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小卡牌成孩子“社交密碼”,你家孩子集卡了嗎?資深班主任來支招

現在的國小生中間有什麼玩具硬通貨?

最近瘋狂席卷兒童圈的奧特曼卡必然算一個

在不少國小生之間

掀起了一陣“集卡風”

他們不僅經常熱烈讨論,而且互相交換

奧特曼卡俨然成為新一代“社交神器”

小小卡牌成孩子“社交密碼”,你家孩子集卡了嗎?資深班主任來支招

回憶起小編的童年

是在拆開一包又一包的幹脆面

尋找一張張的水浒卡、三國卡中度過

小編曾經也是“集卡”一代

小小卡牌成孩子“社交密碼”,你家孩子集卡了嗎?資深班主任來支招

那些精緻的卡牌曾也讓小編無比激動

它們是不少父母眼中的“垃圾”

但卻是小編心中的“寶貝”

現在回頭想想

這些英雄卡的樣子

自己早已不太記得

但那些是以而來的歡聲笑語

讓小編度過了略顯折騰的童年時光

......

那麼

一張張小卡片為什麼讓一些孩子深陷其中?

國小醬油卡集卡,家長老師到底應不應該阻攔?

家長如何引導,才能“防沉迷”?

我們來聽聽他們的聲音

家長聲音

有愛好有陪伴才能“防沉迷”

@晨晨媽:我家兒子今年十歲,正是對卡牌特别感興趣的時候。去環球影城,一張卡牌幾十塊,他看了又看,很想買。于是我跟他聊了聊這一天的花銷,終于打消了這個念頭。但一路上,他不停地說起同學們在學校附近的商店買的奧特曼卡牌很好玩。我隻好認真思考了一下該怎麼辦。

兒子非常喜歡曆史,于是我在網上搜到了一套從三皇五帝到清末的古代曆史卡牌,引導他用卡牌關注曆史。他不僅利用卡牌的AI功能自己學習,還琢磨出來一套方法跟我一起“打牌”:誰和誰是同一個年代的、文臣武将們有哪些故事……寒假前,兒子迷上了收集某網校的卡牌,恨不得為了卡牌讓我給他報名各種課程。這不是本末倒置嗎?于是我在某寶買了500張空白小卡片,讓他自己根據喜歡的内容去創作卡牌。他剛開始還隻是把收集到的電子卡牌列印出來貼到卡片上,後來就開始自己随心所欲地創造,甚至看着書畫完了《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浒傳》。

“防沉迷”的關鍵是愛好和有效陪伴。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入手,調動積極性,讓他主動去探索和學習,才能擺脫那些“沒營養”的卡牌。高品質的陪伴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有底氣,更有自信地堅定自己的愛好。

積極參與孩子的愛好

@浩媽:孩子上國小時,有段時間非常熱衷于收集各種煙牌。為了支援孩子,我還請同僚幫忙收集。有一次,我體檢完,在醫院大門口看見一張稀有煙牌,俺這位穿着豔麗的媽媽想了片刻,最終還是在人來人往中将這個煙盒撿了起來,給孩子帶回家。你真正地支援他、關心他,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孩子爸爸出差會特意買當地的特色煙帶回來,将煙牌撕下來給娃兒。有時候自己抽的煙,拆開後也會先把煙牌撕下來給孩子,留着沒有蓋的煙盒再慢慢抽。

孩子喜歡的東西,可能你不喜歡,但因為孩子發自内心地喜歡,是以父母也積極參與和支援。因為這是他們的一個交流工具,是他們這個年齡的一個正常喜好。到後來孩子收集了成百上千的煙牌。我覺得就像我們小時候都愛買愛收藏明星貼紙一樣,我們當時的心情跟孩子此刻的心情是一樣的。一起收集煙牌,也是了解孩子,和孩子交流互動的過程。

教師分析

資深“卡迷”談“戒卡”

劉金亮(北京市西城區白紙坊國小):最近幾年,不少國小生迷上了集卡遊戲。作為一位六年級的班主任,我雖然知道這個遊戲的存在,卻沒怎麼發現本班學生在玩。這次,當我問到同學們這個遊戲時,大家馬上為我推薦了班上的幾位資深“卡迷”。這幾位“卡迷”跟我講起了尋卡、棄卡之路。

大概三四年級的時候,不斷有同學從文具店、小賣部買來各種撲克牌大小的卡片,這些卡片花裡胡哨的,上面印着第五人格、奧特曼、哈利波特、火影忍者等圖案。他們買的時候是按包買的,并不知道每包裡面有哪些卡片,就像是在買盲盒。卡片到手後,就按照卡片的稀有程度和特殊标志,給它們分出貴賤。為了擁有稀有資源,有同學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小賣部和文具店之間;更有甚者,幹脆花大價錢從同學手中購買。為了集卡,不少同學花了幾千甚至上萬元。

集卡的樂趣在哪裡呢?就在于“我有而你沒有”,而且“你希望也有”。這就好比《湯姆·索亞曆險記》中的湯姆忽悠小夥伴們刷欄杆多麼有意思,于是乎不明就裡的小朋友們紛紛拿自己的心愛之物換取刷欄杆的“寶貴”機會。

到了五六年級,這些曾經的“卡迷”逐漸覺悟了。一方面他們認識到了集卡這種遊戲費時費錢,而且想明白其中的所謂興趣之後覺得并沒有什麼意思;另一方面,他們有了更多的興趣愛好,玩球、遊泳、下棋、讀書都比集卡有意思多了。如今,那些辛辛苦苦積攢來的卡片都在角落裡與灰塵為伴。

談到“戒卡”的過程,這些“卡迷”表示,自己并沒有刻意地遠離卡片。随着老師和家長帶着自己參加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活動,就逐漸把集卡這件事淡忘了。“老卡迷們”談起與卡為伴的日子,不免有些唏噓。他們覺得當初的自己有些幼稚,甚至可笑。他們還說如果今後再有類似集卡這樣的誘惑擺在面前時,自己肯定是淡然一笑,該幹什麼繼續幹什麼去。

教師支招

關注孩子心靈成長 合理引導“成瘾”問題

李娜(北京市朝陽區星河實驗國小):孩子喜歡什麼樣的玩具,應該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但是家長也需多加引導,避免孩子對某種玩具過于着迷。

在動漫文化盛行的當下,很多孩子通過收集和交換奧特曼卡牌等形式,來形成自己的新型社交,這些卡牌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他們中互相交流的“社交媒介”。為了能與同學有共同的交流話題,甚至會出現集卡成瘾、買盲盒上瘾的現象。

一張張如撲克牌大小的卡片讓孩子癡迷,這樣的“瘾”如何消除呢?這需要了解孩子沉迷這些玩具背後的原因,明白孩子的想法後再合理引導,會避免不必要的親子沖突。孩子有可能是因為看到同伴買卡片、盲盒也跟着買,為的是能與同齡人有更多的共同話題。面對這種抱有從衆心理的孩子,我們不妨讓孩子自己說一說集卡、買盲盒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在充分聆聽孩子的心聲之後,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是健康的興趣愛好、怎樣進行合理消費,讓他們明白不一定是為了和别人有共同的交流話題而要“買買買”。對于集卡是為了在對戰中能勝出的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已有卡牌的戰力值的大小,怎樣玩才能讓自己更勝一籌;引導孩子在對戰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智力的比拼,而不是一味靠買稀有卡牌取勝。面對“盲盒成瘾”的孩子,家長在生活中要引導孩子養成健康的消費觀念,不能為了攀比而過度消費。

對老師而言,也要加強日常觀察和引導教育,關聯家長防止孩子沉迷卡牌、盲盒。針對班級内的卡牌熱、盲盒熱可以開展相關主題的系列班會,通過活動、案例讓學生明白沉迷其中的危害,進而打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在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下,相信孩子一定會養成合理、健康的收集愛好。

家長要讀懂孩子集卡背後的心理

李文霞(北京市房山區城關第三國小):對于集卡,如果缺少大人的正确引導,它一定會對孩子造成影響。課堂上,孩子會偷偷看卡片、數卡片,不能專心聽講;在課間,孩子會模仿卡通人物的“招數”與同學“過招”,導緻同學間發生沖突;在家裡,孩子會沉溺于欣賞卡片不能安心完成作業……

面對種種情形,家長應給予足夠的重視,了解孩子的真實狀況。

第一,家長要了解孩子是愛好集卡還是跟風集卡。如果孩子确實是因為喜歡集卡,這時家長要激勵孩子有自控能力,把自己喜歡的卡片視為珍寶,好好珍藏起來,不要刻意炫耀,更不要随意送人;如果孩子是看同學有卡便跟風集卡,家長要和班主任溝通,尋求班主任的幫助,教育孩子不要盲目跟風。

第二,家長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占有欲。如果孩子對卡片上的人物好奇,想要更多地了解這個人物,家長就因勢利導,引導孩子全面了解他、客觀評價他。之後鼓勵孩子把自己的觀點與同學進行交流,對于這張卡片在誰的手裡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這張卡片人物已經在孩子的心裡。

第三,家長要關注卡片的來源和去向。如果孩子很喜歡某一類卡片,家長可以将其作為小禮物送給孩子。之後約定,絕對不可以帶到同學面前炫耀。為了監管孩子,家長還要時常陪孩子一起了解卡片上的人物,同時梳理一下卡片是否齊全。如果發現孩子卡片出現了異樣,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了解卡片的來曆和去向,适時引導教育孩子,将孩子的“小心思”扼殺在搖籃中。

總之,對于孩子集卡現象家長不能忽視。一旦出現,家長要拿出時間和耐心,陪孩子進行戶外運動、聽音樂看書講故事……通過注意力轉移的方式,陪孩子一同尋找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大人的陪伴和呵護下健康成長。

策劃:婁雪

編輯:付磊

編審:郝彬

終審:王宇 蘇金柱 鮑丹禾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