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富途李華:騰訊第18号員工離職創業 從400家券商紅海中厮殺出藍海

對話富途李華:騰訊第18号員工離職創業 從400家券商紅海中厮殺出藍海

騰訊财經

2024-05-24 06:30釋出于北京騰訊财經官方賬号

騰訊财經 徐昙

劃重點

  • 1

    公司最難的時候有兩個群,一個群是11個人,全公司的人都在裡面,還有一個群是10個人,隻有李華不在。大家每天讨論何時離開公司。

  • 2

    經曆過騰訊從0.1到1到10的過程,看到了像Pony,Tony作為創始人怎樣去思考,怎樣去排兵布陣,怎樣去營運。并用在富途。

  • 3

    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你不能改變的,并有智慧去分辨兩者的不同。

對話富途李華:騰訊第18号員工離職創業 從400家券商紅海中厮殺出藍海

2019年,富途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時,一位記者問創始人李華,如果你給十年前的你打電話,想和他說些什麼呢?

那一刻,被認為核心極為穩定的李華眼淚完全不受控制地掉了下來。他想叮囑十年前的自己,千萬不要出來創業。為什麼要離開騰訊,要讓自己去面對如此大的不确定性,去面對不曾想象過的壓力。人的本能都是做确定的事。

作為騰訊的第18号員工,李華陪伴Pony等早期元老走過了騰訊從0到1,從1到10的過程。2008年,想做一番更大事業的李華離開騰訊,2012年創辦富途證券。也有人調侃,他對騰訊的未來還不夠有想象力。

騰訊的元老對李華有一個總結,李華在騰訊的時候好像并沒有那麼耀眼,但是當他做了富途,真的是讓人很意外。

一個網際網路産品經理出身的人,卻跨界做了證券公司。富途創辦的時候,香港已經有400多家券商。幾年後,富途卻成了香港最大的零售券商。李華等于在一片紅海中找到了一片藍海。

李華或許是對“騰訊方法論”掌握最精熟的人,識别使用者需求,小步快跑,快速疊代。有别于傳統的券商,李華堅持把App的名字叫富途牛牛(海外版叫moomoo),因為一個人格化的卡通形象會更有溫度感。App裡的社群功能相當于把一個朋友圈(牛牛圈)嵌入到了富途牛牛裡,根本的還是産品高效好用,解決了使用者長期的痛點。

當開創了一番新事業,影響了很多人,巨大的成就感。這時李華才覺得,這些是留在騰訊給不了的。

早在2015年富途就開始在美國申請牌照,屬于出海非常早的企業,2021年始富途又先後進入了新加坡、澳洲、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加速了國際化程序。國際化可以視作李華的二次創業。在陌生的環境面對更激烈的競争,李華還能再次在一片紅海中找到藍海嗎?

近日,騰訊财經聯合騰訊咨詢推出《海拔7950》欄目,對話富途控股創始人、董事長、CEO及技術委員會主席李華(Leaf),聊了聊創業過程的那些艱難時刻,出海的摸索,管理方法論等等。

以下是騰訊财經和李華的對話:(内容作者做了删減和優化)

從“騰訊大學”學到了啥?

騰訊财經:你是騰訊的第18号員工,騰訊早期的員工被看作是“有錢”,如果你留在騰訊,事業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财富增值空間也非常大。如果現在讓你重新選擇,你還會選擇出來創業嗎?

李華:如果五年前,你問我這個問題,我會說我不會出來。五年前正好是富途剛上市那會兒。富途是2019年3月8号在美國上市的,上市那天,做完敲鐘儀式之後,有媒體記者就問了我一個問題,說Leaf你是我見過的非常少的創始人在上市當天,沒有慷慨陳詞,沒有情緒激動,回憶自己的創業史淚流滿面的,你表現得異常的平靜和安靜,能不能告訴我是為什麼?

如果我不離開騰訊,從财富的角度,會發現我的收獲幾乎是一樣的,但是我從創立富途到登陸納斯達克,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确定性。你要知道,富途的團隊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同僚來自于騰訊,對于他們來說,如果沒有成功,那我有可能就辜負了他們,是以我其實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騰訊财經:如果時空對視的話,你現在會和2008年(離開騰訊時)的你說些什麼呢?

李華:2019年,我記得當時有一個采訪,但是那一段可能沒有播出來,有點讓我叫猝不及防。記者說如果你給十年前的你打電話,你想跟他說什麼?我那一刻突然眼淚就完全不受控制的掉了下來,其實那時候我是要叮囑11年前的我,好好珍惜當時的環境,千萬不要出來創業。

因為那一路很漫長,也很辛苦,你為什麼要讓自己去面對一個如此大的不确定性。但當我們上完市之後,又經過後面五年的發展,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你真正地去建立了一件事情,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你真的是影響了很多人。我們的客戶收獲了一個更好的投資工具,收獲了一個更好的投資平台。我們的同僚收獲了一份事業,包括财務方面的增長,這個還是給了我一個非常大的成就感,這也許是我待在騰訊給不到的。

騰訊财經:是以不能說出來創業是後悔的。

李華:對。

騰訊财經:是不是有個段子,就是你的合作夥伴問你為什麼哈佛大學的和斯坦福大學的要服務于湖南大學的,你給了一個答案說,因為你上過一所“最好的商學院”?

李華:是這樣,當時我們上市的時候,高盛是我們的Leading bank,牽頭行,負責這個項目的MD(董事總經理)是我的一個湖南老鄉,在做路演的過程中,有一天我們到倫敦見完投資人,晚上一起喝酒。他突然問,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一幫哈佛大學的和劍橋大學的,要服務你湖南大學的?我當時就愣住了,不知道怎麼回答。他繼續問,我突然有了答案,我其實讀了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商學院,叫騰訊大學。

你們進了哈大劍大,先學的是理論,然後再去實踐。我說我從加入騰訊的第一天,就開始進入實戰。在這個過程中,騰訊本身還在發展,我直接參與其中,是以我學到的東西跟你們學到的東西不一樣。

騰訊财經:你覺得從“騰訊商學院”學到的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呢?

李華:第一,我算是經曆了騰訊從0.1到1,再到10,再到100的這個過程。給我最重要的一個啟發,叫做信任的能力,或者叫對做成一個事情的信仰,這個非常重要。比如說2004年騰訊剛上市的時候,它的股票價格應該是4塊1,如果我告訴你,你此刻隻要花1萬塊錢去買它,可能有一天它會超過1000萬甚至更多,我相信是沒有人會相信的,事實上騰訊股價最高時漲了幾千上萬倍。就是你缺乏這種對信任的想象力,或者說對一件事情信仰的堅定能力。

第二個,因為我經曆了騰訊從0.1到1到10,再到100的這個過程,我看到了像Pony,Tony作為創始人在這個過程當中怎樣去思考,怎樣去排兵布陣,怎樣去營運,怎樣去做選擇,這其實是給到了我最直接的一些認知上的啟發,即便到今天我做事情,依然還能夠從中汲取到很多的力量和方法。

創業:如何在紅海中找到藍海

騰訊财經:富途起步成功在于你找到了一個網際網路和金融跨界的藍海,但是現在各處都是紅海的時候,你還能再找到一處藍海嗎?

李華:當年為什麼我會選擇去做富途?你要知道,當我們決定在香港去做一家券商的時候,香港的存量投資者隻有那麼兩三百萬人,但已經有超過400多家券商。

當時投資人也問了我這個問題,我說其實在紅海當中,你其實也是可以發現藍海的。你要用不同的方法,建構出屬于你自己獨特的東西。

我在香港好多的券商開過戶,去體驗過,我遭遇的都是什麼樣的問題呢,不就是系統不穩定嗎,使用者體驗操作不順暢嗎,找不到客服。這些事情不都是我當年在騰訊所經曆過的,都是屬于跟所謂的科技相關,跟服務理念相關的東西,這不恰好就是網際網路團隊最擅長的嗎?我們是有機會去把它做好的。

騰訊财經:也就是說你把網際網路思維帶入了金融行業,找到了産品的一些痛點,然後你解決了這些問題?

李華:對,然後你會發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富途竟然是市場上那個唯一的存在,這樣我就跟所有的其他人形成差異化,我就找到了屬于我們自己的藍海,而不是在一片紅海中去競争。

騰訊财經:我發現你每天花很多小時,上富途牛牛30多次?

李華:對,牛牛圈,我會打開幾十次。

騰訊财經:你會回答各種使用者的不同問題?

李華:對。

騰訊财經:我想知道你是怎麼了解使用者思維的?怎麼把使用者體驗做到極緻?

李華:其實分兩塊,一塊就是在騰訊包括Pony,Tony很多的言傳身教,比如說當年Pony在聊天室裡甚至是身飾兩角,扮演女性去回答問題,去跟客戶交流。Pony經常在晚上去論壇上看使用者的一些回報,然後拉大家去解決問題。到富途這一段,我們最開始的定位,不可能服務所有人,是以一開始瞄準的就是一群交易者,一群真正的Trader,我們前面的一些口碑的收獲,就是來自于我們非常頻密地去跟這樣一個小衆的群體去進行深度的交流,很快就知道了他們要什麼,做了一個符合他們所期望的産品,并且持續地疊代,最後我們就把它作為一個方法固化下來了。我也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幾乎每天,每時每刻都跟我們的客戶在交流。我曾經開過一個玩笑,我應該是這個地球上使用者可能在五分鐘之内就能找到的一個證券公司的創始人,或者CEO。我閑下來就會打開牛牛圈看有誰@我,或者我會看使用者什麼樣的吐槽和回報。

我們的認知始終是有限的,使用者到底需要什麼,其實那個時候就已經不是我們自己在想了,包括我們後來的一些品種的增加,比如說像期權,期貨等等,那都是使用者告訴我們的,說你們怎麼還沒有上這個品種,你們要趕緊做,不然我們就選擇别人家了。

“海拔7950”時刻

騰訊财經:我們的欄目叫《海拔7950》,向上8000米就是死亡地帶,你也可能穿越死亡地帶登頂,我不知道你帶領公司的過程中有沒有經曆海拔7950的階段?

李華:肯定有的,肯定有的,隻是說你回過頭看可能不覺得那個是一個完全過不去的坎,但是在那個時點,還是會有那種穿越死亡地帶的感覺。

包括我們2011年,把系統研發出來,最開始自己作為天使投資投的那點錢已經不夠了,持續地融不到資。我們幾個人一起,湊了最早的一部分錢,叫做賭上身家了。确确實實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裡,你會發現沒有人認同,沒有人了解,甚至當時公司有兩個群,一個群是11個人,全公司的人都在裡面,還有一個群是10個人。

騰訊财經:為什麼會有一個人的差别呢?

李華:差别就是10個人的那個群裡沒有我,他們每天讨論都是,我們什麼時候離開公司,要去哪裡,講的全是負面的東西。應該這麼講,大家經常講你呼吸的空氣都是錯的,那時應該說我呼出來的東西可能全是錯的。比如說,我們那時候最開始隻有港股,我說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去增加美股,在那個群裡的反應是,港股都沒做好,Leaf就要想着去做美股,好高骛遠。

事實上也是因為我比較早地去啟動了這個事情,是以在2014年阿裡在美國上市的時候,我們沒有錯過那一波,那一天我們的交易量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提升,是當時的一個峰值。如果不去思考,不去做,這種機會你是抓不住的。

騰訊财經:你當時是怎麼解決這件事的?或者說你怎麼給大家希望的?

李華:确實我找不到投資,就自己頂上去,大家就看到了你的擔當。那時候我就天天跟同僚吃飯,喝酒,聊天,反複地去講,我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

其實是喝酒有一個好處就是大家都喝得很開心的時候,你其實可以以一種近乎于自言自語的方式,去告訴大家你在想什麼,這個時候反正喝多了大家情緒也都上來了,也都願意有更多的互動。是以他們也會問,平時有些話他藏在心裡不敢問,或者也不願意說的,這時候都會講出來,這樣就比較容易去對齊。

騰訊财經:會産生争論的狀況嗎?

李華:現在是争論,公司小的時候是争吵,因為那時候老闆沒那麼有權威,大家覺得我們就是一幫創業的兄弟。甚至有創業夥伴直接拍你桌子的。

騰訊财經:你們是怎麼吵的?

李華:各種,你就不同意對吧?我說那沒辦法了,你不同意那我隻能讓你從這個事情當中出去了。

騰訊财經:出去是什麼意思?是被開除嗎?

李華:不是,你就做好其他的事情,這個事情你就别參與了。不是開除,那個時候人可寶貴了,一個都不能少。

騰訊财經:舉個例子,因為一件什麼小事吵過,你還記得嗎?

李華:有一回,有一個其實特别經典的就是,我們關于一個開戶表格的簽名的設定。我覺得讓客戶填寫還是很繁瑣,可以把一些地方再做一些優化和調整。比如有些地方你得把字間距放大,或者讓它更清晰。但負責設計的那位同學覺得沒什麼意義,反正都要手動填寫。他覺得沒有必要,收集到表格,再錄入到系統裡面,本身就是一個以周為機關,或者至少是三五天的事情,你優化個三五分鐘有什麼價值嗎?

那我就很堅持,他直接就拍我桌子,說我就不幹。

騰訊财經:那你的反應呢?

李華:我的反應說,你最好知道你在說什麼。如果你說不幹,那你可能就真的不能幹了。

第二天,他主動找我,跟我道歉,說那時太沖動了

騰訊财經:我發現其實很多公司很少像富途這樣,CEO是說一不二的,就是什麼時候要民主,什麼時候是你一個人要說了算的?

李華:其實在很早的時候,我就跟最開始的那些小夥伴去定一個規矩,就是第一,我肯定是不接受要挾的。這個是我一開始就非常明确的一點,不能因為你的重要性,反過來要挾我,這個是很重要的。包括我在青騰班上,也有同學,也是創始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我就感覺他被脅迫了。我說你必須敢于去面對這個東西,不然你以後的路你會很難走,一定得記住你是創始人,你的任務是你要帶着大家走到想要去的那個地方,而不是過程當中遇到一些問題導緻你去妥協和改變,是以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我認為是從決策的效率和結果的角度,隻要我是CEO,我還對公司的整體的最終的結果負責,那最後的決定上就應該由我來做出。不能說一個事情議而不決的時候,決策委員會五個人,通過投票的方式。一旦相持不下,就要以我的意見為準。當然我在前面去做這種股權設定的時候,我的一個要求,是必須要讓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最重要的是實質上,要能夠有完全的決定權。

騰訊财經:關于公司治理,我參觀公司的時候,看到了牆上貼着你經常會說的,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這句話怎麼了解?

李華:這句話首先我不是原創,但是我肯定比很多把這個寫在他的朋友圈裡面作為簽名的人更早地說這個話。以我們一開始去做富途為例,其實當時我們是有幾種選擇的,一種選擇就是你不去持牌,可以選擇去做一個前端的APP,去跟一個券商合作,去做比較容易的事;第二個是,讓自己整個節奏慢下來,先去了解行業,你去拿牌照;還有一種就是屬于更極端的做法,你可能就不持牌,你做的都是擦邊球的事情。那我們一開始選擇的是,一定要自主持牌,在持牌的基礎上,再基于對監管的了解,跟監管互動的基礎上去開展我們的研發。

拉長時間線來看,最後發現,我們跟幾個主要的競品有一個特别大的差異是什麼?就是你做到後面,你能夠做一些更加貼近金融屬性的業務。

騰訊财經:你在富途牛牛圈裡叫葉子哥,葉子哥的簽名其實是孫子兵法上的一句話——“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這句話怎麼了解,為什麼會成為你的簽名?

李華:你會發現跟我前面講的那些都有一些共通性,包括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你不能改變的,然後有智慧去分辨兩者的不同。其實你會發現它都有一些内在相通的邏輯,就是你憑什麼認為你能,去打赢你的競争對手,去戰勝你的敵人,其實你發現,你如果是奔着這個目标去,你是很難的,你不知道對方有多強,即便是有很多資訊是透露出來的。但你能做好的是什麼?我能盡一切可能讓我自己變得最強,這個是你可控的,對不對?

是以你應該是叫做盡一切可能,就是說當别人來打我的時候,我能不能做到讓自己不被打敗,我不是要去戰勝他,我不要被别人給滅了,是以我覺得這個能夠給到我很多的很長期的啟發,或者是一些提醒。

騰訊财經:創業十幾年,你有沒有總結過,哪幾條能保證你能抵禦住一些壓力,挺過一些難熬的歲月?

李華:這個其實也在騰訊學到的,第一個叫務實專注,就是把大事做小,就是在資源有限的時候,你的心很大,什麼都想做,想面面俱到,其實這個時候很容易就會把有限的資源過于分散。那我從騰訊的經曆得到的啟發就是,我們在資源不夠的時候,應該聚集所有的力量,去把一兩個點去做透。是以你看我們最開始做的是什麼,我們并沒有說。現在你看我們有所謂的行情交易,資訊社交,财富管理,如果一般的人為了跟投資人去講,要一個好的估值,肯定是這幾個東西全做。

第二個,我後來自己總結的,就是什麼樣的事情是值得我們去投入資源的,我總結了九個字,叫做可沉澱,可發展,可持續。因為時間對于大家都是公平的,當時間過去你還能留下了什麼,且留下這個東西是有意義的才是最重要的。

騰訊财經:你提到說遭遇的幾次大的事件是哪幾次?

李華:好多。比如說2015年,港股、A股有一次很大的行情。清明節之後,港股的交易量一下漲了很多倍,其實我們就遇到了一個問題,交易量一漲之後,交易所為了能夠讓你及時去交收,每天會基于你的成交量有個預扣的值,我們那時确實沒有錢,結果交易量大到我們已經沒有錢去交那個預扣的費用,也就是說不能完成正常的交收,這會遇到什麼問題?從監管的角度,他會認為你是沒有足夠的财政資源去勝任這件事情的,最極端的情況就是要對你做停牌處理,那你就不能做這個事情了。

騰訊财經:生死存亡時刻。

李華:我隻能告訴大家說,在想辦法解決。第一,馬上去看放到公司裡的資金能有多少;第二就是去朋友圈求助;第三就是趕緊去募資。當然後來很幸運,就是騰訊在那個點上給了我們很直接的支援。

騰訊财經:公司在經曆一些坎的時候會慌張無措,你是怎麼應對的?

李華:我講一個故事,2021年10月27日,那天我正好在上海,準備跟一幫媒體朋友吃飯,然後那天富途盤前股價跌了40%多,所有人都慌得不得了。包括那幾位媒體的朋友說,要不今天的飯就别吃了,你先去解決問題。我說那不是變成二次傷害了嗎?一邊股價在跳動,在跌,我跟大家還是該聊聊,該吃飯吃飯,人家都說Leaf你得多大的心髒。我說要不然呢。不如我們把飯吃好,把天聊好,剩下的事情等到我們了解了原因,該要怎麼樣去面對就去面對。

國際化:第二次創業

騰訊财經:2018年富途是主動國際化,但是2021年之後你就要必然走上國際化之路?

李華:2020年,我們其實就已經在思考,因為我們始終會有一個市場的天花闆,始終都有很大的瓶頸。

那麼香港我們當時也做到了一個比較大的市場占有率,那除了美國之外,我們下一個市場是哪裡,是以我們就選擇了新加坡。

騰訊财經:現在富途的國際化其實已經進入了好幾個國家,比如新加坡,美國,日本,加拿大,馬來,你認為哪些國家是做得比較好的,哪些國家還有非常大的挑戰?

李華:新加坡肯定是做得不錯的了,從規模的角度,我們已經算是新加坡第一大零售券商了。我們進入的時機點特别的好,2021年正好又趕上一波很大的美股行情,是以沒有花特别大的力氣,在新加坡就很快的就占到了一個合适的位置。

我覺得澳洲屬于做得不太好的,因為我們做了很好的市場的調研,做了很好的市場的分析,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而且這個事情竟然是在已經營運了一年多之後才發現的。是我跟同僚去澳洲出差的時候才發現的。

你要知道我們在中國,可能是晚上9、10點鐘去交易美股的,你有一個休息前的時間段。但是澳洲的話已經到了淩晨,除非他真的是那種很專業的投資者,或者說是以交易美股為生的,否則他是不會定個鬧鐘,淩晨兩三點鐘起來去交易的。這個是我們當時唯一的一個品類,是品類可交易時間上的一個判斷失誤。

騰訊财經:之前,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大多集中于消費金融、支付等領域,而門檻更高的證券交易賽道公司極少。你總結的話,中國證券交易企業出海的最大的痛點在哪?

李華:我覺得還是國際化的人才。這個是讓我們最痛苦的。

騰訊财經:微牛算你們最大的競争對手嗎?其實微牛進入美國市場的時候,他一個成功的經驗之一就是用本地的人才來本地化。

李華:其實嚴格意義上微牛不算我們的競争對手,因為它成功的市場是在美國,我們比較成功的市場是在香港。

騰訊财經:你覺得美國市場最大的難點在什麼地方?

李華:美國對我們來說是跨時區,雖然說英語對于我們來講,不像其他的語種那麼困難,但畢竟還是跨了語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對于當地的了解,我們最開始屬于空中作戰,我們美國的負責人是我從香港派過去的。

我們的産品研發的人都蹲在深圳,你說怎麼可能做好?做好了那真叫天理不容。隻能說那個市場可能還屬于一個混沌和朦胧的階段,是以從這一點來講,我覺得微牛是特别值得尊敬的,它能在一個這種高度發達,算是充分競争的一個市場裡面,還有一個像Robinhood這麼強的一個網際網路為背景的一個券商,微牛還能夠在其中脫穎而出,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

騰訊财經:美國市場的标杆,你們研究過誰?是嘉信理财還是Robinhood。

李華:其實更早的時候,我得到的啟發是來自于嘉信理财。你會發現嘉信理财它的成長過程有幾個特點,第一,他對科技的東西大量的應用;第二,他抓到了一個市場的視窗。原來在美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于證券公司提供經紀業務是有最低價格保護的,後來,美國突然就是把那個最低價格保護去掉了,是以嘉信理财抓住了這個機會,他主動選擇以低價格去搶占市場,是以他借助的一個是科技,一個是低價,快速地積累使用者,那最後當使用者資産數達到一定的規模,他開始對使用者進行分層,去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富途的一個發展路徑,算是比較深入地去借鑒了他的一些成長的方法。

騰訊财經:那你覺得有信心成為嘉信理财第二嗎?

李華:這是我們的願景,或者是我的一個更遠的目标。

騰訊财經:你覺得跟嘉信理财的差距現在會有多大?

李華:太大了,你光看市值就知道,那差得可能幾十上百倍了。需要我們要去補的東西太多了。

騰訊财經:美國有很多老牌券商,比如嘉信理财、德美利證券、第一證券等等。富途起家隻有12年,這意味着要面臨強大的競争對手。你如何在金融業發達的國家找到差異化生存之路呢?

李華:我覺得隻要回到我們最初的打法,我認為我們就會有機會。因為美國市場很大,競争對手很多,如果要說在美國市場有沒有犯過錯,我覺得有犯過,你本來就是遠端作戰,你又不是那麼本地化,你投入的資源也不是那麼多,結果你一開始就要求對标市場上最強的那個,比如說他有這個交易品種,我也要有,他有那種賬戶結構,我也要有,實際上做不到的。我們之是以會犯這樣的錯誤是為什麼?是因為我們比最原始最早期的時候有資源了。如果回到創業初期最早的時候,就是把願意投的資源,聚焦在一兩個點上打透它。我能不能提供市場上某一兩個品種最好的行情,或者一兩個品種最好的交易,甚至是最好的價格。

2024年我們其實會做出一個很大的調整,不能像之前那樣,全面出擊,哪怕就是隻有五個,十個,二十個客戶,這些人都應該非常認同我們的産品和服務,這樣就能做到我前面講的那九個字,叫可沉澱,可發展,可持續。我們就按照這個去做就好了,不設定多的目标。

騰訊财經:也就是說聚焦。

李華:聚焦。

騰訊财經:然後重點突破。

李華:對。

騰訊财經:富途國際化之後,對你個人的能力是不是一個挑戰?因為當你管一個中國人為主的公司和管一個全球化的公司,需要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你覺得最大的不同在什麼地方?李華:我覺得肯定是有非常非常大的一個挑戰,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就是你看的整個事情的廣度不一樣。另外就是,要花很多心思去參與到一個你完全不熟悉的一個市場裡面,這個還是很有挑戰的。

包括我還在堅持去學習英語,最好的溝通就是你自己去溝通,而不是帶着翻譯去聊。

騰訊财經:你作為一個全球化公司的CEO,你想傳遞給全球員工的核心的價值觀或做事方法,如果用幾個詞去總結一下,會是什麼?是什麼讓你選擇了這幾個詞?

李華:我覺得還是有一個很重要的,我覺得就是認真和盡責,我覺得這兩個詞可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也不完全一樣,這個是我在國際化當中我能感受到的一些内容。

海拔7950米還沒有高反的人

騰訊财經:我有一個好奇,當到達珠峰海拔7950的時候,很多人會有高反,你好像是那種“高反”比較少的人,就是核心很穩定。為什麼?創業對心力的要求特别高,這是大量創業者都面臨的問題。

李華:我覺得我很難去把它歸納為原生家庭,或者是Nature,我覺得這其實甚至是有一些是有一些技巧上的訓練。

我從兩個角度去說。當你面對一些這種巨大的困難的時候,你盡力就好了,你去難受,去痛苦,沒有必要,因為你改變不了什麼。

我覺得還有一個,我應該不是天生擁有這些東西的,可能沒有人天生會擁有這些東西。我覺得還是屬于後天的一些訓練,我覺得是有一些技巧的,就是當我遇到一個巨大的困難,或者一個巨大的不确定性的時候,我其實是快速地抓住我能夠立即處理和解決的東西,而不是把它強加到你的情緒當中,你的情緒會影響周圍的很多的人。

我覺得這麼訓練多幾次你就知道了,甚至你會得到一些正向的回報,可能你的合作夥伴,團隊的同僚們,會去誇你——多虧你的鎮定,或者一些處理方法,讓我們收獲了信心。

用一個裝逼的話叫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其實你的内心會跟着一起去強大。

騰訊财經:你之前說你是一個香港證券公司唯一的五分鐘内就可以找到的CEO,那怎麼才能在國際化過程中也達到這一點?

李華:是以我們有參考亞馬遜的一個做法,就是加入了一個按燈系統,我會把我的決策分解到負責各個市場的産品經理身上,雖然我本人沒在,至少讓負責的這些産品經理們的意見能夠很快速的得到回報。我們有個群叫“按燈群”,那個群我是在的,我能看到一些高頻問題的回報,哪一些問題會被持續地提及,然後每一個事情都會有一個負責的産品經理,按燈的消息就會@到那個人,就通過這種方法繼續去貼近使用者,但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畢竟他們不能替代我。

(作者注:按燈“Andon”起源于日本豐田汽車,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将按燈機制引入公司,以授權一線客服在明确探測到一定會發生傷害使用者體驗的情況下,将商品直接下架,以牽引内部相關部門挖掘根因和流程改善,直到問題被解決才會将商品恢複上架。是一套收集使用者回報以及快速跟進處理的機制。)

騰訊财經:是的,因為早期的時候,都是你自己親自來回答問題的。

李華:對,是以這個是我還在想怎麼樣去把它做得更到位,更極緻。

騰訊财經:當富途做到現在這個規模,我不知道你是怎麼了解金融的,金融的本質是什麼?是套利嗎?

李華:不,金融的本質是風險。

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它不是說你在中間去套利,去掙錢,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是管理客戶資産,如果從責任的角度,你所對應的是一個受托的角色,我認為對這裡的了解還是屬于比較正确的。

騰訊财經:但是金融本身就是對于風險的定價。

李華:對。

騰訊财經:這樣我可以了解你為什麼選擇了認真和盡責這兩個詞。

李華:對。

檢視原圖 3.83M

  • 對話富途李華:騰訊第18号員工離職創業 從400家券商紅海中厮殺出藍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