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品評|三年時光看盡萬種波瀾 汽車産業何日能迎下輪曙光

汽車品評|三年時光看盡萬種波瀾 汽車産業何日能迎下輪曙光

文 字 | 陶文博

設 計 | 小宇宙

監 制 | 陳梓萱

當時辰涼薄遭遇生機幹涸,便無需散放虛假煙火。

新冠病毒肆虐三年之久,對工業産業和社會經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負面影響,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據粗略統計,大陸在疫情期間的損失總額,已經超過了一場高烈度局部戰争的全程花銷。

汽車品評|三年時光看盡萬種波瀾 汽車産業何日能迎下輪曙光

相比于被破壞程度幾近不可逆轉的餐飲、旅遊等行業,實體資本豐厚且産銷鍊條交錯綿長的汽車經濟體系雖同樣受損深重,但在部分剛需和消費觀念進化的大背景下,維持着尚且看得過去的運轉生态。

但這“看得過去”,又能看多久呢?諸多業内外人士早已抱定了悲觀的定論——兩年或三年,垮塌不是玩笑話。

在前不久陸續開啟管制模式的吉林、天津和上海等地,本土車輛制造和營銷工作幾乎停滞,包括紅旗、豐田、大衆在内的多個品牌被迫停産,銷量下滑超過一成。

這還隻是危機的冰山一角,與此同時,曾被寄予厚望的新一輪“百花齊放”,有極大機率因市場萎縮而淪為泡影,不顧一切地提升新能源車型産能的手法亦有很大幾率被證明不可通行。

換句話說,短期管控隻是影響到短期效益,長期延續的副作用卻潛藏了更為深重的危機。

汽車品評|三年時光看盡萬種波瀾 汽車産業何日能迎下輪曙光

令人遺憾的是,仍有為數不少的企業和品牌在不遺餘力地粉飾太平,卻少有有識之士覓得破局之策,或者說存活之道。

這裡并不是批判所謂的屍位素餐現象,但有良方者,寥寥無幾。

早在一年之前,筆者就針對亂象頻出的汽車直播業務表達過自己的觀點,同時也承認疫情亂象之下并無太多更好的營銷創意。

相比于徹底躺平,出賣銷售人員的色相或是醜态竟然顯得不那麼令人反胃,見怪不怪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汽車品評|三年時光看盡萬種波瀾 汽車産業何日能迎下輪曙光

即使是到了2022年的第二季度,我們也并未看到這動蕩要到幾時停止。

由微知著,曾經活力尚存且格調獨到的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滾滾洪流,在經過三年的瘋狂内耗和自損後,終于撞上了最為堅固的堤壩。

很多網友将車市的低迷歸結為4S店經營受限和晶片供應危機,誠然,這是重要的局部因素,但并不是主要問題。

在筆者看來,如果市場的潛在活力和營養來源足夠支撐其發育,單一的困境是容易得到自然消解的,起碼不會引發如此這般的慌亂和無措。

汽車品評|三年時光看盡萬種波瀾 汽車産業何日能迎下輪曙光

是以一定是底氣不足了,或者明顯出了大問題。

如果類似的境況持續下去,二、三線汽車品牌将會失去本就岌岌可危的擁護者群體,而一線車企的潛在消費者們亦将更加沉默,更新手中車輛的節奏進一步放緩。

一個浮躁的、缺失創新意識的、競争無序的、産能過剩的局面将逐漸形成,這對一個國家是災難性的。

随之而來的還有二手車市場的混亂和衆多汽車企業的巨額現金虧損,而清退“多餘”從業者的花銷與間接成本更是天文數字。

這樣看來,各位是不是感覺“晶片危機”顯得不那麼可怕,甚至有點可愛了?

正如《康熙王朝》中的名言,本以為外患是主要沖突,曆盡千辛才發現,禍害卻在乾清宮。

汽車消費市場亦如是,物資和國策的限制與限制固然恐怖,各家企業多年以來的積弊更是贻害不淺。

或許新冠疫情真的是一場考試,它徹底将思路有誤的邊緣角色踢出賽道,同時切切實實地挖出了更多深埋在行業之中的頑疾。

舉個很簡單的案例,某合資車企為應對産品成本較高的固有難題,将鋁制結構更換為沖壓鋼件甚至是鑄鐵子產品,在短時間内成功實作原料、生産和裝配成本的大幅下降,卻在出廠後相繼出現金屬疲勞甚至行駛中斷軸等故障。

随後,車企将售後壓力向經銷商集團轉嫁,引發車主和網友們的普遍不滿。

此類略帶滑稽卻十分沉重的新聞在最近兩年層出不窮。

列位友商同行們不僅選擇性忽略前車之鑒,反而将相似行為視作靈丹妙藥,自“看不見的地方”大肆殺伐,大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氣魄與膽識蘊含其間。

回溯到改革開放初期,餓死膽小撐死膽大倒也不算什麼謬論,畢竟那是個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則均不健全的混沌時代。但時至今日還這麼搞的話,結局或許就一個字,死狀甚慘。

時窮節乃見。

作為時代的記錄者和見證者,我們所能做的事有很多,通過不斷厘清這紛繁複雜背後的混亂,讓更多的企業家更加理性和清醒,我們也期待富有責任感的企業可以給出行之有效的戰略思路,渡過這一季難耐的嚴冬。

在筆者看來,這倒也不是什麼太過玄幻的舉措,例如比亞迪等企業所采取的閉環生産和一汽集團開啟的“強化内控”等手段,被證明是行之有效且值得借鑒的。

固然有事在人為的說法,但更多的,也隻能期許疫情盡快得到全面控制、政策特别是稅費層面的優惠早日降臨,否則那些仍然奮戰在産業前鋒的赤誠之士,終将在日複一日的負面浸染下,喪失最為寶貴的熱忱與執着,乃至兀自逃離這一不見曙光的漫漫長路。

騎士丢了武器仍是騎士,丢掉精神與信仰的騎士即便長矛在手,卻什麼也不是了。

或許在中國大半個世紀的發展史上,新冠疫情算不得什麼天大的災難,不過是發生在山河無恙的時代,對習慣于萬事無憂的芸芸衆生而言有些沉重了,其間的代價亦是超出預料。

不過這沒關系,我們應當慶幸自己生于一個最善于忍耐低谷和動亂的民族,聚沙成塔,危機終會過去。我們也清晰地看到,一個屬于中國崛起的時代,正在緩步到來。

在這之前,你和我,以及無數投身于這一領域的人們,我們雖遭遇嚴寒,但血仍未冷,仍需更加認真且勇敢地走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