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要再對孩子唠叨了!“超限效應”提醒父母:越唠叨孩子越叛逆

可能會有很多的家長發現,現在對孩子唠叨再多,他們反而不聽,而且說了再多,他們更覺得你煩。以前對孩子說一些道理,孩子們還會聽自己的話。現在講再多,孩子也不是聽父母的唠叨了。

一位心理學家在一所國小裡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讓這所國小的孩子寫出他們最不喜歡的家長的行為。結果,有80%的孩子都寫到了“唠叨”這個詞。

孩子的這種讨厭心理是正常的,而且是有心理學依據的,這就是典型的“超限效應”的反應。家長們的這種在短時間内不斷唠叨,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心理。

1

什麼是超限效應?

由于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馬克吐溫有這樣的一次經曆。他在一個教堂裡面聽見一個牧師,覺得他講得非常的棒。馬克吐溫當時很感動,決定等牧師講完之後,要給牧師捐一些錢。

不過過了10幾分鐘後,牧師還是依然的繼續在講,馬克吐溫這個時候就覺得這個牧師有一點啰嗦了,決定等下捐少一點給他。又過了10幾分鐘後。這個牧師依然還在演講。

馬克吐溫就開始有點不耐煩了,決定等下不給這個牧師捐錢了。再過了一陣子之後,沒想到牧師居然還沒有停下他的演講。馬克吐溫這時終于忍無可忍。在牧師結束演講的時候,他不但沒有給牧師捐錢,反而還去偷了牧師兩塊錢。

其實有時候很多的事情就是這樣的。比如你在演講的時候,适度用一些比較幽默的語氣和句子,會增添大家觀看的興緻,大家甚至會覺得你還挺有趣的。

不過你如果這篇演講下來都是吊兒郎當的話,那麼大家對你的看法和對這場演講的感受肯定就不一樣了。大家肯定覺得你這個人比較的輕浮,沒有重視這個演講。

是以說,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把握好尺度和數量。不然多了的話,反而會令别人反感和厭惡。

就像是父母對孩子的唠叨,如果父母有适度的控制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時間,而不是每時每刻都在給孩子灌輸大道理,那麼孩子可能就不會那麼反感父母的教育了。

2

為什麼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唠叨?

肯定會有很多的父母,覺得自己并沒有唠叨,不過孩子不知道為什麼還經常說她們唠叨。其實父母們有時候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在。

1.父母們對于孩子過度的關愛,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了

作為爸爸媽媽的肯定是會擔心自己的孩子的,這點毋庸置疑。不過當孩子慢慢長大之後,父母們就要學着慢慢的去相信自己的孩子的能力,或者是說把有些事情放給她們做要覺得很正常。

比如孩子去超市買一個東西,你還要叮囑孩子不要給拐跑什麼的,如果孩子已經是一個國中高中生了,那麼孩子可能就會覺得你這樣子對他們的不信任,覺得你們很煩。

他們在小的時候你們已經給她們灌輸很多道理了,現在已經長大了,不用你們再繼續一直唠叨了。

2.家長自己不夠自信,對孩子的要求卻很高

據心理學研究分析,性格軟弱和緊張型的家長,一般容易唠叨。唠叨是不自信的表現,由于不放心,才會一次次地重複,軟弱和緊張型的家長不相信孩子會照着自己的話去做,是以不斷地重複唠叨。

有的父母比如自己教育程度比較低,覺得自己沒文化,走出去不識字不好意思。于是就把自己的讀書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卻對孩子要求很嚴格,要孩子都要去做到,這樣子就很不好了。比如孩子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了,父母卻還總是不滿意。

每次都能抱怨孩子,或者找出孩子的缺點,并一直督促孩子要去進步,要去改正。父母們覺

得自己這樣子做是對的,但是這其實對孩子來說壓力很大。

3.父母對孩子有太強的控制欲望

有的父親可能會經常給孩子灌輸自己才是家裡面的重要任務,他說的話才是正确說的,孩子和整個家都要聽他的。

他們想建立起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嚴,而且對孩子的控制欲望比較強。孩子做什麼東西,如果不合他的意願,他就會對孩子指指點點,要孩子做到他滿意才行。

這樣的父母也是不行的,孩子不僅會不想聽你的話,反而會覺得你這樣子做對他很不公平。

總的來說,父母為什麼控制不住自己的唠叨,一半來說是對于孩子太多的關愛,太想讓孩子活在自己的保護罩裡面。

或者是父母本身存在着一些教育孩子的問題,父母本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或者是不當,導緻孩子不配合自己,然後自己就停不下來對孩子的唠叨。

3

唠叨對孩子的危害

1.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唠叨說白了也就是父母覺得孩子有哪件事情做的不夠好,或者是做得不對,是以父母才會這樣去說孩子的。

唠叨跟講道理不一樣,父母的唠叨會帶有指責的性質,是以孩子在父母唠叨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做錯了或者是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如果父母一直對孩子唠叨的話,一個本來挺陽光開朗的孩子,經過父母不斷的嫌棄和說你什麼事情做得不對。

我想大家應該也都猜得到結果,到最後這個孩子肯定會變得沒有像以前那麼自信了,會覺得自己做很多事情都做不好,自己不夠能力。

2.會讓孩子青春期的時候變得更加叛逆

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本身就是覺得自己可以擺脫父母,做到很多自己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不過父母要是在這個時候還是過度不斷的對孩子唠叨的話,孩子不僅聽不進去,而且還會覺得你們很煩。

如果一個孩子處于青春期,本來就有點叛逆,但父母還是跟往常一樣對孩子進行唠叨的話,我覺得孩子肯定會變得更加的叛逆,嚴重的話就是父母不管說什麼他都不聽了。

為什麼青春期的時候會有很多的孩子離家出走,和父母吵架,一半可能是孩子本身就比較不懂事。不過另一半的原因可能就是父母對于孩子過于唠叨,導緻孩子承受不了。

4

如何控制自己唠叨

一.運用“我—資訊”模式與孩子溝通

當孩子出現問題,父母最有效的辦法是就事論事,僅僅指出他的錯誤行為就好了,千萬不要翻舊賬易評判孩子的行為,亂貼标簽。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家裡的東西弄壞了,孩子還隐瞞了情況,這時候被你發現了,你開始喋喋不休:“你看看你,不僅僅把東西弄壞了,還對我進行隐瞞,你說那你能做好什麼事,品格敗壞,真是氣死人。”

這個時候就可以嘗試運用“我—資訊”模式與孩子溝通,效果會更好。

1.描述孩子的行為:你今天把東西弄壞了,而且沒有告訴我。

2.說出你的感受:我有點不開心不是因為把東西弄壞了,而是沒有告訴我實情

3.表達你的需求:我希望有什麼事情是可以溝通的,而且還是一個可以給你提供幫助的人

“我—資訊”溝通模式由描述孩子的行為+說出你的感受+表達你的需求三個部分組成,由于“我—資訊”是平和的、坦誠的,是以它會促使孩子也同樣坦誠地回應父母,有效避免了案例中破壞性的親子溝通。

二.父母可以适當的認同和鼓勵孩子的一些做法

父母雖然在孩子慢慢長大,慢慢的不需要他們的時候,會覺得特别的失落,是以變的隻有唠叨才能夠慰藉一下自己。

不過孩子肯定是會長大的,我們也會變老的。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提出我們自己的觀點,也讓孩子說出他的一些觀點,如果孩子的觀點也是不錯的,我們可以去接受他,讓他自己去做。

如果他們覺得受到你們的鼓勵和支援,那麼肯定會更加有信心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孩子自己能夠不需要依靠父母完成一些事情了,我們也就不用那麼的擔心孩子,一直對他唠叨了。這是一個從源頭控制唠叨,非常好的方法。

三.父母要逐漸改變自己的習慣和心态

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如果父母能夠少說多行動,與孩子之間75%的問題很可能都會消失”。

父母總是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他就是孩子。但是孩子成長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有的父母思想沒有改變,還是停留在孩子不懂事的階段,是以才會經常對孩子說教,成為了孩子眼中的唠叨。

如果父母們有意識到自己孩子在長大,自己孩子可以獨立完成很多事情,不需要我們再去跟他強調要怎麼做了,那麼父母們就不會一直對孩子唠叨了。

當孩子長大了,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稍微叮囑一下,或者是适當關心一下,孩子可能會覺得很溫暖,而是要從多角度、運用多種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而并不是覺得你們在唠叨,讓孩子感受到“一語千金”的威力,享受到和諧親密的親子關系。

不要再對孩子唠叨了!“超限效應”提醒父母:越唠叨孩子越叛逆

相處之道

有品有趣有料有态度。解析兩性情感、男女心理,解讀愛情婚姻家庭本源,讨論職場、朋友相處智慧,分享戀愛技巧、婆媳關系、學習子女親子關系、家庭教育,讓你人生更和諧.

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