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婆外公帶大的孩子,為何卻跟爺爺奶奶更親?第一條原因有些紮心

優米的好朋友依依,是外婆外公帶大的。最近外婆有事回去了,依媽還擔心爺爺奶奶來孩子不适應,結果事實完全打臉。

依媽發現,孩子除了剛開始的半天有點别扭,後面完全無痛過度,天天追着爺爺奶奶玩,祖孫3人可親近了。晚上偷偷問依依:“你想外婆外公了嘛?”,熊孩子十分肯定地回答:“不想!我發現爺爺、奶奶更好!”

依媽表示:雖然童言無忌,但還是覺得這孩子有些不識好歹。外婆外公那麼疼她,臨回去前幾天外婆還總偷偷掉眼淚。回老家後老兩口每天堅持視訊,這熊娃分分鐘竟然就把外婆外公給忘了,感覺有點渣。

外婆外公帶大的孩子,為何卻跟爺爺奶奶更親?第一條原因有些紮心

去搜了一下,發現有這樣困擾的父母還不在少數,難道這些熊娃真的就是“白眼狼”嗎?

為何外婆外公帶大,反而和爺爺奶奶更親?

優米經常和依依玩,也算深度參與了依依與外婆外公的相處模式。觀察過祖孫的相處,毫無疑問老兩口非常疼愛外孫女:

還記得優米7、8個月時,我為了省事買了不少現成的輔食。但依依的輔食從來都是外婆現做的,老人深怕買的有添加劑。就算依依已經4歲了,她現在吃的雞蛋、面粉都是外公托人從老家寄過來的!付出這麼多換來一句“爺爺、奶奶更好”,也難怪依依媽會那麼失落。

外婆外公帶大的孩子,為何卻跟爺爺奶奶更親?第一條原因有些紮心

但作為近距離觀察過祖孫相處的第三方,自認自己的觀察能力還算準确,我可能知道依依更親近爺爺奶奶的原因:

原因一:缺乏歸屬感

很贊賞老人對孩子無私的愛,但卻對他們的一些表述方式保留意見。

依依每次淘氣犯錯時,外婆外公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罵你是幫你媽媽教育你,要不是為了幫你媽媽,誰會跑這麼遠來帶你這個小東西?”每當這時,依依都會顯得很焦躁。

老人絲毫沒意識到這句話對一個3、4歲的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

6歲前,孩子對語言非常敏感,但由于了解能力不到位,這句話很可能會被她翻譯成:我們帶你是因為你媽媽,我們根本不愛你!

可想而知,天天聽着這樣的話長大的孩子,會多麼缺乏歸屬感?怎麼可能還和外婆、外公親!

我還見過小區裡一位外婆對外孫說:“你是外孫,樂樂哥哥才是外婆的孫子。等你大點去幼稚園,外婆就得回老家看樂樂哥哥了。”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種思想在某些地方早已根深蒂固,不少外婆、外公始終認為外孫是外人,隻有兒子家的孩子才算親孫子。這種思想下,會不知不覺地對親孫子偏愛。時間一長,孩子自然也能察覺出來,就會變得疏遠。

外婆外公帶大的孩子,為何卻跟爺爺奶奶更親?第一條原因有些紮心

原因二:外婆外公要求更嚴格

依依爸爸是北大的高材生,平時忙于工作,教育孩子的任務大部分則落在了外婆、外公身上。雖然外公是退休老教師,但對此也表示亞曆山大,畢竟女婿北大畢業,孩子如果教不好,他擔心自己不好交差。于是,老人對外孫女自然會嚴厲一些。

4歲半的依依,目前已經開始學習英語、繪畫、舞蹈、數學邏輯等,一系列學前教育課。最近由于疫情很多線下課程都關閉了,但這卻難不倒身為老教師的外公,外語、數學随手就來。

依依好不容易能休息下了,誰知外公多才多藝,完全毫無破綻。這不外公一走,小日子立馬舒爽起來了~

外婆外公帶大的孩子,為何卻跟爺爺奶奶更親?第一條原因有些紮心

原因三:小孩子也深谙“遠香近臭”的道理

網上流行一句話:“媽媽生,外婆養,爺爺奶奶來觀賞,爸爸回家就上網”。從側面反映出,大部分孩子都是外婆、外公帶着的。

長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外婆、外公自然對他的限制就會多一些。如:管着孩子看電視、督促孩子寫作業、做錯事了嚴厲地批評。

随着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發展,這些就會被孩子視為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而孩子在爺爺奶奶那邊就相對輕松一些,本來見面次數就少。見了面,老人也不忍心逼着孩子做一些他不太願意做的事。輕松的氛圍,自然會讓孩子更加享受和爺爺奶奶待在一起的時間。

不用太傷心,孩子“白眼狼”心理學有解釋

看了這麼多,是不是越來越覺得孩子有些“白眼狼”的潛質了?

不過,外婆外公也完全沒有必要傷心,孩子之是以這樣,隻是因為太小還無法擁有同理心。随着孩子慢慢長大,自然會知道外婆、外公的好,那時也會和外婆、外公變得更加親近。

都說孩子是“白眼狼”,我們其實都錯怪孩子了,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心理學家皮亞傑很早就研究過,他做過一個著名的“三山實驗”:

外婆外公帶大的孩子,為何卻跟爺爺奶奶更親?第一條原因有些紮心

皮亞傑在一個立體的沙丘模型上放了三座山,讓一些2~7歲的孩子從前後左右分别觀察,最後讓孩子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人看到的是哪一張圖。實驗結果:這些孩子無一例外,都選擇了自己角度所能看到的圖檔。

這個著名的三山實驗就很好地說明,7歲之前的孩子沒有“同理心”,孩子們都是“自我為中心的”,這是這個階段孩子的一大特點。

你看,了解了孩子們的心理發展,外婆、外公們是不是心裡好受很多了呢?不是孩子們“白眼狼”,而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發展還未健全,他們還不具備從别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

如何讓孩子更加親近自己?

外婆、外公天天出力最多,最後還遭埋怨,這事還挺讓人糟心的。那有沒有方法能讓孩子更親近點呢?還真有!

外婆外公帶大的孩子,為何卻跟爺爺奶奶更親?第一條原因有些紮心

首先,外婆外公一定要摒棄外孫是外人的想法。

其實,孩子對大人的一言一行很敏感,他們經常會把外界的一些事情歸因到自己身上。

爸媽吵架孩子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外婆、外公把自己當作外人,孩子同樣也會懷疑問題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外孫是外人”這種想法真的很影響祖孫關系,孫子和外孫都流着你的血液,有啥不一樣?如果非說孩子不跟你姓,那和女兒商量商量要個老二随你姓!

外婆外公帶大的孩子,為何卻跟爺爺奶奶更親?第一條原因有些紮心

其次,盡量直白地跟孩子表達愛意

2~7歲的孩子還處于“自我中心”階段,并不是孩子不想站在大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是生理條件不具備。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還說:“我看你都是因為媽媽”,孩子自然就會覺得你并不愛她。

面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白地告訴他:外婆愛你,外公愛你!你可以跟他說:“因為外婆、外公 太愛你了,是以不遠千裡跑來有你的城市!”

這樣表達愛意,會讓孩子知道自己被愛,被重視,自然也會有更強的歸屬感。

外婆外公帶大的孩子,為何卻跟爺爺奶奶更親?第一條原因有些紮心

最後,批評孩子也要有方式方法

不能否認,老一輩教育孩子更多采取強行壓制的方式,但已經不适用于現在的孩子了。

同僚張哥從小就挨着揍長大,他說父親最長說的一句話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了孩子後,張哥自然而然延續了父親的教育方式。結果就在前幾天,他準備揍7歲的兒子時,兒子直接報警了!人生第一次和警察叔叔近距離溝通,張哥說到現在都不相信熊孩子會報警抓他!

現在的孩子知識來源太多了,強硬的教育方式隻會讓親子關系越來越糟。這裡要提醒外婆、外公教育孩子也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千萬别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先胖揍一頓再說。

好了,關于外婆外公帶大的孩子,為何卻跟爺爺奶奶更親?今天就說這麼多,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一定的啟發,記得關注加轉發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