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研究:手指長度竟能預測新冠嚴重程度

COVID-19流行病自爆發以來,不斷演變進化,不同毒株的傳染性、感染後的嚴重程度、臨床結局都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有關的生物學标志物研究也是層出不窮,然而這些标志物種類繁多、未知程度高、機制複雜,在各國不同的研究中,病死率和死亡率的預測因子都存在差異。

例如,來自比利時的資料表明,新冠感染後的嚴重程度與高齡、腎功能不全、乳酸脫氫酶升高、血小闆減少和肥胖有關。中國的研究表明其嚴重程度與高齡、男性、高體重指數、高血壓、低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計數等血液學名額有關。在這些不同的因素中,年齡和體重似乎是疾病嚴重程度的獨立危險因素。但是,對于這些危險因素的認識似乎并沒有顯著降低新冠的死亡率。

在許多人群中新冠感染的嚴重程度與性别有關:男性要比女性嚴重,男性死亡率較高。對于這種現象主要有兩種理論:(一)雄激素驅動理論;(二)男性性腺功能減退理論。這兩種理論背後都涉及到激素相關的疾病嚴重程度差異,那麼與性激素有關的名額是否可以作為新冠嚴重程度的預測因子呢?

今年三月份,Scientific Reports雜志最新發表了一項研究,科學家研究了新冠感染者和健康受試者除拇指外的四個手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長度比例,并探究了其與感染新冠後嚴重程度的關聯。研究發現,男性無名指長度較短是睾丸激素較低的标志,而雄激素睾酮與感染新冠後嚴重程度有關,是以手指長度比例可能會是嚴重新冠病毒感染和感染病毒後住院風險增加的預測名額。

新研究:手指長度竟能預測新冠嚴重程度

研究方案中對患者的以下資訊做了記錄:疾病嚴重程度(0-4分;0分—無症狀、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緻命)、住院和氧療時間、重症監護病房天數、伴随疾病、吸煙史和職業暴露史、實驗室檢測結果(白細胞計數、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血小闆計數、血氧飽和度、降鈣素原)和人體測量。對照組由47名女性和53名男性組成,患者組由26名女性和28名男性組成。

根據手指長度比例和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s,CFR)之間的相關性,研究人員歸納到:與對照組相比,因新冠而住院的患者具有:

(i)較高的左右手指長度比例,以及較高的Δ左右方向不對稱性,即低産前睾酮和高産前雌激素的暴露曆史;

(ii)高|(右-左)|無符号不對稱性(FA),即由青春期性類固醇等壓力源引起的發育不穩定性水準升高。

新研究:手指長度竟能預測新冠嚴重程度

圖注:食指(2D),中指(3D),無名指(4D),小指(5D),患者(P),對照(C)。2D:3D、2D:4D、2D:5D、3D:4D、3D:5D、4D:5D手指長度比例無符号不對稱性(unsigned asymmetries)(|右-左|)的平均值。臨床複合不對稱性(Comp-Asym)的計算方法是(|右-左)| 2D:4D+|右-左)| 3D:5D)/2。

手指長度比例之間可能存在相當大的關聯性。例如,2D:4D表現出發育穩定性,而3D:5D在發育過程中尤其不穩定。與2D:4D和3D:5D相關的模式最不可能受到手指長度比例之間互相關系的影響。是以,2D:4D可能與産前相關的因素有關,而3D:5D可能與發育不穩定性的産後影響有關。是以2D:4D和2D:4D手指長度比例應該受到關注。

該研究還考查了産前性類固醇和産後發育不穩定性在新冠病程中的作用。結果表明,手指長度比例及其不對稱性可當作新冠導緻住院潛在風險的簡單臨床标志。對于手指長度比例,影響效應包括所有的5D手指長度比例,即2D:5D、3D:5D和4D:5D(患者 > 對照)。對于方向(左右)不對稱,患者和對照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研究人員表示,2D:4D和3D:5D的無符号複合不對稱性可能有助于識别出因新冠而住院的高風險個體。

新研究:手指長度竟能預測新冠嚴重程度

圖注:臨床複合不對稱性COVID-19疾病的ROC曲線。

綜上所述,研究發現了因新冠住院的患者與對照之間的手指長度比例及其對稱性存在差異,與對照相比,患者的發育不穩定性水準較高,應重點關注涉及到小指的手指長度比例。“臨床複合不對稱”這一名額可能對于識别高度發育不穩定性個體比較實用,是以可能可以用于區分出新冠感染後較嚴重的個體。然而,為了驗證手指長度比率相關臨床建議的預後價值,還需要基于不同種族群體的大規模人群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來源:

1. Kasielska-Trojan, A., et al. "Digit ratios and their asymmetries as risk factors of developmental instabi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for COVID-19."Scientific Reports12.1 (2022): 1-10.

撰文 | 拉缇莎

編輯|小耳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