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請查收來自陶淵明的一封情書

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是清晨舍不得醒來的美夢,

還是每日暗自拂去的塵沙?

有些愛情是轟轟烈烈的,

有些愛情是細水長流的,

還有一些愛情,是這樣的:

願在裳而 為帶 ,束窈窕之纖身。

簡單點說就是......

我饞你身子。

你能想象得到,這是那個淡泊的陶淵明寫的嗎?

前幾天,我們講了一則陶淵明的遺囑,

我們看到了一個有所謂的陶淵明。

如果寫家書的陶淵明讓你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那麼寫情書的陶淵明又是另一個樣子。

請查收來自陶淵明的一封情書

▲ 明 祝允明 《陶淵明閑情賦冊》 局部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陶淵明的情書《閑情賦》,看看這位飄飄然的大詩人,是怎麼講情話的。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or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描寫佳人的詩句中,

有一種是華麗的,還有一種是質樸的。

陶淵明是哪種呢?他哪種也不是。

如果要形容陶淵明的情書,我覺得它是鮮活的。

《閑情賦》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豔色,期有德于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負雅志于高雲。

一段彩虹屁下來,陶淵明無非想說的就是:

哎呀呀,哎呀呀,這個姑娘實在是太美了吧!

美到隻有玉佩才能配得上她的純潔,幽蘭才能比得上她的香味吧。

是以想追她的話,那我必然也要是......

(好了好了,知道你在自戀了)

文學家是不是多少都有一點那個什麼大病?

喜歡人,你就去追呀!喜歡别人,又要擺架子,

要誇别人好,又要順帶說說自己多高雅,才能配得上人家....

(好吧,想了一下,戀愛中的人,好像都有點這種小毛病)

請查收來自陶淵明的一封情書

▲明 《陶潛轶事圖》 局部

那把自己捧高了以後,總可以去追了吧?

但陶淵明卻又不自信了。

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諐,待鳳鳥以緻辭,恐他人之我先。

想要靠前,卻又不敢向前,怕失了禮節;想要告知書信,以表誠心,卻又怕别人捷足先登,像不像一個情窦初開的少年?

如果,你以為,陶淵明寫的情書隻像個情窦初開的少年,那你又錯了。

實際上,陶淵明的情書“油膩”得很。

這封情書,有多油膩?

這麼說吧,陶淵明生活在一個流行辭藻華茂的年代,他寫質樸的詩,是一件非常不漲粉的事。

在他所處的時代,幾乎沒有人懂得欣賞他。

直到幾百年後,他才有了第一位粉絲:梁代太子蕭統。

他是難得發現陶淵明質樸價值,并大力推廣陶淵明詩歌的人。

但連他都看不下去陶淵明的情書,評價道:

“白璧微瑕,唯在《閑情》一賦。”

就是說,本來陶淵明是他心中的白月光,但在看了《閑情賦》之後,他覺得:

OMG!我的白月光被玷污了。

那我們來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虎狼之詞,能讓他的頭号迷弟都直呼沒眼看。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

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

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鬓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

願在眉而為黛,随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于華妝。

這段文字大概是這個意思:

請查收來自陶淵明的一封情書
請查收來自陶淵明的一封情書
請查收來自陶淵明的一封情書
請查收來自陶淵明的一封情書

▲ 左右滑動檢視陶淵明的貼貼~

看完之後是不是覺得陶淵明好像是有那麼點不忍直視了。

這也難免連他的第一位粉絲蕭統都不忍直視他的這封情書。

但又過了幾百年,蘇轼卻為陶淵明洗白。

他認為《閑情賦》是“好色而不淫,合乎風騷之旨。”

為什麼蘇轼會這麼說呢?

這就要說到陶淵明作為文化人的自我修養了。

除了對肉體的追求之外,他還有那麼一點作為文化人的小倔強在。

《閑情賦》也沒有停留在最淺層的肉欲上,在之後的六個願想中,陶淵明不再停留于肌膚之親,轉而對姑娘有了精神上的寄托。

于是他的念想變成了,希望做喜歡的人夏天的草席,手裡的扇子,夜裡的蠟燭,成為喜歡的人的陪襯。

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于三秋;悲文茵之代禦,方經年而見求。

願在竹而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

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于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他希望和喜歡的人形影不離。

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于床前。

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

甚至希望成為她的木琴,能與她有靈魂的共鳴。

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辍音。

請查收來自陶淵明的一封情書

▲ 明 《陶潛轶事圖》 局部

但他始終在擔心,擔心他沒有辦法為他心愛的姑娘做到最好,擔心他不能常伴在她左右,擔心他不夠全能,沒辦法讓喜歡的人一直需要自己......

是以該怎麼辦呢?

陶淵明也不知道,我想每個在愛情萌芽之初的人,也不知道。

考所願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于南林。

栖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餘陰。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懼于中襟。

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

陶淵明用了短短的幾行字,草草地概括了他心中的苦悶和無奈。

他心中的那萬般情緒,也許隻有嘗過相思之苦的人,才能明白。

在這篇賦的最後,陶淵明經過一夜輾轉反側,也沒有想出答案。

終于在無計可施中放棄了對夫妻的追求。

我想蘇轼覺得陶淵明好色而不淫,是因為陶淵明不止停留在,粗淺之人對于女色的追求上,他不止愛女色,他更希望能和夫妻有精神上的共鳴。

如果做不到,那他情願放棄心中的這段感情,不去打擾喜歡的人。

這是對喜歡的人的一種責任和尊重。

發乎情,止乎于禮。

如果我的存在,不能為你的世界增添一抹色彩,那我對你的愛,就到此為止吧。

我想,這是陶淵明作為文人,最大的溫柔。

有關于陶淵明的《閑情賦》是寫給誰的問題,

有人說是寫給他死去的妻子,

來祭奠自己在與妻子結識之初的舊時光。

也有人說這封信是寫給陶淵明心中那個理想的對象,而不是存在于現實中的人。

但他想寫給誰,應該隻有陶淵明自己才知道。

其實,陶淵明的情書特别像我們看的青春電影,

一個坐在後座的男孩子,天天望着前排的女孩,

心裡總幻想着能和這個女孩白頭到老。

但現實是,我離你兩步遠,卻不敢闖入你生活。

成年以後,我們總會笑話當時的自己,如果再勇敢一點,結局可能就會不一樣,陶淵明對待自己的感情也是如此。

我們可能會很羨慕大S的那種從自己出發,先愛了再說。

但愛情裡最美好的時候,難道不是它快要發生,但卻還沒發生的時候嗎?

幾天前,我們寫了一篇關于陶淵明家書的文章,加上今天這篇陶淵明的情書,

我們發現,原來陶淵明并不像我們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樣兩耳不聞人間百态。

請查收來自陶淵明的一封情書

▲ 清 石濤 《陶淵明詩意圖》

相反地,我們發現他其實是個很可愛的人,

他會害怕自己快要死了,

也會害怕自己死後兒子們不能相親相愛,

他會擔心喜歡的人過得不好,

也會擔心沒辦法一直陪在喜歡的人身邊......

也許陶淵明不是不食人間煙火,

而是他食盡了人間煙火,

才得知了世間的清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