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明|致母亲的一封信

文 | 冯衍华

挚爱的母亲大人:

近两月来,我几乎没睡个囫囵觉,常常在夜半睡梦中哭醒,悲痛时时包围着我,几欲把我吞噬。

说好今年回家过年,我给您下第一锅年夜饺子的,说好我要亲自端给您,您竟不给孩儿尽一点孝心的机会。母亲,您知道我是一个情感上十分脆弱的孩子,您曾那么疼我,爱我,可如今,您竟不顾惜我的悲痛就走了。您可知道,我天天在想您。

清明|致母亲的一封信

(本文作者父母订婚照)

腊月二十一凌晨四点,哥的电话把我惊醒,说您病危速回!夜,漆黑漆黑!我忍不住悲伤,瞬间哭成泪人。

济南回博山,最早一班车是6点,妻子安慰我别急,说让您的孙女婿开车送我们。我咋能不急?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

感觉离家才几天,咋就突然病危了?

元月八日,我回家看您,清早,我去买了早点,我们一人一个肉火烧,半碗馄饨。那时,您的饭量也好,精神也好着哩。

早餐后,按点吃药,是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坎地沙坦酯片,我倒上水,尝了凉热,端给您吃下。您一次含三片药品,不好下咽,皱起了眉头。我很替您不适,真想提醒您要一片片的吃,就像我小时候您给我喂药那样。终究说不出嘴。

您又喝了口水,我忙剥了个蜜橘递给您。您吃着蜜橘,眉头舒展开了。

去年,您患过轻度脑梗,腿脚行动不便,话也少了,但大小便还是坚持自己去卫生间。考虑到身体状况,哥哥和小妹给您买了个座便椅,晚上起夜在卧室。我还是担心您站立不稳摔跤,夜间不敢睡熟。午夜听到您起床,立即去搀扶您。您说:“我能行,你安心去睡觉吧。”您是怕影响我休息。

哥说,饭后一定要陪您多走步。我便在客厅里陪您慢走,我看到您的右腿无力。哥说,一定要走,即使是挪动也要走,不然,腿脚会越来越动不了。走累了,自己去沙发上坐下来,瞅我一眼,说想坐一会儿。那神情像个孩子。

九点多钟,金色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纱,柔和的照射在卧室和厅堂,照在您慈祥温和的脸庞上,照在客厅墙面的油画上,照在您和我的身上,暖洋洋的。瞬间,屋里宁静,祥和,温暖,似一种春天大地万物刚刚萌发的气息,似一个我童年记忆的冬日,您怀抱了我讲故事的时光。我享受这美妙的时光。

我又给您剥了个蜜橘,您微笑着接过来,边吃边说;“真甜!”晨曦中,您那满脸皱纹饱经沧桑的面容绽开了花。

我坐在您对面的小板凳上,您的笑容好慈祥。此时此刻,我放空了一切,感到我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一个人。我多想能天天这样陪伴您。

我点燃一柱沉香,青烟袅袅,缓缓上升,香味一会儿弥漫整个屋子。香气让我愈加的安神,沉静。

我说:“香味行吗?”

您的鼻翼翕动着,被这香味陶醉了。半眯着眼说:“香着哩!你姥姥也喜欢用这香。”

平时您的话少,哥说要多陪您拉话,要多让您回忆过去的事,这样大脑能活动起来。

我说:“给我说说姥姥吧。”

说到姥姥,您的脸上堆满了笑。您说:“你姥姥家在博山八陡镇东顶村,家里开馒头铺,姥姥在家里老大,还有两个弟弟。姥姥没读过书,不识字,但算账又快又准。十岁就站门头卖馒头,从没错过账。”说到这里,您的脸上生动活泛起来,随即流露出几分自豪感。话语间,无不透出您对姥姥的爱和思念,似乎您的青春岁月也一股脑儿给激活了。

您又拉到我小时候住姥姥家的旧事,说得那么开心。不知不觉中,一柱香燃尽,似乎这幽幽的香气飘进了过去那漫长的岁月之中。

我起身去沏了壶正山小种,给您端上一杯,您接过杯子,没有喝,目光盯着我说:“你也喝啊。”我看到您的眸子里满满的都是爱意……

我多想能天天这样和您说说话。母亲是一本大书,只是过去这么多年,我在外面瞎忙,没有静下心来去品读。

阳光正好,好想让时光慢下来,慢下来……

您喝口茶接着给我说:“你小时候常住姥姥家,四岁那年,已有你们兄弟四个,家里看不过来,我要辞去陶瓷厂的工作,你姥姥说,妮儿,你的工作不能辞,我在家给你看孩子。于是,为了你们,你姥姥辞去了她心心恋恋的工作。有一天,你姥姥和你在家,姥姥去做饭时,你在屋里摔倒碰破了头,血流不止。可把你姥姥急坏了,幸亏舅舅在家,抱了你就往医院跑,你姥姥是小脚,也跟着跑。等我赶去医院时,你的伤口已包扎好。你早已不哭了,你姥姥还在抽泣。回到家,我才发现你姥姥的上衣都湿透了,我要给你姥姥洗衣服,你姥姥说,快去看着孩子吧。还在自责,说没看好孩子!

说着,您又看我额头上的疤痕。

这天,您讲了好多故事,又说了孝妇颜文姜的故事。您说:“小时候,你姥姥就常讲给我听。颜文姜的娘家是博山八陡,和你姥姥是同乡。”说到这里,您可骄傲了。

我说:“您挺会讲故事的,讲得头头是道,有因有果,还都说了些人世间为人处事的道理。您若认字多,也会写书。”

您笑了,说:“我哪会写书,解放后才在厂里上了个扫盲班,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簸箩。”

我说:“可您懂得那么多道理。”

您说:“那都是从戏文和故事里听来的。”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听您讲过的《锁麟囊》《苦婆婆》《岳飞传》《拾玉镯》的故事。幼小的心灵里也懂得了知恩报恩和忠孝仁义的一些道理,让我初步懂得了人世间的善恶美丑。听您讲过的那些故事,对我们的成长未必能起多大作用,但它就像一颗种子,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我们的身体里慢慢发芽长大,提升认知,辨识真伪,涵养情操。那是我们人生思想的启蒙,

“有子五人,母氏劳苦。”您和父亲都在陶瓷厂工作,您生了我们兄妹五人。小时候,正是生活还不富裕的年代,主食多是粗粮,我们居住的小四合院中,一盘石磨占去大半空地。生活留给我的记忆中,几乎每隔一天您就要摊两大盆煎饼。清晨4点钟,夜色朦胧,借着屋里透出的微弱灯光,父亲将大盆玉米糁子端到石磨上,您和我们用石磨推成玉米糊子。

您用铁勺一勺一勺地往磨眼里舀着糁子,石磨在转动中发出“兹兹”声响,空气中弥漫着玉米糁子的酸酸气味。五点钟,您开始摊煎饼,到六点半上班前,已摊完两大盆。您再为我们备好早餐,才匆匆去赶班。既要让我们吃饱,也从不耽误工作。石磨在岁月中一天天的转,我们也一天天长大成人。想到您的辛苦和操劳,自己却帮不上忙,我的心中就满含愧疚。

您没读过书,解放后,上的扫盲识字班。经历过战争年代,也遭受过灾荒挨饿的困难岁月。但我的记忆中,您对生活没有只言片语的抱怨,总是那么不知疲惫地拉着我们过着平凡的日子。您还在厂里工作时,哥哥参军正赶上南方那场战火,几个月没有信函。单位领导和同事到家中走访慰问,您感激组织和同事们的关爱,在大家面前,竟没落一滴泪。等把客人送走,您却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失声痛哭起来。您知道,战争就会有牺牲,哪有母亲不疼儿子的,只是您更懂得怎样的疼爱更有价值。

退休后,您生活的节奏更快了。年逾八十的奶奶生病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您和伯母、婶子轮流伺候。早晨总是第一个起床,晚上最后睡下,一天有干不完的活。既要照顾奶奶还要看顾着三个孙子孙女。可您从未烦过、怨过。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每天为奶奶喂食、洗刷一大堆衣物,还要给奶奶擦洗身子。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你们却整整伺候奶奶八年,直到奶奶平静离开人间。报社记者闻知你们的事,纷纷登门采访,先后在《工人日报》《山东工人报》《淄博日报》介绍了你们的事迹,被誉为“孝顺三妯娌”。当我读报给您听时,您却平静地说,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事。

母亲,其实您并不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您的故事早已传遍了十里八乡、鲁中大地。无不感动和教育着我们。博山是孝文化发源地,那些美好的故事和传说将激励和教育一代代人。您常叮嘱我们“在家敬父母,胜过远烧香。”您做到了。“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我返城那天,您坐在客厅的马扎上说:“又要上班了?”

我说:“再过二十天就回来过年,到时我给您下年夜饺子。我还写了一些新故事,回来讲给您听。您回卧室歇一会儿吧。”您说,我看着您走,一直目送我向外走去。

没想到,那两天却成了陪伴您拉话的最后时光。

自打2009年,我和故乡告别来了省城,回家看您的时间少了。您安慰我说:“工作了就是公家的人,咋能老回家,我们都挺好的。”

每次离家,您总要望着我走远。走出屋门的那一霎,我心中油然升出一种愧疚感,平时的陪伴太少,太少,心隐隐的痛,针扎一般。不知咋了,泪水哗哗地流下来。

母亲,您从住院到正月初九十二点十分去世,就再没和我们说一句话。说好我有好多故事要讲给您听的,您再不能听我讲了。从住院到去世,您住院的日子里,您的儿女寸步不离守候着您,请大夫,讨药方,尽管多方救治,还是没能挽留住您的生命。

弥留之际,小妹紧紧地攥着您的手,撕心裂肺地哭豪着:“妈呀,您再睁眼看看我啊!”可您再没睁眼。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您真的离您的儿女走了,我的泪水滚滚溢出。“有子五人,莫慰母心”。

去家里探望您的人都说,老人家八十九岁是高寿了。但我却无法控制自己的伤悲。

您五期的时候,我回去上坟,再次走进那个家门,走进您的卧室,一切都没变样,仿佛您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我拿起书桌上摆放的全家福,泪眼模糊了。

亲人们为了祭奠的事,出出进进的忙碌着。小妹一面给您整理着要带到坟上去的衣物,一面抽泣着说:“哥,爸妈都没了,咱们可要常来家聚啊!”我听了,一种具大的悲凉感袭上我的心头。过去,到了节假日,我和妻子孩子就归心似箭,想一步就能踏进这个家。父母都走了,家的意义也就完全不同了。我扭转头,任凭眼泪在脸上流淌。

清明|致母亲的一封信

(2017年作者母亲在济南)

母亲,我还想告诉您,您走的那天,您的孙女已是7个月的身孕,不能最后送您一程。她在家里哭成了个泪人。在家人们劝说下,才平静下来。如今,您的孙女已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此时,多想和您分享这幸福啊!

明天是清明节,因疫情形势严峻,我们不能回去给您上坟,在这里和您说了这么一大堆话,我相信您都听到了,这是我们对您的思念。想到我再不能为您下一盘年夜饺子,我把为您作的一首诗歌读给您听:

母亲的饺子

孩童时

母亲的饺子是年的滋味

不知母亲怎样变出那绽笑的“元宝”

我们急急享受把年和幸福收藏

又嬉闹着融进

弥漫甜蜜的鞭炮味

飞雪也兴高采烈与我相随

那时的家

母亲用灵巧的双手

把本拮据的日子

铺排的似她美丽的青春一样靓美

成家了

母亲的饺子是朵花儿在心头绽放

一层薄薄的饺皮

裹满爱,裹满期盼,裹满暗香

带着希冀下进生命中沸腾的圣水

生活里溢满了芬芳

当春闹枝头

隔代人的一声啼哭

从此母亲变得更加忙碌

离乡后

母亲的饺子是梦萦魂绕的挂牵

已有多少时日不曾回家

母亲那柔弱的双手可否还有力揉面

剁板上的馅子是否仍似

旧时的嫩鲜

“儿啊,多吃几个

出门饺子还家面。”

几回回睡梦中听见母亲一声声的轻唤

多少年了,才知过去的岁月

从不懂母爱情深

那热乎乎的饺子和故乡古老的彩云成了

儿子眷眷的思念

现在啊

母亲的饺子是儿子淡淡的忧愁和

一些苦涩,一些伤感

回到家

蓦然发现母亲已是那么的苍老

细密的纹痕间却还是溢满喜悦

艰难地去为儿子做着

寓意团圆和美满的饺子

我多想能为母亲做顿饺子啊

无论儿子怎样地去亲近和揉抚

再也抚不平母亲的岁月留痕

母亲那如花的青春已成背影

母亲头顶依稀的霜雪

刺痛了儿子暖暖的心房

母亲,今生我以能做您的儿子为荣,我们永远爱您!

您去和父亲团聚了,祝愿你们在天堂幸福。

您疼爱的儿子

2022年寒食节

清明|致母亲的一封信

作者简介:冯衍华,1963年10月生于山东淄博,山东省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柳泉诗词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当代小说》《金融文坛》《中国金融文学》《当代散文》《齐鲁晚报》《齐风》等。与其兄冯延伟出版有散文集《春天的梦》和《古窑韵事》两部;著有长篇小说《涅槃》和《工会主席》两部;其中散文集《古窑韵事》获2006-2007年度淄博市优秀文学奖。《涅槃》获2011年聚焦工行全国金融文学大赛金奖、中国金融文学奖并收入《当代金融文学丛书》,2021年入选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工人出版社第一届新时代工业文学(职工文学)出版资助项目。《工会主席》荣获中国金融文学新作奖、淄博市第十一届文学艺术奖,并被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出版社指定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配送图书。短篇小说《晶莹的泪花》获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金融人的故事”短篇小说征文三等奖。散文多次在全国、省级获奖。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