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遵守“零食規則”的2歲孩子|說說孩子的信任與自律

上回我們的直播主題是《哭泣與安慰中的語言學習》,收集上來的案例裡有好幾個提到因為零食而哭泣的例子。恰好那幾天我也經曆了一次,就在直播間裡分享了當時的情況和我的做法。

這段時間觀察下來,對于我們的「零食規則」,家中長輩貫徹得很好,孩子的遵守程度也特别好,兩廂形成正面激勵,孩子開心,長輩也驚喜。是以決定把它寫成文章,記錄下來。

無法避免的零食:堵不如疏

前些日子,我們起床下樓準備吃早飯時,恰好看見買菜回來的外婆,小宋看到外婆手裡抱着的一包雪餅,雙眼放光:

外婆那是什麼啊?!

我們隻好嘿嘿笑着老實交代。小宋立馬興奮:我要吃!

我說:可以啊,但是你得先吃飯,吃完飯我們吃半塊餅幹好嗎?

小宋毫不猶豫:好!

遵守“零食規則”的2歲孩子|說說孩子的信任與自律

迅速吃完了早飯,迅速跑去拿出來一包。一包兩塊,我把一塊掰成兩半,一半給他,一半給我,另一塊我讓他拿去給外公。小宋一邊咔呲咔呲吃着餅,一邊蹦蹦跳跳拿去給外公。

就這樣,我們形成了一條「零食規則」:飯後可以吃半塊餅幹。

剛回鄉下那陣,小宋受到了來自鄰居婆婆們的各種投喂,結果頓頓飯都打馬虎。是以我們這條「零食規則」制定的時候其實很簡單随性,就是為了不影響吃飯。

小朋友對規則的遵守程度非常感人。說好半塊就是半塊,即便吃完還想吃,我說要等下頓飯吃完才行,你如果還想吃,可以吃水果。每次也都開開心心的以飯後水果結束。

遵守“零食規則”的2歲孩子|說說孩子的信任與自律

後來讓孩子爸爸網購了些零食回來,零食規則相應調整為:飯後可以吃一點零食。

不過事實上,小朋友常常在一頓飽飯後無縫連接配接自由玩耍,完全忘了零食這回事,哈哈~

插播一點感悟和經驗:在和孩子的互動中,我發現「肯定」比「否定」要管用得多。

比如已經吃了零食還想吃,說“下次吃完飯就可以吃啦”,比“不可以!你已經吃過了!”要管用;

還比如吃維生素D,給他買的膠囊每粒400IU(每天需要600IU),是以我們是一天吃一個一天吃兩個。但小朋友呀,每天都想吃兩~這時,說“明天吃兩”,就要比“不行!今天隻能吃一!”要管用。

我自己是不鼓勵孩子多吃零食的,一來是擔心營養和乳牙健康,二來是鄉下買到的零食,不知名的品牌,低廉的價格,想必品質不會好。

在孩子兩歲前,我們幾乎沒有給他吃過任何零食,也從不在他面前吃我們不想給他吃的東西。但随着孩子長大,尤其是開始找小朋友玩的時候,很難不受其他人的「零食影響」。

而且,零食雖然沒有營養,但吃零食的快樂是真真切切的!

這次「零食事件」中導火索的那包雪餅,就是我和妹妹說想念那個味道,外婆才買的(每年過年我媽都會買上很多,那是我們的快樂源泉之一)

遵守“零食規則”的2歲孩子|說說孩子的信任與自律

我向來認為堵不如疏,與其想着各種零食的壞處,費老大勁去堵,不如培養起正确的認識和好的習慣。

當孩子打破規則時:别急着「懲罰」孩子

小宋第一天吃到餅幹的時候,誘惑力極大。那天下午,外公外婆陪玩,外婆到晚飯時說:一下午嘴就沒停,吃了兩包餅幹,一會兒就要,我們也攔不住。

我一時很氣憤,當孩子吃完晚飯又喊着要吃餅幹時,我立刻嚴厲地說:不行,你下午已經吃很多了!

孩子一聽立馬哇哇大哭起來,那一刻我覺得在他心裡簡直世界都崩塌了……

遵守“零食規則”的2歲孩子|說說孩子的信任與自律

外婆馬上來哄,我也反應過來,我這是對他的「懲罰」嗎?而我不是一直認為「懲罰」沒有用嗎?

我很快改口,隻是把規則再說了一遍:飯後可以吃半塊。然後給他分好。小朋友立刻笑開了花。

但這之後,我跟外公外婆嚴肅地說,定好的規則,你們首先要遵守,如果你們不遵守,孩子很快就知道「哭鬧」是個好手段。如果你們堅定,他是很好說話的。我對自己的孩子也非常有信心。

遵守“零食規則”的2歲孩子|說說孩子的信任與自律

事實也确實如此,第二天下午孩子又動了念頭的時候,外婆一堅定,孩子也很快就忘掉了。

《夏山學校》

我要告訴家長:孩子對“因”和“果”的關系是無知的。告訴一個孩子:“你這麼讨厭,星期六休想得到零用錢!”星期六到了,大人提醒他的不乖和應得的懲罰,他實在很生氣、很失望。因為星期一發生的事老早就過去了,他不覺得那個和星期六的零用錢有關系,一點也不覺得自己不對,卻覺得那個不給錢的權威非常可恨。

前兩天看《夏山學校》,這段話一下子觸動了我。

29個月的小宋常常在午睡醒來後把上午才發生過的事說成“昨天”或者“前幾天”,也許他也不覺得下午吃了餅幹和晚飯後媽媽不讓他吃餅幹有什麼關系。

不管成人覺得我的「懲罰」多麼合情合理,孩子大概隻會覺得我說話不算話,非常讨厭。

遵守“零食規則”的2歲孩子|說說孩子的信任與自律

很慶幸我對樹立家長權威沒有任何想法,很快意識到問題,也找到了解決之道:就是「抓」成人,「放」小孩。

懲罰沒有意義。在這個事件裡,需要做出改變和調整的是外公外婆:成人需要對規則保持一緻。

信任的土壤:結出「自律」的果

為了不讓孩子吃零食,成人很容易的做法是:藏起來,然後謊稱”沒有了“。

但我認為,一開始可以放好,從頭到尾都不被孩子知道(這種情況我也會盡量避免,不讓家中出現他不能吃的東西)。但既然孩子已經看見了,再把它突然藏起來,那就是欺騙行為,我的原則之一就是絕不欺騙。

是以外公外婆說藏起來,我說不用,放在那裡就好,我相信孩子。

遵守“零食規則”的2歲孩子|說說孩子的信任與自律

外婆家的零食水果都放在樓梯間,小宋知道在哪,也能拿得到,想要吃水果也是自己去挑。

餅幹,也都自己去拿,但每次也隻會拿一包,而且欣然接受我給他掰的半塊,蹦蹦跳跳,開心得要命。

我給孩子信任,他并沒有耍賴、偷吃,沒有長輩想象中的「嘴不會停」的行為。

放在成人身上,這樣的品質,不就是「自律」嗎?

成人好像需要很努力才要達到的狀态,對一個被信任、被真誠對待的孩子來說,似乎很簡單、很自然。

換個思路:豐富的生活是許多問題的鑰匙

最後想說一點個人的看法。

什麼樣的孩子會一天到晚吃零食呢?一個是飲食習慣不大好,家長沒有提供合适的環境,需要反思。另一個,很重要的,大概就是無聊的孩子。

就小宋來說,雖然零食就在那裡,飯後也都可以吃,但過了一開始的新鮮勁兒後,他就常常忘記了。

前天晚上我上樓洗澡時,聽到小宋在樓下喊“吃完飯還沒吃餅幹!”後來我随口問了妹妹一句,妹妹說:他不是真的吃,而是拿玩具假裝吃,還分了一塊給我~

孩子啊,真是奇妙。

遵守“零食規則”的2歲孩子|說說孩子的信任與自律

當孩子有豐富的生活,當他有太多好玩的事等着去探索、玩耍,哪有心思成天想着吃吃吃呢?

怎樣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很多時候也很簡單,不用絞盡腦汁,用我們貧瘠的想象力去為他創造什麼。而是需要保護,孩子身上那與生俱來的生命力。

孩子的眼睛一定要保護好,不僅是視力,更是那份「看見」、「發現」、「欣賞」的能力。

孩子的熱情也一定要保護好,少點一二三的限制,遠離聲光電的打擾。所有家長都喜聞樂見的專注力、意志力,原來都是可以自然發展起來的。

沒有什麼比看見一個孩子的活力更讓人動容的了。

//////////

在類似這樣的事上,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成人統一規則并堅定。哪怕孩子一開始不明白,但他們很快就會知道,并且遵守規則。

不需要懲罰,不需要哄騙,我們隻需要像一堵牆一樣,堅定的立在那裡。

也不要總是盯着「問題」,如果孩子有豐富的生活,有積極的興趣,對世界充滿好奇,并有充分的探索的自由,我相信,沒有幾個孩子會一天到晚想吃東西。

信任孩子,真誠地對待他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