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兒子的愛,還不如一隻貓

對毫無血緣關系的小貓咪,媽媽細心體貼溫柔疼愛,對自己親生的兒子,卻甩耳光拳打腳踢。

這個待遇不如貓的兒子,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的眼鏡仔。他14歲,幹幹瘦瘦,有七八百度近視。

01

别人眼中的幸福少年

眼鏡仔的爸爸,是個中型公司的總經理,他工作很忙,晚上最早也要9點回家。他收入不菲,善于社交,穿的是手工西裝和定制皮鞋。

眼鏡仔的媽媽,是個家庭主婦,她對眼鏡仔的教育很上心。她定期跟老師溝通,她悉心照顧眼鏡仔的衣食住行,照顧家人的飲食起居。在老師眼裡,她是個負責的好媽媽。

眼鏡仔的成績不算最優秀,但在全市能超過83%的學生,也算中等偏上。

為了讓他成績更好,媽媽給他請了家庭教師,确切地說,是請過很多家教。《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作者吳曉樂,隻是其中一個。

對兒子的愛,還不如一隻貓

眼鏡仔家有4層,他有獨立的書房和獨立的卧室,相比同齡的孩子,他有奢侈的生活空間。

他上下學由媽媽開名車接送,用名牌手機,書包也是有伸縮把手的昂貴款式,他的衣服鞋子,都是從百貨公司買的。

在旁人眼裡,眼鏡仔是個幸福的少年,他有富足的家庭,能掙錢的爸爸,負責任的媽媽,他的生活讓很多羨慕。

可做過眼鏡仔家庭教師的吳曉樂,每次想起眼鏡仔總是不愉快,甚至想起他住的小區,記憶裡都成了負擔。

對兒子的愛,還不如一隻貓

02

被吓壞的少年

眼鏡仔爸爸媽媽的共同語言,就是眼鏡仔的成績。爸爸期望眼鏡仔上最好的高中,如果考不上最好的高中,就幹脆早點出國去讀書。反正不知名的高中是不能上的,因為丢人。

眼鏡仔的成績是爸爸考核媽媽的CPI,是以媽媽對成績格外重視。她對每個家庭教師都說,如果他犯錯,就打他,我不是那種偏袒孩子的家長。

眼鏡仔考砸了,媽媽會很生氣,從他幼稚園犯的錯開始數落,越說越生氣,最後無奈地打眼鏡仔一頓,讓他繼續上課。

眼鏡仔很懂事,媽媽打完他之後,會反過來安慰看呆了的家教,“老師,對不起,你别生氣,也不要辭職。下一次,我會考好一點。”

對兒子的愛,還不如一隻貓

眼鏡仔并不笨,他的解題思路,他的口頭表達都很好,可一旦要把答案寫到紙上,他就僵硬了。

他對寫答案有心理陰影,耗費大量糾結質疑。他被打怕了,被他的媽媽,被他以往的家庭教師。

爸爸越來越晚回家,媽媽會跟眼鏡仔說,“你不認真念書,爸爸都不想回家了,看見你就心煩,怎麼辦?”這時候眼鏡仔就坐在媽媽身邊,母子倆哭成一團。

做眼鏡仔家庭教師的吳曉樂,很想幫助眼鏡仔,但她無能為力,她隻是個局外人,她改變不了什麼,是以她辭職了。

她不知道眼鏡仔到底有沒有考上爸爸期望的高中,還是已經被送到國外讀書了。

對兒子的愛,還不如一隻貓

03

父母對孩子偏離初心的期待

媽媽外出時撿回幾隻剛出生的小貓,她對小貓異常地溫柔體貼,給小貓找吃的喝的,跟眼鏡仔一起照顧小貓咪。這個溫柔對待貓的媽媽,跟狠心打兒子的媽媽,是同一個人。

對小貓,媽媽沒有期待沒有要求,對小貓的愛是沒有條件的。可對孩子的情感卻複雜了很多。

小貓小狗,隻要每天吃飽喝足,玩玩鬧鬧,在主人的庇護下就可以幸福度過一生。孩子不同,孩子面對的世界比貓咪複雜多了。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會受很多因素影響,來自周圍環境,來自朋友同僚,來自家人。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也不同,期待孩子完成自己未實作的夢想,期待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期待孩子能出人頭地過得幸福,期待孩子成為人上人光宗耀祖……

對兒子的愛,還不如一隻貓

每一份期待,都包含着沉甸甸的愛。

孩子就在不同的期待中長大,接受父母的愛,同時背負父母的期待。孩子的成長符合父母期待的方向,那就皆大歡喜,可一旦不符合,就會有沖突。

《你好李煥英》裡,李煥英說的那句“我的女兒,隻要她健康快樂就好”,讓無數人在電影院淚流滿面,這是母親對孩子最深的期盼。

可很多時候,在眼花缭亂的現實面前,這個期待被淹沒了。

我們對孩子的期待,也偏離了最初的方向。

果孩子像眼鏡仔一樣隐忍,父母永遠也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一旦有一天,孩子用極端方式反抗,出現了無法預料的後果,父母才痛心疾首,怎麼會變成這樣?

問題早就存在了,隻是我們選擇看不到而已。

孩子能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當然好,但如果孩子已經努力了,依然無法實作這個夢想,又何必強求?

如果眼鏡仔的父母能意識到這一點,眼鏡仔也不至于成為讓人心痛的存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