成就,都要感谢父亲的严苛。

她说:“是父亲让我成为一个内心挺强大的孩子。因为进入社会后,你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打击,你都需要坚强去面对。所以现在,我发现很多事情我都能咬着牙去坚持下来。”

董卿小时候,父亲每天督促她抄成语、古诗,再背下来检查。上了中学,父亲每天给她开书单,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名著,并且要摘抄书中的精彩句子。甚至天还没亮,父亲就把她从睡梦中揪起来,让她到家门口的中学跑一千米。董卿曾经无比讨厌父亲的严苛,但如今却无比地感谢父亲。正是父亲一直以来的逼迫和督促,才让她学会了坚持,成就了台上现如今熠熠发光的自己。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都没有“仁慈”的,甚至还有点绝情。但正是因为父母的狠心,孩子才能飞到更高处,欣赏更美的风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当然,我们并不推崇一味地对孩子严厉,只是在孩子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树立起来的时候,需要家长为之引导,这份引导有时候不得不需要父母狠下心来。

父母有多“狠心”,孩子就有多优秀。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觉”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觉”

04

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是父母在奋力托举

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孩子的结果差异却这么大呢?有些父母总是说,人家的孩子聪明,人家的孩子天生是学霸。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师,而是站在孩子身后的父母。

莫言曾说过:“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喜欢看书,那是因为别人家的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秀,那是因为别人家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学霸,更多的孩子都是像最初学走路一样,需要父母躬下身,扶着他们一步一步迈进,直到能够独立行走。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给力的家庭。每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路上,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父母的付出是不可或缺的。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觉”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指望他“自觉”

05

培养自觉性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

如果家长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要触犯,自然而然孩子会视父母为榜样,慢慢就养成好的习惯。

如果你看到一个“自觉”的孩子,那多半是父母、师长长期陪伴、正确督导和严格管束的结果。

如果父母每天在家里“葛优躺”,肆无忌惮的刷手机,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更容易“有样学样”沉迷手机。

留出一些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比如:一起聊天、玩游戏、读书等。

曾有个朋友,为了让孩子养成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每天他都会在下班后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并不是所谓的全程辅导、检查,他只是简单的做自己的事,或看书或工作,孩子逐渐就养成了到家就写作业的习惯。

后来,即使没有他的陪伴,孩子也能主动地到家就写作业。

家长想要培养孩子自觉的能力和习惯,必须做到两点。

一是,给孩子营造安静独立的环境;二是,帮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学习,并树立规则意识。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

父母的“强制”并不是“强迫”,而是在孩子意志软弱的时候,背后支撑的一股力量。

在培养孩子自觉这条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一次次坚持,一次次突破。

总之、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永远不要只指望孩子自己能自觉、自律,需要父母长期地陪伴和监督,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部分内容配图 / 源于网络 侵删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