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價格上漲催生訂單轉賣 完善新車銷售規則是關鍵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吳博峰)面對近期新能源車市場出現的較大價格波動,不少消費者一時難以接受,他們都希望購買到一個“未漲價”狀态下的訂單,以規避由此帶來的購車成本增加。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現,如今,這個看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萬能的“黃牛”面前,不過是花錢就能解決的問題。據悉,一些人通過銷售“未漲價”狀态的新車訂單,每單就可輕松賺得上萬元的好處費。由于市場過于火爆,甚至出現了一個新興名詞:轉單費。

新車訂單成為市場硬通貨

“特斯拉Model Y的未漲價訂單轉讓,意味着你可以用27.6萬元的價格購買到該款車型,比官網優惠4.09萬元,現在買到就是真的賺到。”在某二手網際網路交易平台,一位重慶網友釋出了一則新車訂單交易資訊,引發消費者廣泛關注。在短短幾十字的産品描述背後,有多位想要購車的消費者在留言區咨詢。

新能源車價格上漲催生訂單轉賣 完善新車銷售規則是關鍵

資料圖檔

事實上,這僅是市場私下新車交易的冰山一角。《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該二手交易平台發現,“随時比對車輛”“無需多等待”“最快一周提車”等轉讓字眼随處可見,對于着急購車的人而來說,一輛“未漲價”狀态的新車訂單頗具誘惑力。

對此,消費者王若琳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感慨道:“漲價過後,方知未漲價新車訂單的可貴。”

今年以來,汽車企業紛紛上調新能源車産品售價,疊加新能源車補貼政策下滑以及車企優惠力度減弱等因素影響,讓消費者感受到了新能源車價格上漲的滋味。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車企都上調了旗下新能源車型産品價格。比如特斯拉8天之内3次漲價、比亞迪旗下10餘款車型價格上調等消息充斥着汽車市場。

作為動力電池主要生産廠家,孚能科技進階副總裁張峰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随着今年下半年市場環境得到緩解,明年年初原材料緊缺狀況将有可能發生變化。但構成新能源車産品價格因素有很多,新能源車整體價格出現下調最早也要等到2023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由于原材料上漲波及程度較廣,是以在短時期内,新能源車價格明顯回落的可能性不大。考慮到市場環境的特殊性,不排除新能源車價格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發現,新能源車産品價格越是充滿不确定性,新車訂單升值機率就越大。因而,在新能源車市場未能恢複正常前,“未漲價”狀态下的新車訂單格外受到市場追捧。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影響衆多消費者購車計劃的新能源車漲價潮,卻成為了“黃牛”眼中擷取利潤的時機。一位倒賣車輛訂單的“黃牛”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你不買也沒關系,反正現在的市場根本就不愁賣,價格沒有可談餘地。”

消費者低價購車難

“我從來沒有想過,在新能源車價格集體上漲背後,原本遊走于灰色地帶的背後交易成了這次産品漲價潮的最大赢家。”比較了解最近一段時間車市情況的消費者蔡旭東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在整個咨詢過程中,多位“黃牛”表示“擁有訂單就是最大資源”,在苦苦等待購車的消費者面前秀起了“肌肉”。蔡旭東表示,這些“黃牛”完全是抓住了消費者想要購買價格優惠車輛的心理。

新能源車價格上漲催生訂單轉賣 完善新車銷售規則是關鍵

吳博峰/攝

據了解,目前“未漲價新車訂單”的轉單費普遍以萬元起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與網友“啊烤爐”交談中獲悉,其轉讓的2022款Model 3車型未漲價訂單價格為23.59萬元,在保證可以落戶的情況下,至少要花費3萬元的費用購買這個訂單,且不包括訂金費用,他才同意轉讓。

據悉,目前Model 3車型市場售價為29.1萬元,若消費者選擇這一方式購車,在減去給賣家的3萬元轉單費用後,實際優惠則為2.51萬元,優惠幅度低于給“黃牛”的價格。

實際上,轉單費用往往是根據車型熱銷程度和市場定價來決定的。一般而言,市場售價越高的車型,因為閱聽人人群較少,是以轉單費用也更便宜。比如,網友“你好胖子!”售賣的Model Y未漲價訂單,由于産品售價較高,市場售價優惠近4萬元,其表示隻需要付1.3萬元的轉單費即可成交。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此次新能源車價格上調,主要是受整體市場供應鍊環境影響進行的調整。上漲的費用并非放進了車企的腰包,主要是承擔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成本支出。與此不同的是,市場上未漲價訂單的定價并無規律可循,完全是由銷售者自身心理價位所決定。“銷售訂單的交易者本着隻要比現在市場價格低,手中訂單就有吸引力的原則進行銷售,即便隻低1萬元,對于想要購車的消費者仍然是不小的優惠,是以他們會将大部分差價空間作為‘好處費’。”崔東樹說。

制定規則才是根治亂象關鍵

其實,在汽車銷售領域,“黃牛”現象由來已久。越是市場熱銷車型或因特殊原因市場出現搶購行情時,“黃牛”表現就越是活躍。

前不久,《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調查長城汽車坦克300時發現,北京部分長城汽車4S店對于消費者私下交易訂單的行為表示默許。而正是來自車企和汽車經銷商的默許,才給了汽車“黃牛”市場生存空間。

據記者了解,為了抑制“黃牛”現象,回應消費市場關切,汽車企業也在紛紛“出招”。

近日,特斯拉推出“不轉賣承諾函”,其中提到:一次或多次累計下單購買多台特斯拉車輛的車主需要簽署這份承諾函,承諾自提車365天内(以第一次開票日期為準),不将任何車輛向任何第三方過戶轉讓或實際轉讓,違反承諾的在7日内按每台違約車輛的開票價20%的金額支付違約金, 否則特斯拉有權限制違約車輛綁定賬戶變更以及超級充電等服務。

特斯拉公關部負責人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該規則主要針對的是一次性或一年陸續購買多台車的人,對正常消費者沒有影響。

小鵬汽車則對産品訂單均進行身份證明名關聯,簽訂合同前均須核實身份資訊,之後方可進入傳遞環節。小鵬汽車方面表示,如有客戶因個人原因取消預訂,車輛訂單将重新納入統一管理,不存在私人二手訂單轉賣的可能性。

蔚來汽車實行訂單實名制,不支援私下轉讓。如果購車人被質疑為轉讓訂單,有可能會無法成為該車的首任車主,購買者将無法享受主機廠官方僅針對首任車主提供的維保、充電等售後保障權益。

崔東樹表示,隻要車企和經銷商對此類現象加以重視,制定更完善的新車購買規則,“黃牛”就沒了生存空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