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代人類家庭事務分工依然适用:男主外、女主内

育鄰夢

網友提問:結婚後要不要辭職當全職太太,值不值得?

現在工作壓力大,工資又不高,結婚後生了小孩沒人照顧,請人帶小孩,那工作就白幹了,而且擔心别人帶不好,不請吧,自己又面臨着兩難的困境,想聽聽你們的建議,要不要辭職當全職太太,值不值得這樣的犧牲?

回複:現代人類家庭事務分工依然适用:男主外、女主内。因為,每個人每天都面臨取舍,作為自然生命群體的核心成員,繁育後代依然是推動人類社會和諧繁榮發展的絕對主角,并且女性作為繁育後代主角的曆史地位就從未改變過。是以,婚姻雙方一定要有一個人舍棄事業,女性讓步總而言更優。當然,作為受益方,男性應該擔負起更多事業發展任務、更應體諒女性舍棄事業服務家庭事務的責任擔當。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周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态。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于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産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内......自然物質世界中,所有生命個體的綜合生存都必須降生之後被動适應、主動索取。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智商最高、成長發育最慢、綜合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具備按照自主生存需求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動物族群,馴化播種植物、馴服圈養動物、利用自然非生命物質加工制作生産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等都屬于人類主動勞動創造。當然,人類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進化形成複雜生産勞動分工體系的動物族群。

農民種糧、牧民放牧牛羊、勞工加工生産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公職人員協調社會綜合治安......當然,人類社會生活中還有許多不屬于社會生産勞動價值交換行列的勞動分工,其中尤以夫妻生活中的生育與家務勞動最為普遍。因為,男性與女性一旦組建家庭,包括生兒育女、煮飯、家庭衛生等在内的日常家務事就必然成為共同僚務。

生活在原始叢林時期,男性狩獵+防禦敵害、女性采摘植物果實+撫養兒女+照顧老幼;手動農牧時期,男性負責耕種+放牧++防禦敵害、女性主抓紡織+家務勞動+照顧老幼。長久以來,人類生産勞動分工協作通常以男性與女性體能差異為依據。

現代人類家庭事務分工依然适用:男主外、女主内

女性主理家庭事務依然是最方案

1712年,一個名叫托馬斯·紐科門(1664年2月- 1729年8月5日)創造了第一台用來解決煤礦和錫礦快速抽水的實用型蒸汽機;1831年,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之後不久,他又利用電磁感應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法拉第圓盤發電機;1886年,卡爾·奔馳制造出世界上首輛三輪汽車、1888年,奔馳生産出世界上第一輛供出售的汽車......當附帶動力機械被大規模用于輔助人類社會生産勞動之後,男性與女性之間從事生産勞動的體能差異幾乎被附帶動力機械工具完全“中和”了。

女老師比男老師多、女護士比男護士多、售樓處女性比男性更多、紡織女工比男工更多、話務客服女性比男性多......當人類社會步入男性/女性職業機會均等時代之後,一個普遍性的社會治理難題便悠然而生——婚姻家庭中,夫妻雙方誰應該花更多時間處理家務事?

女性主理家務?的确,女性仍然是生孩子的絕對主角,至少懷孕+哺乳尚未有可行的替代方案。但是,女性在現代人類社會分工協作體系中的地位着實越來越高,特别是在接受高學曆教育&智力開發的某些方面已經超過男性,并且作為獨生子女從小就被教導獨立生活的現代職業女性,樂意接受婚後做全職太太的越來越少已成事實。

男性主理家務?生孩子+喂奶這兩件事兒男性沒法幹呀!現代人類社會,男性在生産勞動創造領域的總體成就依然高出女性許多,并且

職業勞動薪酬低的留在家中?這顯然對也不對,對在犧牲一小部分經濟收入就可以滿足對孩子的日常管教;不對在于,誰能保證今天職業薪酬低的那一方明天不會發展得更好?誰能保證今天工資高的一方不會被裁員?

按學曆決定誰主理家務?學曆高的一方能夠更好地輔導孩子學業,但是學曆高也代表着參加社會職業勞動能夠獲得更高的勞動薪酬;學曆相對更低的一方多陪伴孩子,但孩子的學習成長存在不可逆性,曾經學習不好的家長教好孩子的難度着實會更大。

請祖輩幫忙?人們常說“隔代親”,老人陪伴孩子,幫忙做飯、洗衣還可以,要想真正輔導、調教好孩子的綜合成長習慣極少有祖輩能夠做到。并且,當今人類社會新的知識資訊層出不窮,祖輩的陪伴思維是否符合目前時代也是個問題。

......

半歲左右才能試探性開始支配自己的身體、1歲左右可模仿父母的發音學習現代人類社交語言、3歲左右可上幼稚園、6歲上國小、12歲上中學、18歲上大學......現代家庭陪伴孩子學習成長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功夫的事情,它需要的連續性幾乎超出了任何現代人類社會職業工作的長度。是以,家庭中若必須有一方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做主導,最好選擇生活原則性相對更強的那一個。但是,生活原則的好處很難有标準界定,也很難在短時期内見分曉。是以,男主外、女主内在現代人類社會生産勞動大格局之下依然适用。

育鄰人的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曆風雨。對于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群鄰裡教育服務生态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