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遵守“零食规则”的2岁孩子|说说孩子的信任与自律

上回我们的直播主题是《哭泣与安慰中的语言学习》,收集上来的案例里有好几个提到因为零食而哭泣的例子。恰好那几天我也经历了一次,就在直播间里分享了当时的情况和我的做法。

这段时间观察下来,对于我们的「零食规则」,家中长辈贯彻得很好,孩子的遵守程度也特别好,两厢形成正面激励,孩子开心,长辈也惊喜。所以决定把它写成文章,记录下来。

无法避免的零食:堵不如疏

前些日子,我们起床下楼准备吃早饭时,恰好看见买菜回来的外婆,小宋看到外婆手里抱着的一包雪饼,双眼放光:

外婆那是什么啊?!

我们只好嘿嘿笑着老实交代。小宋立马兴奋:我要吃!

我说:可以啊,但是你得先吃饭,吃完饭我们吃半块饼干好吗?

小宋毫不犹豫:好!

遵守“零食规则”的2岁孩子|说说孩子的信任与自律

迅速吃完了早饭,迅速跑去拿出来一包。一包两块,我把一块掰成两半,一半给他,一半给我,另一块我让他拿去给外公。小宋一边咔呲咔呲吃着饼,一边蹦蹦跳跳拿去给外公。

就这样,我们形成了一条「零食规则」:饭后可以吃半块饼干。

刚回乡下那阵,小宋受到了来自邻居婆婆们的各种投喂,结果顿顿饭都打马虎。所以我们这条「零食规则」制定的时候其实很简单随性,就是为了不影响吃饭。

小朋友对规则的遵守程度非常感人。说好半块就是半块,即便吃完还想吃,我说要等下顿饭吃完才行,你如果还想吃,可以吃水果。每次也都开开心心的以饭后水果结束。

遵守“零食规则”的2岁孩子|说说孩子的信任与自律

后来让孩子爸爸网购了些零食回来,零食规则相应调整为:饭后可以吃一点零食。

不过事实上,小朋友常常在一顿饱饭后无缝连接自由玩耍,完全忘了零食这回事,哈哈~

插播一点感悟和经验: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我发现「肯定」比「否定」要管用得多。

比如已经吃了零食还想吃,说“下次吃完饭就可以吃啦”,比“不可以!你已经吃过了!”要管用;

还比如吃维生素D,给他买的胶囊每粒400IU(每天需要600IU),所以我们是一天吃一个一天吃两个。但小朋友呀,每天都想吃两~这时,说“明天吃两”,就要比“不行!今天只能吃一!”要管用。

我自己是不鼓励孩子多吃零食的,一来是担心营养和乳牙健康,二来是乡下买到的零食,不知名的品牌,低廉的价格,想必质量不会好。

在孩子两岁前,我们几乎没有给他吃过任何零食,也从不在他面前吃我们不想给他吃的东西。但随着孩子长大,尤其是开始找小朋友玩的时候,很难不受其他人的「零食影响」。

而且,零食虽然没有营养,但吃零食的快乐是真真切切的!

这次「零食事件」中导火索的那包雪饼,就是我和妹妹说想念那个味道,外婆才买的(每年过年我妈都会买上很多,那是我们的快乐源泉之一)

遵守“零食规则”的2岁孩子|说说孩子的信任与自律

我向来认为堵不如疏,与其想着各种零食的坏处,费老大劲去堵,不如培养起正确的认识和好的习惯。

当孩子打破规则时:别急着「惩罚」孩子

小宋第一天吃到饼干的时候,诱惑力极大。那天下午,外公外婆陪玩,外婆到晚饭时说:一下午嘴就没停,吃了两包饼干,一会儿就要,我们也拦不住。

我一时很气愤,当孩子吃完晚饭又喊着要吃饼干时,我立刻严厉地说:不行,你下午已经吃很多了!

孩子一听立马哇哇大哭起来,那一刻我觉得在他心里简直世界都崩塌了……

遵守“零食规则”的2岁孩子|说说孩子的信任与自律

外婆马上来哄,我也反应过来,我这是对他的「惩罚」吗?而我不是一直认为「惩罚」没有用吗?

我很快改口,只是把规则再说了一遍:饭后可以吃半块。然后给他分好。小朋友立刻笑开了花。

但这之后,我跟外公外婆严肃地说,定好的规则,你们首先要遵守,如果你们不遵守,孩子很快就知道「哭闹」是个好手段。如果你们坚定,他是很好说话的。我对自己的孩子也非常有信心。

遵守“零食规则”的2岁孩子|说说孩子的信任与自律

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二天下午孩子又动了念头的时候,外婆一坚定,孩子也很快就忘掉了。

《夏山学校》

我要告诉家长:孩子对“因”和“果”的关系是无知的。告诉一个孩子:“你这么讨厌,星期六休想得到零用钱!”星期六到了,大人提醒他的不乖和应得的惩罚,他实在很生气、很失望。因为星期一发生的事老早就过去了,他不觉得那个和星期六的零用钱有关系,一点也不觉得自己不对,却觉得那个不给钱的权威非常可恨。

前两天看《夏山学校》,这段话一下子触动了我。

29个月的小宋常常在午睡醒来后把上午才发生过的事说成“昨天”或者“前几天”,也许他也不觉得下午吃了饼干和晚饭后妈妈不让他吃饼干有什么关系。

不管成人觉得我的「惩罚」多么合情合理,孩子大概只会觉得我说话不算话,非常讨厌。

遵守“零食规则”的2岁孩子|说说孩子的信任与自律

很庆幸我对树立家长权威没有任何想法,很快意识到问题,也找到了解决之道:就是「抓」成人,「放」小孩。

惩罚没有意义。在这个事件里,需要做出改变和调整的是外公外婆:成人需要对规则保持一致。

信任的土壤:结出「自律」的果

为了不让孩子吃零食,成人很容易的做法是:藏起来,然后谎称”没有了“。

但我认为,一开始可以放好,从头到尾都不被孩子知道(这种情况我也会尽量避免,不让家中出现他不能吃的东西)。但既然孩子已经看见了,再把它突然藏起来,那就是欺骗行为,我的原则之一就是绝不欺骗。

所以外公外婆说藏起来,我说不用,放在那里就好,我相信孩子。

遵守“零食规则”的2岁孩子|说说孩子的信任与自律

外婆家的零食水果都放在楼梯间,小宋知道在哪,也能拿得到,想要吃水果也是自己去挑。

饼干,也都自己去拿,但每次也只会拿一包,而且欣然接受我给他掰的半块,蹦蹦跳跳,开心得要命。

我给孩子信任,他并没有耍赖、偷吃,没有长辈想象中的「嘴不会停」的行为。

放在成人身上,这样的品质,不就是「自律」吗?

成人好像需要很努力才要达到的状态,对一个被信任、被真诚对待的孩子来说,似乎很简单、很自然。

换个思路:丰富的生活是许多问题的钥匙

最后想说一点个人的看法。

什么样的孩子会一天到晚吃零食呢?一个是饮食习惯不大好,家长没有提供合适的环境,需要反思。另一个,很重要的,大概就是无聊的孩子。

就小宋来说,虽然零食就在那里,饭后也都可以吃,但过了一开始的新鲜劲儿后,他就常常忘记了。

前天晚上我上楼洗澡时,听到小宋在楼下喊“吃完饭还没吃饼干!”后来我随口问了妹妹一句,妹妹说:他不是真的吃,而是拿玩具假装吃,还分了一块给我~

孩子啊,真是奇妙。

遵守“零食规则”的2岁孩子|说说孩子的信任与自律

当孩子有丰富的生活,当他有太多好玩的事等着去探索、玩耍,哪有心思成天想着吃吃吃呢?

怎样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很多时候也很简单,不用绞尽脑汁,用我们贫瘠的想象力去为他创造什么。而是需要保护,孩子身上那与生俱来的生命力。

孩子的眼睛一定要保护好,不仅是视力,更是那份「看见」、「发现」、「欣赏」的能力。

孩子的热情也一定要保护好,少点一二三的限制,远离声光电的打扰。所有家长都喜闻乐见的专注力、意志力,原来都是可以自然发展起来的。

没有什么比看见一个孩子的活力更让人动容的了。

//////////

在类似这样的事上,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成人统一规则并坚定。哪怕孩子一开始不明白,但他们很快就会知道,并且遵守规则。

不需要惩罚,不需要哄骗,我们只需要像一堵墙一样,坚定的立在那里。

也不要总是盯着「问题」,如果孩子有丰富的生活,有积极的兴趣,对世界充满好奇,并有充分的探索的自由,我相信,没有几个孩子会一天到晚想吃东西。

信任孩子,真诚地对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