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话富途李华:腾讯第18号员工离职创业 从400家券商红海中厮杀出蓝海

对话富途李华:腾讯第18号员工离职创业 从400家券商红海中厮杀出蓝海

腾讯财经

2024-05-24 06:30发布于北京腾讯财经官方账号

腾讯财经 徐昙

划重点

  • 1

    公司最难的时候有两个群,一个群是11个人,全公司的人都在里面,还有一个群是10个人,只有李华不在。大家每天讨论何时离开公司。

  • 2

    经历过腾讯从0.1到1到10的过程,看到了像Pony,Tony作为创始人怎样去思考,怎样去排兵布阵,怎样去运营。并用在富途。

  • 3

    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并有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对话富途李华:腾讯第18号员工离职创业 从400家券商红海中厮杀出蓝海

2019年,富途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一位记者问创始人李华,如果你给十年前的你打电话,想和他说些什么呢?

那一刻,被认为内核极为稳定的李华眼泪完全不受控制地掉了下来。他想叮嘱十年前的自己,千万不要出来创业。为什么要离开腾讯,要让自己去面对如此大的不确定性,去面对不曾想象过的压力。人的本能都是做确定的事。

作为腾讯的第18号员工,李华陪伴Pony等早期元老走过了腾讯从0到1,从1到10的过程。2008年,想做一番更大事业的李华离开腾讯,2012年创办富途证券。也有人调侃,他对腾讯的未来还不够有想象力。

腾讯的元老对李华有一个总结,李华在腾讯的时候好像并没有那么耀眼,但是当他做了富途,真的是让人很意外。

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出身的人,却跨界做了证券公司。富途创办的时候,香港已经有400多家券商。几年后,富途却成了香港最大的零售券商。李华等于在一片红海中找到了一片蓝海。

李华或许是对“腾讯方法论”掌握最精熟的人,识别用户需求,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有别于传统的券商,李华坚持把App的名字叫富途牛牛(海外版叫moomoo),因为一个人格化的卡通形象会更有温度感。App里的社区功能相当于把一个朋友圈(牛牛圈)嵌入到了富途牛牛里,根本的还是产品高效好用,解决了用户长期的痛点。

当开创了一番新事业,影响了很多人,巨大的成就感。这时李华才觉得,这些是留在腾讯给不了的。

早在2015年富途就开始在美国申请牌照,属于出海非常早的企业,2021年始富途又先后进入了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加速了国际化进程。国际化可以视作李华的二次创业。在陌生的环境面对更激烈的竞争,李华还能再次在一片红海中找到蓝海吗?

近日,腾讯财经联合腾讯咨询推出《海拔7950》栏目,对话富途控股创始人、董事长、CEO及技术委员会主席李华(Leaf),聊了聊创业过程的那些艰难时刻,出海的摸索,管理方法论等等。

以下是腾讯财经和李华的对话:(内容作者做了删减和优化)

从“腾讯大学”学到了啥?

腾讯财经:你是腾讯的第18号员工,腾讯早期的员工被看作是“有钱”,如果你留在腾讯,事业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财富增值空间也非常大。如果现在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出来创业吗?

李华:如果五年前,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说我不会出来。五年前正好是富途刚上市那会儿。富途是2019年3月8号在美国上市的,上市那天,做完敲钟仪式之后,有媒体记者就问了我一个问题,说Leaf你是我见过的非常少的创始人在上市当天,没有慷慨陈词,没有情绪激动,回忆自己的创业史泪流满面的,你表现得异常的平静和安静,能不能告诉我是为什么?

如果我不离开腾讯,从财富的角度,会发现我的收获几乎是一样的,但是我从创立富途到登陆纳斯达克,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你要知道,富途的团队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同事来自于腾讯,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没有成功,那我有可能就辜负了他们,所以我其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腾讯财经:如果时空对视的话,你现在会和2008年(离开腾讯时)的你说些什么呢?

李华:2019年,我记得当时有一个采访,但是那一段可能没有播出来,有点让我叫猝不及防。记者说如果你给十年前的你打电话,你想跟他说什么?我那一刻突然眼泪就完全不受控制的掉了下来,其实那时候我是要叮嘱11年前的我,好好珍惜当时的环境,千万不要出来创业。

因为那一路很漫长,也很辛苦,你为什么要让自己去面对一个如此大的不确定性。但当我们上完市之后,又经过后面五年的发展,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真正地去建立了一件事情,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真的是影响了很多人。我们的客户收获了一个更好的投资工具,收获了一个更好的投资平台。我们的同事收获了一份事业,包括财务方面的增长,这个还是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成就感,这也许是我待在腾讯给不到的。

腾讯财经:所以不能说出来创业是后悔的。

李华:对。

腾讯财经:是不是有个段子,就是你的合作伙伴问你为什么哈佛大学的和斯坦福大学的要服务于湖南大学的,你给了一个答案说,因为你上过一所“最好的商学院”?

李华:是这样,当时我们上市的时候,高盛是我们的Leading bank,牵头行,负责这个项目的MD(董事总经理)是我的一个湖南老乡,在做路演的过程中,有一天我们到伦敦见完投资人,晚上一起喝酒。他突然问,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一帮哈佛大学的和剑桥大学的,要服务你湖南大学的?我当时就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继续问,我突然有了答案,我其实读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叫腾讯大学。

你们进了哈大剑大,先学的是理论,然后再去实践。我说我从加入腾讯的第一天,就开始进入实战。在这个过程中,腾讯本身还在发展,我直接参与其中,所以我学到的东西跟你们学到的东西不一样。

腾讯财经:你觉得从“腾讯商学院”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

李华:第一,我算是经历了腾讯从0.1到1,再到10,再到100的这个过程。给我最重要的一个启发,叫做信任的能力,或者叫对做成一个事情的信仰,这个非常重要。比如说2004年腾讯刚上市的时候,它的股票价格应该是4块1,如果我告诉你,你此刻只要花1万块钱去买它,可能有一天它会超过1000万甚至更多,我相信是没有人会相信的,事实上腾讯股价最高时涨了几千上万倍。就是你缺乏这种对信任的想象力,或者说对一件事情信仰的坚定能力。

第二个,因为我经历了腾讯从0.1到1到10,再到100的这个过程,我看到了像Pony,Tony作为创始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怎样去思考,怎样去排兵布阵,怎样去运营,怎样去做选择,这其实是给到了我最直接的一些认知上的启发,即便到今天我做事情,依然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很多的力量和方法。

创业:如何在红海中找到蓝海

腾讯财经:富途起步成功在于你找到了一个互联网和金融跨界的蓝海,但是现在各处都是红海的时候,你还能再找到一处蓝海吗?

李华:当年为什么我会选择去做富途?你要知道,当我们决定在香港去做一家券商的时候,香港的存量投资者只有那么两三百万人,但已经有超过400多家券商。

当时投资人也问了我这个问题,我说其实在红海当中,你其实也是可以发现蓝海的。你要用不同的方法,构建出属于你自己独特的东西。

我在香港好多的券商开过户,去体验过,我遭遇的都是什么样的问题呢,不就是系统不稳定吗,用户体验操作不顺畅吗,找不到客服。这些事情不都是我当年在腾讯所经历过的,都是属于跟所谓的科技相关,跟服务理念相关的东西,这不恰好就是互联网团队最擅长的吗?我们是有机会去把它做好的。

腾讯财经:也就是说你把互联网思维带入了金融行业,找到了产品的一些痛点,然后你解决了这些问题?

李华:对,然后你会发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富途竟然是市场上那个唯一的存在,这样我就跟所有的其他人形成差异化,我就找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蓝海,而不是在一片红海中去竞争。

腾讯财经:我发现你每天花很多小时,上富途牛牛30多次?

李华:对,牛牛圈,我会打开几十次。

腾讯财经:你会回答各种用户的不同问题?

李华:对。

腾讯财经:我想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用户思维的?怎么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李华:其实分两块,一块就是在腾讯包括Pony,Tony很多的言传身教,比如说当年Pony在聊天室里甚至是身饰两角,扮演女性去回答问题,去跟客户交流。Pony经常在晚上去论坛上看用户的一些反馈,然后拉大家去解决问题。到富途这一段,我们最开始的定位,不可能服务所有人,所以一开始瞄准的就是一群交易者,一群真正的Trader,我们前面的一些口碑的收获,就是来自于我们非常频密地去跟这样一个小众的群体去进行深度的交流,很快就知道了他们要什么,做了一个符合他们所期望的产品,并且持续地迭代,最后我们就把它作为一个方法固化下来了。我也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几乎每天,每时每刻都跟我们的客户在交流。我曾经开过一个玩笑,我应该是这个地球上用户可能在五分钟之内就能找到的一个证券公司的创始人,或者CEO。我闲下来就会打开牛牛圈看有谁@我,或者我会看用户什么样的吐槽和反馈。

我们的认知始终是有限的,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其实那个时候就已经不是我们自己在想了,包括我们后来的一些品种的增加,比如说像期权,期货等等,那都是用户告诉我们的,说你们怎么还没有上这个品种,你们要赶紧做,不然我们就选择别人家了。

“海拔7950”时刻

腾讯财经:我们的栏目叫《海拔7950》,向上8000米就是死亡地带,你也可能穿越死亡地带登顶,我不知道你带领公司的过程中有没有经历海拔7950的阶段?

李华:肯定有的,肯定有的,只是说你回过头看可能不觉得那个是一个完全过不去的坎,但是在那个时点,还是会有那种穿越死亡地带的感觉。

包括我们2011年,把系统研发出来,最开始自己作为天使投资投的那点钱已经不够了,持续地融不到资。我们几个人一起,凑了最早的一部分钱,叫做赌上身家了。确确实实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你会发现没有人认同,没有人理解,甚至当时公司有两个群,一个群是11个人,全公司的人都在里面,还有一个群是10个人。

腾讯财经:为什么会有一个人的差别呢?

李华:差别就是10个人的那个群里没有我,他们每天讨论都是,我们什么时候离开公司,要去哪里,讲的全是负面的东西。应该这么讲,大家经常讲你呼吸的空气都是错的,那时应该说我呼出来的东西可能全是错的。比如说,我们那时候最开始只有港股,我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去增加美股,在那个群里的反应是,港股都没做好,Leaf就要想着去做美股,好高骛远。

事实上也是因为我比较早地去启动了这个事情,所以在2014年阿里在美国上市的时候,我们没有错过那一波,那一天我们的交易量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是当时的一个峰值。如果不去思考,不去做,这种机会你是抓不住的。

腾讯财经:你当时是怎么解决这件事的?或者说你怎么给大家希望的?

李华:确实我找不到投资,就自己顶上去,大家就看到了你的担当。那时候我就天天跟同事吃饭,喝酒,聊天,反复地去讲,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

其实是喝酒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家都喝得很开心的时候,你其实可以以一种近乎于自言自语的方式,去告诉大家你在想什么,这个时候反正喝多了大家情绪也都上来了,也都愿意有更多的互动。所以他们也会问,平时有些话他藏在心里不敢问,或者也不愿意说的,这时候都会讲出来,这样就比较容易去对齐。

腾讯财经:会产生争论的状况吗?

李华:现在是争论,公司小的时候是争吵,因为那时候老板没那么有权威,大家觉得我们就是一帮创业的兄弟。甚至有创业伙伴直接拍你桌子的。

腾讯财经:你们是怎么吵的?

李华:各种,你就不同意对吧?我说那没办法了,你不同意那我只能让你从这个事情当中出去了。

腾讯财经:出去是什么意思?是被开除吗?

李华:不是,你就做好其他的事情,这个事情你就别参与了。不是开除,那个时候人可宝贵了,一个都不能少。

腾讯财经:举个例子,因为一件什么小事吵过,你还记得吗?

李华:有一回,有一个其实特别经典的就是,我们关于一个开户表格的签名的设定。我觉得让客户填写还是很繁琐,可以把一些地方再做一些优化和调整。比如有些地方你得把字间距放大,或者让它更清晰。但负责设计的那位同学觉得没什么意义,反正都要手动填写。他觉得没有必要,收集到表格,再录入到系统里面,本身就是一个以周为单位,或者至少是三五天的事情,你优化个三五分钟有什么价值吗?

那我就很坚持,他直接就拍我桌子,说我就不干。

腾讯财经:那你的反应呢?

李华:我的反应说,你最好知道你在说什么。如果你说不干,那你可能就真的不能干了。

第二天,他主动找我,跟我道歉,说那时太冲动了

腾讯财经:我发现其实很多公司很少像富途这样,CEO是说一不二的,就是什么时候要民主,什么时候是你一个人要说了算的?

李华: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我就跟最开始的那些小伙伴去定一个规矩,就是第一,我肯定是不接受要挟的。这个是我一开始就非常明确的一点,不能因为你的重要性,反过来要挟我,这个是很重要的。包括我在青腾班上,也有同学,也是创始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就感觉他被胁迫了。我说你必须敢于去面对这个东西,不然你以后的路你会很难走,一定得记住你是创始人,你的任务是你要带着大家走到想要去的那个地方,而不是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问题导致你去妥协和改变,所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认为是从决策的效率和结果的角度,只要我是CEO,我还对公司的整体的最终的结果负责,那最后的决定上就应该由我来做出。不能说一个事情议而不决的时候,决策委员会五个人,通过投票的方式。一旦相持不下,就要以我的意见为准。当然我在前面去做这种股权设定的时候,我的一个要求,是必须要让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最重要的是实质上,要能够有完全的决定权。

腾讯财经:关于公司治理,我参观公司的时候,看到了墙上贴着你经常会说的,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这句话怎么理解?

李华:这句话首先我不是原创,但是我肯定比很多把这个写在他的朋友圈里面作为签名的人更早地说这个话。以我们一开始去做富途为例,其实当时我们是有几种选择的,一种选择就是你不去持牌,可以选择去做一个前端的APP,去跟一个券商合作,去做比较容易的事;第二个是,让自己整个节奏慢下来,先去了解行业,你去拿牌照;还有一种就是属于更极端的做法,你可能就不持牌,你做的都是擦边球的事情。那我们一开始选择的是,一定要自主持牌,在持牌的基础上,再基于对监管的理解,跟监管互动的基础上去开展我们的研发。

拉长时间线来看,最后发现,我们跟几个主要的竞品有一个特别大的差异是什么?就是你做到后面,你能够做一些更加贴近金融属性的业务。

腾讯财经:你在富途牛牛圈里叫叶子哥,叶子哥的签名其实是孙子兵法上的一句话——“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这句话怎么理解,为什么会成为你的签名?

李华:你会发现跟我前面讲的那些都有一些共通性,包括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然后有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其实你会发现它都有一些内在相通的逻辑,就是你凭什么认为你能,去打赢你的竞争对手,去战胜你的敌人,其实你发现,你如果是奔着这个目标去,你是很难的,你不知道对方有多强,即便是有很多信息是透露出来的。但你能做好的是什么?我能尽一切可能让我自己变得最强,这个是你可控的,对不对?

所以你应该是叫做尽一切可能,就是说当别人来打我的时候,我能不能做到让自己不被打败,我不是要去战胜他,我不要被别人给灭了,所以我觉得这个能够给到我很多的很长期的启发,或者是一些提醒。

腾讯财经:创业十几年,你有没有总结过,哪几条能保证你能抵御住一些压力,挺过一些难熬的岁月?

李华:这个其实也在腾讯学到的,第一个叫务实专注,就是把大事做小,就是在资源有限的时候,你的心很大,什么都想做,想面面俱到,其实这个时候很容易就会把有限的资源过于分散。那我从腾讯的经历得到的启发就是,我们在资源不够的时候,应该聚集所有的力量,去把一两个点去做透。所以你看我们最开始做的是什么,我们并没有说。现在你看我们有所谓的行情交易,资讯社交,财富管理,如果一般的人为了跟投资人去讲,要一个好的估值,肯定是这几个东西全做。

第二个,我后来自己总结的,就是什么样的事情是值得我们去投入资源的,我总结了九个字,叫做可沉淀,可发展,可持续。因为时间对于大家都是公平的,当时间过去你还能留下了什么,且留下这个东西是有意义的才是最重要的。

腾讯财经:你提到说遭遇的几次大的事件是哪几次?

李华:好多。比如说2015年,港股、A股有一次很大的行情。清明节之后,港股的交易量一下涨了很多倍,其实我们就遇到了一个问题,交易量一涨之后,交易所为了能够让你及时去交收,每天会基于你的成交量有个预扣的值,我们那时确实没有钱,结果交易量大到我们已经没有钱去交那个预扣的费用,也就是说不能完成正常的交收,这会遇到什么问题?从监管的角度,他会认为你是没有足够的财政资源去胜任这件事情的,最极端的情况就是要对你做停牌处理,那你就不能做这个事情了。

腾讯财经:生死存亡时刻。

李华:我只能告诉大家说,在想办法解决。第一,马上去看放到公司里的资金能有多少;第二就是去朋友圈求助;第三就是赶紧去募资。当然后来很幸运,就是腾讯在那个点上给了我们很直接的支持。

腾讯财经:公司在经历一些坎的时候会慌张无措,你是怎么应对的?

李华:我讲一个故事,2021年10月27日,那天我正好在上海,准备跟一帮媒体朋友吃饭,然后那天富途盘前股价跌了40%多,所有人都慌得不得了。包括那几位媒体的朋友说,要不今天的饭就别吃了,你先去解决问题。我说那不是变成二次伤害了吗?一边股价在跳动,在跌,我跟大家还是该聊聊,该吃饭吃饭,人家都说Leaf你得多大的心脏。我说要不然呢。不如我们把饭吃好,把天聊好,剩下的事情等到我们了解了原因,该要怎么样去面对就去面对。

国际化:第二次创业

腾讯财经:2018年富途是主动国际化,但是2021年之后你就要必然走上国际化之路?

李华:2020年,我们其实就已经在思考,因为我们始终会有一个市场的天花板,始终都有很大的瓶颈。

那么香港我们当时也做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市场占有率,那除了美国之外,我们下一个市场是哪里,所以我们就选择了新加坡。

腾讯财经:现在富途的国际化其实已经进入了好几个国家,比如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马来,你认为哪些国家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国家还有非常大的挑战?

李华:新加坡肯定是做得不错的了,从规模的角度,我们已经算是新加坡第一大零售券商了。我们进入的时机点特别的好,2021年正好又赶上一波很大的美股行情,所以没有花特别大的力气,在新加坡就很快的就占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我觉得澳洲属于做得不太好的,因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市场的调研,做了很好的市场的分析,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而且这个事情竟然是在已经运营了一年多之后才发现的。是我跟同事去澳洲出差的时候才发现的。

你要知道我们在中国,可能是晚上9、10点钟去交易美股的,你有一个休息前的时间段。但是澳洲的话已经到了凌晨,除非他真的是那种很专业的投资者,或者说是以交易美股为生的,否则他是不会定个闹钟,凌晨两三点钟起来去交易的。这个是我们当时唯一的一个品类,是品类可交易时间上的一个判断失误。

腾讯财经:之前,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出海大多集中于消费金融、支付等领域,而门槛更高的证券交易赛道公司极少。你总结的话,中国证券交易企业出海的最大的痛点在哪?

李华:我觉得还是国际化的人才。这个是让我们最痛苦的。

腾讯财经:微牛算你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吗?其实微牛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他一个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用本地的人才来本地化。

李华:其实严格意义上微牛不算我们的竞争对手,因为它成功的市场是在美国,我们比较成功的市场是在香港。

腾讯财经:你觉得美国市场最大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李华:美国对我们来说是跨时区,虽然说英语对于我们来讲,不像其他的语种那么困难,但毕竟还是跨了语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对于当地的了解,我们最开始属于空中作战,我们美国的负责人是我从香港派过去的。

我们的产品研发的人都蹲在深圳,你说怎么可能做好?做好了那真叫天理不容。只能说那个市场可能还属于一个混沌和朦胧的阶段,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微牛是特别值得尊敬的,它能在一个这种高度发达,算是充分竞争的一个市场里面,还有一个像Robinhood这么强的一个互联网为背景的一个券商,微牛还能够在其中脱颖而出,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腾讯财经:美国市场的标杆,你们研究过谁?是嘉信理财还是Robinhood。

李华:其实更早的时候,我得到的启发是来自于嘉信理财。你会发现嘉信理财它的成长过程有几个特点,第一,他对科技的东西大量的应用;第二,他抓到了一个市场的窗口。原来在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证券公司提供经纪业务是有最低价格保护的,后来,美国突然就是把那个最低价格保护去掉了,所以嘉信理财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主动选择以低价格去抢占市场,所以他借助的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低价,快速地积累用户,那最后当用户资产数达到一定的规模,他开始对用户进行分层,去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富途的一个发展路径,算是比较深入地去借鉴了他的一些成长的方法。

腾讯财经:那你觉得有信心成为嘉信理财第二吗?

李华:这是我们的愿景,或者是我的一个更远的目标。

腾讯财经:你觉得跟嘉信理财的差距现在会有多大?

李华:太大了,你光看市值就知道,那差得可能几十上百倍了。需要我们要去补的东西太多了。

腾讯财经:美国有很多老牌券商,比如嘉信理财、德美利证券、第一证券等等。富途起家只有12年,这意味着要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你如何在金融业发达的国家找到差异化生存之路呢?

李华:我觉得只要回到我们最初的打法,我认为我们就会有机会。因为美国市场很大,竞争对手很多,如果要说在美国市场有没有犯过错,我觉得有犯过,你本来就是远程作战,你又不是那么本地化,你投入的资源也不是那么多,结果你一开始就要求对标市场上最强的那个,比如说他有这个交易品种,我也要有,他有那种账户结构,我也要有,实际上做不到的。我们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比最原始最早期的时候有资源了。如果回到创业初期最早的时候,就是把愿意投的资源,聚焦在一两个点上打透它。我能不能提供市场上某一两个品种最好的行情,或者一两个品种最好的交易,甚至是最好的价格。

2024年我们其实会做出一个很大的调整,不能像之前那样,全面出击,哪怕就是只有五个,十个,二十个客户,这些人都应该非常认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就能做到我前面讲的那九个字,叫可沉淀,可发展,可持续。我们就按照这个去做就好了,不设定多的目标。

腾讯财经:也就是说聚焦。

李华:聚焦。

腾讯财经:然后重点突破。

李华:对。

腾讯财经:富途国际化之后,对你个人的能力是不是一个挑战?因为当你管一个中国人为主的公司和管一个全球化的公司,需要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你觉得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李华:我觉得肯定是有非常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你看的整个事情的广度不一样。另外就是,要花很多心思去参与到一个你完全不熟悉的一个市场里面,这个还是很有挑战的。

包括我还在坚持去学习英语,最好的沟通就是你自己去沟通,而不是带着翻译去聊。

腾讯财经:你作为一个全球化公司的CEO,你想传递给全球员工的核心的价值观或做事方法,如果用几个词去总结一下,会是什么?是什么让你选择了这几个词?

李华:我觉得还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我觉得就是认真和尽责,我觉得这两个词可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也不完全一样,这个是我在国际化当中我能感受到的一些内容。

海拔7950米还没有高反的人

腾讯财经:我有一个好奇,当到达珠峰海拔7950的时候,很多人会有高反,你好像是那种“高反”比较少的人,就是内核很稳定。为什么?创业对心力的要求特别高,这是大量创业者都面临的问题。

李华:我觉得我很难去把它归纳为原生家庭,或者是Nature,我觉得这其实甚至是有一些是有一些技巧上的训练。

我从两个角度去说。当你面对一些这种巨大的困难的时候,你尽力就好了,你去难受,去痛苦,没有必要,因为你改变不了什么。

我觉得还有一个,我应该不是天生拥有这些东西的,可能没有人天生会拥有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是属于后天的一些训练,我觉得是有一些技巧的,就是当我遇到一个巨大的困难,或者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的时候,我其实是快速地抓住我能够立即处理和解决的东西,而不是把它强加到你的情绪当中,你的情绪会影响周围的很多的人。

我觉得这么训练多几次你就知道了,甚至你会得到一些正向的反馈,可能你的合作伙伴,团队的同事们,会去夸你——多亏你的镇定,或者一些处理方法,让我们收获了信心。

用一个装逼的话叫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实你的内心会跟着一起去强大。

腾讯财经:你之前说你是一个香港证券公司唯一的五分钟内就可以找到的CEO,那怎么才能在国际化过程中也达到这一点?

李华:所以我们有参考亚马逊的一个做法,就是加入了一个按灯系统,我会把我的决策分解到负责各个市场的产品经理身上,虽然我本人没在,至少让负责的这些产品经理们的意见能够很快速的得到反馈。我们有个群叫“按灯群”,那个群我是在的,我能看到一些高频问题的反馈,哪一些问题会被持续地提及,然后每一个事情都会有一个负责的产品经理,按灯的消息就会@到那个人,就通过这种方法继续去贴近用户,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毕竟他们不能替代我。

(作者注:按灯“Andon”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将按灯机制引入公司,以授权一线客服在明确探测到一定会发生伤害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将商品直接下架,以牵引内部相关部门挖掘根因和流程改善,直到问题被解决才会将商品恢复上架。是一套收集用户反馈以及快速跟进处理的机制。)

腾讯财经:是的,因为早期的时候,都是你自己亲自来回答问题的。

李华:对,所以这个是我还在想怎么样去把它做得更到位,更极致。

腾讯财经:当富途做到现在这个规模,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金融的,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是套利吗?

李华:不,金融的本质是风险。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它不是说你在中间去套利,去挣钱,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是管理客户资产,如果从责任的角度,你所对应的是一个受托的角色,我认为对这里的理解还是属于比较正确的。

腾讯财经:但是金融本身就是对于风险的定价。

李华:对。

腾讯财经:这样我可以理解你为什么选择了认真和尽责这两个词。

李华:对。

查看原图 3.83M

  • 对话富途李华:腾讯第18号员工离职创业 从400家券商红海中厮杀出蓝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