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媽媽朋友圈曝光: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讓”他自律是本事

作者:主創團·筱恬

最近,全國多地疫情形勢依舊嚴峻,不少城市的中國小教學再次轉移到了線上。

神獸們遲遲歸不了籠,在家上網課成為了日常。

幾天前,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媽媽的分享。她的女兒此前就是學霸,宅家期間同樣依然保持着規律的學習節奏,上課、複習、寫作業……每一步都主動而高效地完成,絲毫不需要大人操心。

不禁感歎,能有這樣的孩子,真是一種福氣。畢竟,看看周圍,好多家庭正因為娃的網課而上演着各種雞飛狗跳。

上個月,山東有一位媽媽就在鏡頭前崩潰哭訴,疫情期間兒子在家上了三天網課,她“眼睜睜看着娃摳橡皮、摳鉛筆、摳本子” ,卻什麼都學不會。

到最後,她忍無可忍,氣得大哭。

無獨有偶,河北保定同樣有一位媽媽,疫情期間因為輔導孩子上網課而情緒失控,連砸兩個平闆電腦。

據這位媽媽表示,孩子已經二年級了,上完網課後數學作業很多題都算不對,卻還想着玩遊戲,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為此,她當時都氣瘋了,沖動之下才做出如此瘋狂的舉動,事後很是後悔。

有句話說得好:“網課後,學霸還是學霸,學渣是瞎了眼的學渣。”

事實上,相比課堂教學,網課更多的要靠學生的自覺性。這時候,優秀的孩子将繼續優秀下去,但更多的孩子卻現出原形,懈怠了起來。

正所謂,疫情是個分水嶺,網課之後,孩子們的差距将進一步拉大。

後疫情時代,怎樣的孩子能夠脫穎而出?

前不久,在B站上看到一個視訊。

視訊來自著名學習部落客Nasir。他是倫敦國王學院醫學院五年級學生,妥妥的學霸一枚,前陣子剛剛考了第一名。

他通過鏡頭分享了自己疫情居家隔離期間的學習日程表,安排得可謂滿滿當當,無比充實。

為了備戰美國執業醫師考試,他每一天都會花上9個小時的時間去學習,并且嚴格時間作息雷打不動——上午九點到下午一點,下午三點到七點,以及晚上八點半到九點半。

嚴格的時間管理,讓Nasir的學習效率非常高。由此,他更加享受整個學習的過程,進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評論區,很多網友都表示了膜拜和不可思議。或許,這就是學霸和普娃的差距吧。

此前,曾有機構對千餘名哈佛學生的家長進行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72.9%的哈佛父母認為,子女在學習方面始終非常自覺,成績也不需要大人多操心。

自律、好學、高效,将優秀變成了一種習慣。所謂學霸的自我修養,莫過于此。

而成就這一切的根本,其實就是強大的自我驅動力。

正如某位網友所說:“一旦孩子自己真正想要學習,把它當成一件自覺為之努力的事去做到極緻,那成績自然會出類拔萃。”

内驅力,讓孩子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把外界的逼迫變成了内在源源不斷的動力。

這,正是助力孩子脫穎而出的關鍵。

每個孩子内心,其實都蘊藏着内驅力

可能有家長會說,内驅力可遇不可求,擁有它的孩子,早已成為“别人家”的娃。

再看看自家這個,明明已經試過了各種方法,但他們依舊對學習滿不在乎、得過且過。或許,他們是内驅力的絕緣體吧?

但事情并非如此。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分享過自己教學生涯中的一件事。

當年,他的班上轉來一名學生。這是個名副其實的差生,在最近一次國文考試中,才拿了8分。

更糟糕的是,這個學生回家以後從來不看書、也不寫作業。很多老師都已經放棄了他,根本就不願意教他。

對于這樣一個看似已無藥可救的孩子,魏老師卻不氣不惱,反而不斷鼓勵着對方。

他告訴男孩:“你看你,一不聽課,二不寫作業,三不看書,這樣都還能拿八分,這不說明咱有點天賦嗎?”

正是這種潛移默化的激勵,讓這個孩子内心好強的火苗重新點燃。他開始變得自信而上進。

就這樣,他從最開始的8分不斷提高着:第二次考試能拿36分了,第三次有50分了,最後居然及格了!肉眼可見的巨大進步,讓人無比欣喜。

教育家霍懋征曾說:“每個孩子都有上進心,都願意學好。是以,關鍵在如何引導。”

确實。沒有哪個孩子是不具備學習能力的。隻要他們想學,就一定能學好。

也就是說,内驅力其實蘊藏在每個人的心底。隻要激發它,任何孩子都可以未來可期!

如何幫孩子培養内驅力,最終赢在未來?

節目《涼子訪談錄》中,一個受訪女孩在回憶小時候最難忘的經曆時提到,國中有次考試,滿分120分的卷子,她考出了117分的好成績。

得知分數後,她開心地跑去跟媽媽分享,希望能得到對方的誇獎。沒想到,媽媽為了讓她能保持上進心,冷漠地回複了4個字:“還差3分。”

無論自己多麼努力,母親永遠不認可,眼裡隻盯着所差的那3分。這件事讓女孩當時特别崩潰,以至于時隔多年依舊難以釋懷。

在不少家長看來,對孩子的貶低、羞辱、打擊,能夠促使他們自強上進。然而這實際上是一種誤區。

這麼做,隻會讓孩子把内心的動力深深封存,擾亂他們本身内在的力量,讓他們失掉努力的信心、背負無形的壓力、迷失前進的方向。

正如教育專家尹建莉所說:“如果沒有喚醒孩子本身的内驅動力,如果沒有讓孩子自發地努力,家長做再多也是越俎代庖,做再好也是拔苗助長。”

隻有用對方法,才能真正喚醒孩子的内驅力。在這裡,給大家提供幾條建議。

1.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不久前,浙江男生朱科航上了熱搜。

他大學就讀中科大,畢業時,收到哈佛、斯坦福、耶魯、加州理工等9所世界名校全獎直博offer,是名副其實的學霸。

在提到培養兒子的經驗時,朱科航的父親透露,他們從不強迫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在學習方面給了他充分的自主權。

盡管牛娃的成長軌迹不可複制,但對我們普通家長來說,這一點卻能帶來啟發。在教育方面,有些事情我們不妨“少作為”,把主動權還給孩子。

比如,選擇上什麼興趣班、準備第二天的課本與文具、整理自己的書包……很多看上去不起眼的瑣碎小事,卻能讓孩子在學業上獲得一種自主感和勝任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要為自己負責。

由此,孩子在學業中的“主角光環”才會凸顯,他們對待學習才會有持續的熱情與動力。

2. 幫孩子設定難度适中的目标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溫 洛克的“目标設定理論”指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而當這個目标“明确具體,具有一定難度,但又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内”時,效果是最好的。

拿到教育中來說,我們需要為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标。這個目标不能太容易,也不建議遙不可及,而是應該難度适當,孩子得努把力、“跳一跳”才可能達成。

這種情況,将有利于孩子有效激發個人的内驅力。

3. 通過閱讀感受榜樣的力量

社會學家曾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十八世紀初,英國的兒童及成人讀物中包含的激勵信号多,結果國民産值在一段時間後增加;而十九世紀初,讀物中的激勵信号下降,于是産值也随之下降。”

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讓孩子多讀正能量的書籍,能讓他們變得上進而好強,進而在長大後成為棟梁之材,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由此可見,榜樣的力量不可小觑。偉人自傳、大師作品等勵志而積極的書,尤其值得讓孩子一看。

而在閱讀過程中,大人不妨陪着孩子一塊兒看。通過我們的言傳身教,孩子将在耳濡目染中更容易受到積極的影響。

蘇格拉底曾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歸根結底,要想點亮孩子内驅力的火苗,家庭教育的作用至關重要。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