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明祭祀祖先,如何回應孩子的生死問答?3談3不談,引導很重要

清明祭祀祖先,如何回應孩子的生死問答?3談3不談,引導很重要

文/37度暖爸

2路汽車晚點了,這篇内容來得有點晚,但不影響它是一篇實用性的文章。

生與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如果說,人生的終點就是死亡,那麼我們從出生起,便是向死而生。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祭祀祖先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裡,如何面對孩子的“生死問答”?

清明祭祀祖先,如何回應孩子的生死問答?3談3不談,引導很重要

兒時的恐怖經曆

我大約是在國小二年級的時候,對于死亡的恐懼達到了頂峰,因為那一年我的大伯突發心梗去世了。仍然記得那個令我汗毛倒立的夜晚:淩晨兩點多,急促的敲門聲将一家人從睡夢中吵醒,父親開門後,沒有發生争吵,我知道不是“壞人”來了,緊張的心也放松了下來。當我昏昏沉沉躺下準備繼續睡覺的時候,父親沉悶的哭聲,和那一嗓子:“哥呀!”将深夜的寂靜劃破了一道口子,我也精神了起來。

早晨睜眼已經看不見父母親的身影,外婆趕過來照顧我的起居,我隐約猜到了結果,但是從沒人和我提起。晚上,我做夢,夢見大伯的兩肋長出了羊角一樣的東西,躺在那裡笑嘻嘻地想要和我說些什麼……

第二天我将我的夢講給同學聽,同學們七嘴八舌地幫我分析。一個年長一歲的男生頗有得色地告訴大家:“那是托夢呢,這都不懂!我爺爺就給我托過夢!”在大家一臉震驚中,他搖搖擺擺地走開了。

清明祭祀祖先,如何回應孩子的生死問答?3談3不談,引導很重要

沒有人給我解釋到底是怎麼回事!剛跟父母分房睡的我,被死亡的恐懼折磨了好幾年,每晚臨睡前都是在各種胡思亂想中迷迷糊糊地睡過去。

孩子對于生命的了解

有一個不争的事實告訴你:孩子從四歲起,就開始了解死亡,無論你是否提起這個話題,都不會阻擋孩子進行自我探索。當然,探索的結果,大多數是負向的,因為缺乏積極有效的引導,反而加劇孩子對于死亡的恐懼。

清明祭祀祖先,如何回應孩子的生死問答?3談3不談,引導很重要

孩子會明白:死亡是一個永恒的狀态,人會失去所有感覺覺,就此消失。是以,家長正确的引導十分必要。對于這個話題避而不談,無異于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裡!

生命教育包含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正确引導孩子認識生命的意義,也更有助于孩子塑造正确的時間觀,激活内驅力。

正确引導3談3不談

首先,對于這個話題避而不談,肯定是不對的,關鍵是在于怎麼談,要談到什麼尺度,這是家長可以控制、掌握的事情。

1、父母可以做的3件事

第一,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例如:秋天的落葉、路邊枯萎的植物、死亡的小鳥……這些大自然提供的素材都可以是讨論生命意義的材料。讓孩子明白,自然界存在這樣的自然規律,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員,也要遵守規則。

清明祭祀祖先,如何回應孩子的生死問答?3談3不談,引導很重要

第二,可以通過繪本來向孩子傳遞知識。例如:《爺爺變成了幽靈》、《爺爺沒有穿西裝》、《片葉子落下來》、《獾的禮物》都是非常不錯的繪本。其中《爺爺變成了幽靈》和《獾的禮物》我都給兒子買過,非常值得推薦。

清明祭祀祖先,如何回應孩子的生死問答?3談3不談,引導很重要

第三,接納孩子的恐懼情緒,有助于化解孩子的恐懼。恐懼情緒是印刻在我們人類基因裡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古人在捕獵時面對危險場景(如蛇、大型猛獸)的感受,是趨利避害的本能表現,也是人類得以延續的自我保護方式。是以,當孩子感受到恐懼,接納孩子的恐懼情緒,比起指責、反駁、拒絕要有用的多。

清明祭祀祖先,如何回應孩子的生死問答?3談3不談,引導很重要

2、父母禁止坐的3件事

第一,面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心理承受力弱的孩子;無論年齡大小,已經表現出了恐懼的孩子,請不要強迫他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這會加劇孩子的恐懼。

兒子四歲的時候,我開車帶他去接妻子回家,路上孩子突然問我:“爸爸,你和媽媽是不是會老?”

“嗯”,我正經過擁堵路段,不敢過多回應他。

“那你們太老了,是不是會死?”兒子繼續追問。

“對呀,這是自然規律呀!”我漫不經心地回答道。

兒子當時就開始痛哭,邊哭邊喊:“我不要你們老,不要你們死,你們要等我發明一種吃了可以不老的藥……”不得已,我隻能靠邊停車開始安撫兒子的情緒,我知道我的回答太富有邏輯性、太生硬了,缺少了人情味。

清明祭祀祖先,如何回應孩子的生死問答?3談3不談,引導很重要

此後很長時間孩子對于生死的問題,都保持着高度的恐懼和敏感度。看晚會《長津湖》舞蹈表演,兒子會問:“他們是演員,對吧爸爸?他們不是真的死了,是演的,對吧爸爸?”現在倒是很少問類似問題,不過我知道他依然是存在恐懼,這種恐懼,是在他可承受範圍之内,隻是偶爾會出現。

第二,不要強硬用生命的有限性說教孩子,并希望他能珍惜時間。因為這種觀念是内化而來,并非來自于父母的說教,說得過多可能會讓孩子麻木,或者是加深恐懼情緒。

清明祭祀祖先,如何回應孩子的生死問答?3談3不談,引導很重要

第三,不要對親人的離世避而不談,你不說不代表孩子真的不知道。如實告訴孩子親人的離世,以及你自己的感受和對于孩子的期望。例如:外婆去世了,媽媽很難受,我很珍惜和外婆相處的這幾十年。小時候…….我長大以後她……,我希望我們母子(女)也能好好地相處下去。

結語:隻有真正能了解生命的有限性,孩子才會建立起自我保護意識、正确的時間觀、激活内驅力。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不避諱,能大大方方地和孩子交流,并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