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人在醫院躺了多年,兒媳辭工全天照顧,一旁護士指責“不孝”

文|秘籍君

身為父母,最欣慰的事該是孩子帶來的。當自己生病或者感覺不舒服時,孩子在旁邊端茶倒水,老父親老母親會有種被撫慰的感覺:這孩子, 沒白養!

如果父母老了,生病住院了,孩子也能鞍前馬後地照顧,那更是孝順的表現。不光父母欣慰,連周遭人都會誇贊一下呢。

可我身邊有個例子,老父親常年住院,兒子兒媳殷勤照顧,甚至都不讓老人的女兒來醫院。醫院的護士卻冷眼旁觀,指責兒子兒媳“不孝”。這是怎麼回事?

老人在醫院躺了多年,兒媳辭工全天照顧,一旁護士指責“不孝”

父親常年卧病在床,兒子兒媳照顧,真孝順還是假孝順?

我一表姐在老家醫院裡當護士,她跟我們說了這麼一件事。她們那裡的重症監護室裡,常年住着一位老人,到現在已經有兩三年了。

我剛聽完開頭,就覺得不可思議,畢竟這種地方開銷可不是說着玩的,說是花錢按天算也毫不誇張。這家能讓老爺子一直住在裡面,肯定是子女又孝順又多金吧。

不料表姐搖搖頭,說也就是普通家庭,子女呢,兒子兒媳全程接管老爺子的照顧事宜,女兒來醫院幾次都被兒媳勸走,讓她不用費心。看起來兒子兒媳很孝順是吧?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才不是體諒老爺子,而是拿老爺子當搖錢樹,受着罪也要幫他們“賺錢”呢!

原來,老爺子是離退休幹部,有着很好的待遇。不僅住院醫藥費全部報帳,每個月還有一萬多的終身俸。而且生病住院如果家裡人照顧,還能每天得照顧費。

這麼好的差事,兒子當仁不讓攔了下來,他讓老婆辭了工作,每天來醫院報到,其實也相當于每天領工資了。不讓女兒來,是為了防止女兒跟他分這些錢哪。

他們的算盤打得好,監護室裡的老人可受了大罪了。喉管切開插着呼吸機,鼻子裡通根管子做鼻飼,每天由人把營養糊糊打進去。話不能說,食不知味,有時候喉頭滾動似乎有話想說,嗚咽幾句後,眼睛先濕潤了。

護士們看到都不忍心,覺得老爺子在這裡真的受罪。讓老爺子沒有絲毫生活品質地活着,兒子兒媳能算是孝順嗎?

老人在醫院躺了多年,兒媳辭工全天照顧,一旁護士指責“不孝”

當親人因病沒了生活品質,到底放棄是孝,還是不放棄是孝?

表姐說的這事确實極端了些。但我身邊類似的事情不是沒有。

之前聽一位同僚說起她在醫院裡的外公。外公得了重症,身邊的兒女輪流來醫院照顧,妻子也守在一邊。她說她外公手還能動時,曾指揮人拿張紙條,寫着“放棄治療”的字樣,子女們一看眼圈就紅了,斥責他說想什麼呢,您在我們還有個爸,您要不在了我們就成了沒爸的孩子了!

當時聽了我沒什麼感覺,隻是覺得這家的子女都挺孝順。但結合表姐說的這件事,我心裡突然有了别的想法:讓老人違背自己意願,毫無生活品質地活着,這樣真的好嗎?

老人在醫院躺了多年,兒媳辭工全天照顧,一旁護士指責“不孝”

我們都會設想自己老了的情形,理想狀态當然是在睡夢中壽終正寝,無病無痛。但現實情況中,患病離世的占多數。得了不治之症怎麼辦?很多人會豪邁地說,到時候就來個痛快呗。

但事實是,很多人臨終前的生活品質,不是自己能決定的,而是子女決定的。

《最好的告别》一書中,提出了“臨終關懷”這個詞,大意是,如果得了不治之症,是用積極手段進行痛苦的放化療,等頭發掉光牙齒脫落,在副作用或呼吸機中度過生命中的最後時光,還是選擇緩解疼痛的消極治療,在安甯病房或者家中,在家人的陪伴下安靜地度過?

前者生活品質低,但存活時間會長些;後者犧牲了生命長度,但換來了相對高的生活品質。

【你會如何選擇?】

進階育嬰師,心理咨詢師。懂養育懂心理,也關注寶媽自我成長和家庭經營,力當媽媽們的貼心人。

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