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6歲數學啟蒙,這5個重點才是關鍵

有人問:

學齡前怎麼進行數學啟蒙?怎麼抓重點呢?

孩子能從0數到100了算啟蒙到位了嗎?

為什麼?

會數字,隻能算啟蒙中的一項能力,而學齡前的數學啟蒙,并不是比拼孩子可以從1數到10,還是從1數到100,而是有沒有真正把數字用活了。

從全局來看,學齡前必須掌握的數學能力裡,數數隻是其中一項,還有空間、等式、規律、測量這五大能力

從“全局”然後再“深入”,不然很容易就變成了“三分鐘熱度”,折騰自己和孩子,學會了從0數到100就完事了。

可以這樣做

1、數數

雖然叫數數,其實更準确地來說是“數感”思維培養

能讀出數字,這是唱數。

進階版:順着數,也可以倒着數。

而數感不僅僅止于這裡,還有很多活學活用。最簡單的是,可以一一對應數物體,并且明白數完的最後一個數字,就是這群物品的總數(基數)。

第二步可以了解序數,也就是“第一、第二”這些概念。

進階能力非常熟練地明白某個數的前後數字,可以根據一定規則跳着數(比如隔5、隔10數)。

這時,對于10個以内的物體,可以做到看一眼直接說出多少,而不再需要一個一個數出來了。

0-6歲數學啟蒙,這5個重點才是關鍵

2、空間

空間關系,有兩個關鍵的概念:圖形和空間。

第一步是了解圖形,可以認識大部分常見的2D圖形。

第二步是可以把大大小小不同的圖形進行歸類,這就說明了孩子内在建立了對于圖形屬性的了解。

第三步就是可以描述圖形。

分享一個我和小D曾經的對話:

這是什麼?

三角形?

為什麼是三角形?

因為它是尖的

小D的這個回答就說明了,她其實并沒有真正紮實掌握三角形這個概念。

那麼順着她的答案,我就可以提供下面這些圖形,繼續問:這些都是三角形嗎?

0-6歲數學啟蒙,這5個重點才是關鍵

為什麼不是三角形呢?哦,原來并不是所有尖的都是三角形,三角形需要有三條邊和三個角。

當他們可以真正掌握了上面提到的2D平面形狀要求,那就可以嘗試引入立體3D圖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孩子一個三角形一個立方體,問問他,有什麼差別?學習方式和上面分享的2D學習是類似的。

空間關系的第二個概念是空間,第一步就是了解方位詞,常見的有“裡面、外面、前面、後面、下面、上面”。大部分孩子掌握“左右”會更慢一點。

第二步是使用方位詞,最開始是在自己身上示範,比如“把手放在自己頭上”,慢慢可以擺放其他物體,比如,“把小熊放到電視機後面”。

0-6歲數學啟蒙,這5個重點才是關鍵

最後是空間轉換能力,也就是不用使用具體物體,而是在腦海裡就能完成某個形狀轉移的樣子。

這個是學齡前最高階的空間能力的培養。

拼圖、一些類似七巧闆、魔方的玩具都是可以很好鍛煉這方面能力的。

如果你觀察就會發現,不少孩子一開始玩七巧闆都是“試錯“方式,就是毫無目的地這裡放放,那裡放放,其實說明他們還沒有建立空間轉換。

慢慢開始摸到門道了,這種随意性就會減少,這就說明了他們開始在腦中進行“空間轉換”了。

3、等式

估計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要教計算了。其實并不是的,學齡前的“等式”啟蒙,就是能夠明白等式背後的意義。

第一步就是學會比較,5比4,是大還是小?我有3顆糖,你有2顆糖,誰有更多的糖?

第二步就是可以引入加減的早期啟蒙,你有2顆糖,媽媽再給你1顆,你有幾顆。

最後一步,才是把這些加減遊戲變成等式公式。

讓孩子明白例如“+、-、=”這些運算符号的含義,就是我們日常對話裡的“多給你”、“拿掉”、“一共”的意思。

0-6歲數學啟蒙,這5個重點才是關鍵

有這些作為基礎了,才是接下來的10以内加減法。但也絕對沒必要“超綱“要求孩子不斷操練學會的。

運算能力再快,未來也是拼不過人工智能的,但是如何拆解等式,如何把公式進行演算,這才是數學思維的展現。

舉個例子,“湊10法”。6+8等于多少?

6需要多少等于10?

4

8去掉4,還剩下多少?

是以是,10加上4,等于14

這些粗看覺得很慢,但這些才是真正數學思維在起作用,你也能看到,在這個過程中,之前打下基礎的“數數”能力就展現了。

4、規律

意思就是一個序列按照一定規則不斷重複出現。

第一步是根據實物進行,最簡單的就是ABAB規律。比如“紅黃紅黃紅黃”。一開始孩子隻要認出這是規律就好了。

然後可以預測規律,比如給了“紅黃紅黃”,可以知道接下來也是“紅黃”。

最後就是自己可以創造新序列,比如“葡萄蘋果葡萄蘋果”。

第二步是複雜規律,比如AABAAB、ABAABA,類似這樣的,同樣也可以按照上面的進行。

然後就需要有所延展,不僅僅是顔色,不僅僅是物體,還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動作,還可以是數字。

一般來說,數字是最難的,因為最抽象,是以前面關于規律的基礎打的越紮實就越好。

數字規律,一開始也可以從簡單進入,比如“11223344”,再逐漸過渡到更難的,比如“2468”、“5、10、15”等。

0-6歲數學啟蒙,這5個重點才是關鍵

5、測量

早期的測量不需要使用測量工具,更多的是對于資料的了解和運用,需要解決這樣三個問題。

第一,明白數量指代關系,比如桌子有三輛車那麼長,但有五塊積木那麼長。

第二,了解“公平比較”概念,比如我和爸爸誰高,大家都必須站在地面上比較,不能是我站在桌上和爸爸比,這是今後關于資料起始點的概念。

第三,了解“相對”概念,比如,桌子的“三輛車”和“五塊積木”,雖然數字有差别,但他們是一樣長的,隻不過指代數量不同。

這裡強調的測量,不是會不會測量,真正關鍵的是這些思考過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