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童伴媽媽|置身《雲頂》,看見雲霧背後的鮮活故事

2022年初,新蕾出版社推出了小說《雲頂》。該書作者殷健靈,在新蕾社的邀請下于2020年9月、2021年4月分2次進山,前往貴州和四川的大山深處,了解童伴媽媽和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用文字記錄下最真實的感受,創作了感人肺腑的兒童小說《雲頂》。

*本文内容主要來自《專訪 | 殷健靈:我為什麼要三次寫留守兒童?》,作者江玉婷

童伴媽媽|置身《雲頂》,看見雲霧背後的鮮活故事

《雲頂》殷健靈 著

殷健靈:我為什麼要三次寫留守兒童?

童伴媽媽|置身《雲頂》,看見雲霧背後的鮮活故事

殷健靈

殷健靈祖籍江蘇,生于上海,張嘴是一口标準的國語,隻有說得太快時,才會偶爾在句尾露出“侬”“啦”的餘音。2012年,殷健靈第一次進入留守兒童的生活,自發前往貴州大山,在這裡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童伴媽媽|置身《雲頂》,看見雲霧背後的鮮活故事

全校45名學生,除了校長,村小隻有2名教師,複班教學。其中一位老師生病請假,空出了一張床鋪。那一周,殷健靈就睡在空床鋪上。宿舍有一個水缸,盛着山上引的泉水,喝前要加明礬過濾。學校處處顯露出貧瘠的面容,廁所是茅坑,一個大缸上放兩塊木闆。學校提供一頓午餐,一到中午,教師會站在竈台上,用一柄鏟子炒飯,這樣大的鏟子通常用于鏟煤。這一路,殷健靈發現,人生路上有另一種形式的出發和抵達。在她看來是困境的當下,他們仍在感受生命的美好,帶着不加掩飾的笑容,堅韌地生活。

童伴媽媽|置身《雲頂》,看見雲霧背後的鮮活故事

2012年貴州黔西縣化隴村

2020年9月、2021年4月,殷健靈分2次進山,前往貴州和四川的大山深處,前後一共待了20多天。與8年前相比,這一次進山是完全不同的體驗。不到10年,人們的生活面貌發生了巨變,但關于留守兒童方方面面的問題仍舊存在。

童伴媽媽|置身《雲頂》,看見雲霧背後的鮮活故事

元頂國小

《雲頂》裡,殷健靈寫到了李千萬,這個男孩的身世是現實生活的縮影。父親在城裡打工,替打群架的小兄弟出頭,被人用刀傷了頸動脈,還沒送到醫院,人沒了。父親意外離世,留下一大一小兩個兒子。妻子改嫁後,又生了一個兒子。後來,爺爺奶奶發現大孫子李千萬越長越像兒媳改嫁的男人,心裡有了結,又無言說,于是對兩個孫子差別對待。本就失去了父母,又因為猜疑,李千萬失去了最後的避風港,無處可去。

現實生活中,浩浩的父親是一個老光棍。長年外出打工,因為窮,存不下錢,三十好幾娶不上媳婦,而他又想留下根,有一個孩子。他在女人家幫工,白幹了3年,最後拿到的工錢是一個孩子——女東家給他生了一個孩子。生完孩子,東家把孩子扔給男人,不再管别的,他隻有抱着孩子離開。一個老光棍難以照顧好一個孩子,他還需要打工。于是,他把浩浩送到了元頂國小。

童伴媽媽|置身《雲頂》,看見雲霧背後的鮮活故事

剛到元頂國小時,浩浩瘦小,一看就發育不良。穿的衣服偏小,衣服繃在身上,頭發是髒的,指縫也是黑的。殷健靈到元頂國小,每晚睡前給孩子洗臉。沒過兩天,浩浩就和殷健靈混熟了,每天黏着她,鬧着要抱抱、要抱抱。學校孩子多,教師少,根本抱不過來。在一個突然出現的陌生人身上,他嘗到了久違的母愛。殷健靈說:“你很明顯感到,這些孩子身上愛的缺失。”

看着那些被母親抛棄的孩子,殷健靈會有震動,“在我們腦海裡會有一種觀念,母愛大如天,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但在這裡,母愛失靈了。失去丈夫以後,為了脫離家庭,孩子成了一件可以被切割的物品,能夠清晰地被剝離出去。殷健靈不想從道德層面評判,這樣的選擇與善惡無關。“道德評判是虛弱的,假若你沒有經曆過那種真正的生存困境,或者是真正處在她們的境地,你其實是很難去評價當事人的選擇。”作為一個寫作者,殷健靈選擇尊重。

童伴媽媽,一定程度上破解難題

20多年前,陳果、張蓉夫妻放棄了火鍋店的生意,回家鄉建了一所留守兒童國小。初心所在,是還給自己孩子一個完整童年,給村裡留守、困境孩子一份陪伴和關愛。2016年1月,張蓉成為了村裡的童伴媽媽,自此初心更加堅定。殷健靈除了在元頂國小生活,也跟着在貴州綏陽縣各個村落進行入戶走訪,這是童伴媽媽的日常工作之一。村裡家家戶戶都有着以孩子為中心的不同難題,這需要童伴媽媽們個個身懷絕技。“邁開步子,翻山越嶺;亮出心子,耐心交談;拿出法子,包容引導,放下身子,體察事情。”童伴媽媽張蓉給自己的入戶工作總結了這樣一個“方法論”。當然,除了入戶家訪,童伴媽媽們還需要通過定期開展主題活動,協調解決個案需求等等,真正為孩子們做實事,做好事。

在見到李前梅之前,殷健靈就知道她身上有故事。“當時給我介紹這些童伴媽媽,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她,為什麼?因為她曾經是個留守兒童。”殷健靈講到一張“童伴媽媽”的宣傳海報,李前梅笑着,背着一個背簍,背簍裡是她的兩個孩子。

童伴媽媽|置身《雲頂》,看見雲霧背後的鮮活故事

童伴媽媽李前梅

李前梅1996年出生,父母在她兩歲的時候就外出打工,逢年過節都很少見面,從小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小時候,因為沒有父母在身邊,她常被小朋友們嘲笑沒人管,回家跟爺爺奶奶哭訴,他們卻不以為然,長期以來她變得有些自卑。

童伴媽媽|置身《雲頂》,看見雲霧背後的鮮活故事

李前梅入戶家訪

是以當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便義無反顧的選擇留在家鄉,後來又成為了一名童伴媽媽。現在的她,臉上總是挂着笑,村裡的孩子們叫她“孩子王”,她也成長為一名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社會工作者。童伴媽媽這份工作對她而言,是守護村裡的孩子,更是治愈了童年的自己。

童伴媽媽|置身《雲頂》,看見雲霧背後的鮮活故事

殷健靈給童伴媽媽李前梅的手寫留言

道阻且長,但總有希望在發光

小說的最後,殷健靈給故事畫上了一個理想的句号,但在現實生活中,留守兒童這個群體依舊存在,童伴媽媽依舊面對各種各樣的難題。盡管如此,童伴媽媽這支紮根農村的婦女隊伍正在不斷壯大,有更多像張蓉、李前梅這樣的人願意成為“全村孩子的媽媽”,通過教育訓練賦能,實踐經驗,她們也在變得更加專業。同時,有越來越多像殷健靈這樣的人,願意通過不同的方式為留守兒童發聲,進而觸動、影響更多人。我們相信,道阻且長,但總有微光般的希望在閃爍,終有一日彙聚成星海,照亮每個留守兒童的天空。

童伴媽媽|置身《雲頂》,看見雲霧背後的鮮活故事

2015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啟動“童伴媽媽項目”,通過培育農村婦女開展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采取“一個人、一個家、一條紐帶”的模式,以童伴媽媽為抓手,以童伴之家為平台,以縣級橫向關聯機制為保障,建立村級留守、困境兒童監護網絡,確定兒童福利服務遞送最後一公裡。項目啟動至2021年12月底,在四川、貴州、雲南、江西、湖北、安徽等10 省 106 縣 1379 村開展童伴媽媽項目,惠及近 75 萬餘名兒童。

【來源:中國扶貧基金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