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馮衍華
摯愛的母親大人:
近兩月來,我幾乎沒睡個囫囵覺,常常在夜半睡夢中哭醒,悲痛時時包圍着我,幾欲把我吞噬。
說好今年回家過年,我給您下第一鍋年夜餃子的,說好我要親自端給您,您竟不給孩兒盡一點孝心的機會。母親,您知道我是一個情感上十分脆弱的孩子,您曾那麼疼我,愛我,可如今,您竟不顧惜我的悲痛就走了。您可知道,我天天在想您。

(本文作者父母訂婚照)
臘月二十一淩晨四點,哥的電話把我驚醒,說您病危速回!夜,漆黑漆黑!我忍不住悲傷,瞬間哭成淚人。
濟南回博山,最早一班車是6點,妻子安慰我别急,說讓您的孫女婿開車送我們。我咋能不急?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
感覺離家才幾天,咋就突然病危了?
元月八日,我回家看您,清早,我去買了早點,我們一人一個肉火燒,半碗馄饨。那時,您的飯量也好,精神也好着哩。
早餐後,按點吃藥,是阿司匹林腸溶片和坎地沙坦酯片,我倒上水,嘗了涼熱,端給您吃下。您一次含三片藥品,不好下咽,皺起了眉頭。我很替您不适,真想提醒您要一片片的吃,就像我小時候您給我喂藥那樣。終究說不出嘴。
您又喝了口水,我忙剝了個蜜橘遞給您。您吃着蜜橘,眉頭舒展開了。
去年,您患過輕度腦梗,腿腳行動不便,話也少了,但大小便還是堅持自己去衛生間。考慮到身體狀況,哥哥和小妹給您買了個座便椅,晚上起夜在卧室。我還是擔心您站立不穩摔跤,夜間不敢睡熟。午夜聽到您起床,立即去攙扶您。您說:“我能行,你安心去睡覺吧。”您是怕影響我休息。
哥說,飯後一定要陪您多走步。我便在客廳裡陪您慢走,我看到您的右腿無力。哥說,一定要走,即使是挪動也要走,不然,腿腳會越來越動不了。走累了,自己去沙發上坐下來,瞅我一眼,說想坐一會兒。那神情像個孩子。
九點多鐘,金色的陽光透過薄薄的窗紗,柔和的照射在卧室和廳堂,照在您慈祥溫和的臉龐上,照在客廳牆面的油畫上,照在您和我的身上,暖洋洋的。瞬間,屋裡甯靜,祥和,溫暖,似一種春天大地萬物剛剛萌發的氣息,似一個我童年記憶的冬日,您懷抱了我講故事的時光。我享受這美妙的時光。
我又給您剝了個蜜橘,您微笑着接過來,邊吃邊說;“真甜!”晨曦中,您那滿臉皺紋飽經滄桑的面容綻開了花。
我坐在您對面的小闆凳上,您的笑容好慈祥。此時此刻,我放空了一切,感到我是人世間最幸福的一個人。我多想能天天這樣陪伴您。
我點燃一柱沉香,青煙袅袅,緩緩上升,香味一會兒彌漫整個屋子。香氣讓我愈加的安神,沉靜。
我說:“香味行嗎?”
您的鼻翼翕動着,被這香味陶醉了。半眯着眼說:“香着哩!你外婆也喜歡用這香。”
平時您的話少,哥說要多陪您拉話,要多讓您回憶過去的事,這樣大腦能活動起來。
我說:“給我說說外婆吧。”
說到外婆,您的臉上堆滿了笑。您說:“你外婆家在博山八陡鎮東頂村,家裡開饅頭鋪,外婆在家裡老大,還有兩個弟弟。外婆沒讀過書,不識字,但算賬又快又準。十歲就站門頭賣饅頭,從沒錯過賬。”說到這裡,您的臉上生動活泛起來,随即流露出幾分自豪感。話語間,無不透出您對外婆的愛和思念,似乎您的青春歲月也一股腦兒給激活了。
您又拉到我小時候住外婆家的舊事,說得那麼開心。不知不覺中,一柱香燃盡,似乎這幽幽的香氣飄進了過去那漫長的歲月之中。
我起身去沏了壺正山小種,給您端上一杯,您接過杯子,沒有喝,目光盯着我說:“你也喝啊。”我看到您的眸子裡滿滿的都是愛意……
我多想能天天這樣和您說說話。母親是一本大書,隻是過去這麼多年,我在外面瞎忙,沒有靜下心來去品讀。
陽光正好,好想讓時光慢下來,慢下來……
您喝口茶接着給我說:“你小時候常住外婆家,四歲那年,已有你們兄弟四個,家裡看不過來,我要辭去陶瓷廠的工作,你外婆說,妮兒,你的工作不能辭,我在家給你看孩子。于是,為了你們,你外婆辭去了她心心戀戀的工作。有一天,你外婆和你在家,外婆去做飯時,你在屋裡摔倒碰破了頭,血流不止。可把你外婆急壞了,幸虧舅舅在家,抱了你就往醫院跑,你外婆是小腳,也跟着跑。等我趕去醫院時,你的傷口已包紮好。你早已不哭了,你外婆還在抽泣。回到家,我才發現你外婆的上衣都濕透了,我要給你外婆洗衣服,你外婆說,快去看着孩子吧。還在自責,說沒看好孩子!
說着,您又看我額頭上的疤痕。
這天,您講了好多故事,又說了孝婦顔文姜的故事。您說:“小時候,你外婆就常講給我聽。顔文姜的娘家是博山八陡,和你外婆是同鄉。”說到這裡,您可驕傲了。
我說:“您挺會講故事的,講得頭頭是道,有因有果,還都說了些人世間為人處事的道理。您若認字多,也會寫書。”
您笑了,說:“我哪會寫書,解放後才在廠裡上了個掃盲班,鬥大的字,識不了一簸籮。”
我說:“可您懂得那麼多道理。”
您說:“那都是從戲文和故事裡聽來的。”
我至今還記得小時候聽您講過的《鎖麟囊》《苦婆婆》《嶽飛傳》《拾玉镯》的故事。幼小的心靈裡也懂得了知恩報恩和忠孝仁義的一些道理,讓我初步懂得了人世間的善惡美醜。聽您講過的那些故事,對我們的成長未必能起多大作用,但它就像一顆種子,随着我們年齡的增長,在我們的身體裡慢慢發芽長大,提升認知,辨識真僞,涵養情操。那是我們人生思想的啟蒙,
“有子五人,母氏勞苦。”您和父親都在陶瓷廠工作,您生了我們兄妹五人。小時候,正是生活還不富裕的年代,主食多是粗糧,我們居住的小四合院中,一盤石磨占去大半空地。生活留給我的記憶中,幾乎每隔一天您就要攤兩大盆煎餅。清晨4點鐘,夜色朦胧,借着屋裡透出的微弱燈光,父親将大盆玉米糁子端到石磨上,您和我們用石磨推成玉米糊子。
您用鐵勺一勺一勺地往磨眼裡舀着糁子,石磨在轉動中發出“茲茲”聲響,空氣中彌漫着玉米糁子的酸酸氣味。五點鐘,您開始攤煎餅,到六點半上班前,已攤完兩大盆。您再為我們備好早餐,才匆匆去趕班。既要讓我們吃飽,也從不耽誤工作。石磨在歲月中一天天的轉,我們也一天天長大成人。想到您的辛苦和操勞,自己卻幫不上忙,我的心中就滿含愧疚。
您沒讀過書,解放後,上的掃盲識字班。經曆過戰争年代,也遭受過災荒挨餓的困難歲月。但我的記憶中,您對生活沒有隻言片語的抱怨,總是那麼不知疲憊地拉着我們過着平凡的日子。您還在廠裡工作時,哥哥參軍正趕上南方那場戰火,幾個月沒有信函。機關上司和同僚到家中走訪慰問,您感激組織和同僚們的關愛,在大家面前,竟沒落一滴淚。等把客人送走,您卻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失聲痛哭起來。您知道,戰争就會有犧牲,哪有母親不疼兒子的,隻是您更懂得怎樣的疼愛更有價值。
退休後,您生活的節奏更快了。年逾八十的奶奶生病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您和伯母、嬸子輪流伺候。早晨總是第一個起床,晚上最後睡下,一天有幹不完的活。既要照顧奶奶還要看顧着三個孫子孫女。可您從未煩過、怨過。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每天為奶奶喂食、洗刷一大堆衣物,還要給奶奶擦洗身子。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你們卻整整伺候奶奶八年,直到奶奶平靜離開人間。報社記者聞知你們的事,紛紛登門采訪,先後在《勞工日報》《山東勞工報》《淄博日報》介紹了你們的事迹,被譽為“孝順三妯娌”。當我讀報給您聽時,您卻平靜地說,照顧老人是應該的事。
母親,其實您并不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您的故事早已傳遍了十裡八鄉、魯中大地。無不感動和教育着我們。博山是孝文化發源地,那些美好的故事和傳說将激勵和教育一代代人。您常叮囑我們“在家敬父母,勝過遠燒香。”您做到了。“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我返城那天,您坐在客廳的馬紮上說:“又要上班了?”
我說:“再過二十天就回來過年,到時我給您下年夜餃子。我還寫了一些新故事,回來講給您聽。您回卧室歇一會兒吧。”您說,我看着您走,一直目送我向外走去。
沒想到,那兩天卻成了陪伴您拉話的最後時光。
自打2009年,我和故鄉告别來了省城,回家看您的時間少了。您安慰我說:“工作了就是公家的人,咋能老回家,我們都挺好的。”
每次離家,您總要望着我走遠。走出屋門的那一霎,我心中油然升出一種愧疚感,平時的陪伴太少,太少,心隐隐的痛,針紮一般。不知咋了,淚水嘩嘩地流下來。
母親,您從住院到正月初九十二點十分去世,就再沒和我們說一句話。說好我有好多故事要講給您聽的,您再不能聽我講了。從住院到去世,您住院的日子裡,您的兒女寸步不離守候着您,請大夫,讨藥方,盡管多方救治,還是沒能挽留住您的生命。
彌留之際,小妹緊緊地攥着您的手,撕心裂肺地哭豪着:“媽呀,您再睜眼看看我啊!”可您再沒睜眼。這時候我才意識到,您真的離您的兒女走了,我的淚水滾滾溢出。“有子五人,莫慰母心”。
去家裡探望您的人都說,老人家八十九歲是高壽了。但我卻無法控制自己的傷悲。
您五期的時候,我回去上墳,再次走進那個家門,走進您的卧室,一切都沒變樣,仿佛您正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電視。我拿起書桌上擺放的全家福,淚眼模糊了。
親人們為了祭奠的事,出出進進的忙碌着。小妹一面給您整理着要帶到墳上去的衣物,一面抽泣着說:“哥,爸媽都沒了,咱們可要常來家聚啊!”我聽了,一種具大的悲涼感襲上我的心頭。過去,到了節假日,我和妻子孩子就歸心似箭,想一步就能踏進這個家。父母都走了,家的意義也就完全不同了。我扭轉頭,任憑眼淚在臉上流淌。
(2017年作者母親在濟南)
母親,我還想告訴您,您走的那天,您的孫女已是7個月的身孕,不能最後送您一程。她在家裡哭成了個淚人。在家人們勸說下,才平靜下來。如今,您的孫女已生下一個大胖小子。此時,多想和您分享這幸福啊!
明天是清明節,因疫情形勢嚴峻,我們不能回去給您上墳,在這裡和您說了這麼一大堆話,我相信您都聽到了,這是我們對您的思念。想到我再不能為您下一盤年夜餃子,我把為您作的一首詩歌讀給您聽:
母親的餃子
孩童時
母親的餃子是年的滋味
不知母親怎樣變出那綻笑的“元寶”
我們急急享受把年和幸福收藏
又嬉鬧着融進
彌漫甜蜜的鞭炮味
飛雪也興高采烈與我相随
那時的家
母親用靈巧的雙手
把本拮據的日子
鋪排的似她美麗的青春一樣靓美
成家了
母親的餃子是朵花兒在心頭綻放
一層薄薄的餃皮
裹滿愛,裹滿期盼,裹滿暗香
帶着希冀下進生命中沸騰的聖水
生活裡溢滿了芬芳
當春鬧枝頭
隔代人的一聲啼哭
從此母親變得更加忙碌
離鄉後
母親的餃子是夢萦魂繞的挂牽
已有多少時日不曾回家
母親那柔弱的雙手可否還有力揉面
剁闆上的餡子是否仍似
舊時的嫩鮮
“兒啊,多吃幾個
出門餃子還家面。”
幾回回睡夢中聽見母親一聲聲的輕喚
多少年了,才知過去的歲月
從不懂母愛情深
那熱乎乎的餃子和故鄉古老的彩雲成了
兒子眷眷的思念
現在啊
母親的餃子是兒子淡淡的憂愁和
一些苦澀,一些傷感
回到家
蓦然發現母親已是那麼的蒼老
細密的紋痕間卻還是溢滿喜悅
艱難地去為兒子做着
寓意團圓和美滿的餃子
我多想能為母親做頓餃子啊
無論兒子怎樣地去親近和揉撫
再也撫不平母親的歲月留痕
母親那如花的青春已成背影
母親頭頂依稀的霜雪
刺痛了兒子暖暖的心房
母親,今生我以能做您的兒子為榮,我們永遠愛您!
您去和父親團聚了,祝願你們在天堂幸福。
您疼愛的兒子
2022年寒食節
作者簡介:馮衍華,1963年10月生于山東淄博,山東省金融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柳泉詩詞協會理事。作品散見于《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當代小說》《金融文壇》《中國金融文學》《當代散文》《齊魯晚報》《齊風》等。與其兄馮延偉出版有散文集《春天的夢》和《古窯韻事》兩部;著有長篇小說《涅槃》和《工會主席》兩部;其中散文集《古窯韻事》獲2006-2007年度淄博市優秀文學獎。《涅槃》獲2011年聚焦工行全國金融文學大賽金獎、中國金融文學獎并收入《當代金融文學叢書》,2021年入選全國總工會和中國勞工出版社第一屆新時代工業文學(職工文學)出版資助項目。《工會主席》榮獲中國金融文學新作獎、淄博市第十一屆文學藝術獎,并被全國總工會、中國勞工出版社指定為全國工會職工書屋配送圖書。短篇小說《晶瑩的淚花》獲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金融人的故事”短篇小說征文三等獎。散文多次在全國、省級獲獎。現供職于中國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
壹點号山東金融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