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READING
--HAPPY LEARNING
如
/
何
閱
讀
到底該讓孩子怎樣閱讀?
如何找到孩子閱讀的興趣點?
自主閱讀、親子共讀、
課外閱讀、深度閱讀、
精讀、主題閱讀、
高效閱讀、快速閱讀、
泛讀、海量閱讀、有效閱讀...
《來吧,露易絲》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近幾年來,随着大家對閱讀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的和閱讀相關的概念也逐漸被大家所知曉。
自主閱讀、親子共讀、課外閱讀、深度閱讀、精讀、主題閱讀、高效閱讀、快速閱讀、泛讀、海量閱讀、有效閱讀……
那麼到底該讓孩子怎樣閱讀?
針對這一問題有太多的讨論與争執,有人堅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隻要給孩子足量的閱讀,那麼閱讀習慣的養成與閱讀能力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還有人認為閱讀就必須要有“法”可依,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與閱讀政策才是基礎。也有人面對這鋪天蓋地的概念與理念時已經措手不及,不知所措。
其實,我們不用去探讨孰優孰劣,先放下這些對立與隔閡,回歸到閱讀的本質,認真思索下當我們談及閱讀時,究竟在談些什麼?又或是想要自己的孩子得到些什麼?當自己想清楚了,也許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閱讀方案了。
了解孩子的性格與興趣點所在,比對合适的閱讀方法。
正所謂千人千面,孩子的性格決定了他參與閱讀的方式,孩子的興趣也會影響他對一本繪本的吸收程度。
若是讓一個天性活潑好動且思維活躍的小朋友安安靜靜地在30分鐘内,一闆一眼地讀完一整本書那估計比登天還要難。反言之,若是強行讓一位有着公主夢想的小朋友閱讀一本汽車與機械科普類的讀物,那麼結局也必将不夠美滿。
其實就是我喜歡的你未必喜歡,适合他的未必适合我。
家長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那麼我們可以再觀察一下孩子在讀到哪個畫面時會心一笑了。觀察孩子在什麼時候出現不耐煩的情緒了,觀察孩子在哪裡存在着疑問,觀察孩子是因為什麼突然陷入了沉思,看看孩子主動要求的反複閱讀的書是哪一本……
随着觀察的不斷深入,那麼離找到适合孩子的閱讀方式也就不遠了。
親子共讀與閱讀課程并不沖突。
當家長與孩子親子共讀繪本時,孩子看的是繪本的畫面,聽的是父母富含愛意的聲音,這便是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更是溫馨而又唯美的親子時光。
但總會有些突發情況打亂這原本平靜的節奏。比如有一天父母突然發現孩子自己并不能完整地把繪本讀下來,或者某天父母真的很累了很難繼續讀下去,又或者是孩子突然提出的問題涉及到了父母的知識盲區。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借助下外力的輔助,選擇專業的閱讀類課程。可以由老師進行方法與政策的點撥,教授讀圖技巧與思考模式,也可以借助讀寫工具幫助孩子渡過閱讀的難關。還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在群體間進行閱讀,讓孩子和小夥伴進行現有經驗的分享。
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孩子的已有經驗也會對一本繪本的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讓孩子們在讨論間實作從“已知”觸及到“未知”的領域。
作為家長,需要做到的就是,
順應孩子的閱讀習慣:動與靜、時間長與短、延伸與否……
發現孩子的閱讀偏好:精讀、泛讀、深讀、速讀、逐句逐頁讀……
用适合孩子的方法:自主閱讀、師幼共讀、親子共讀……
總而言之,讀書,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