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小卡牌成孩子“社交密码”,你家孩子集卡了吗?资深班主任来支招

现在的小学生中间有什么玩具硬通货?

最近疯狂席卷儿童圈的奥特曼卡必然算一个

在不少小学生之间

掀起了一阵“集卡风”

他们不仅经常热烈讨论,而且相互交换

奥特曼卡俨然成为新一代“社交神器”

小小卡牌成孩子“社交密码”,你家孩子集卡了吗?资深班主任来支招

回忆起小编的童年

是在拆开一包又一包的干脆面

寻找一张张的水浒卡、三国卡中度过

小编曾经也是“集卡”一代

小小卡牌成孩子“社交密码”,你家孩子集卡了吗?资深班主任来支招

那些精致的卡牌曾也让小编无比激动

它们是不少父母眼中的“垃圾”

但却是小编心中的“宝贝”

现在回头想想

这些英雄卡的样子

自己早已不太记得

但那些因此而来的欢声笑语

让小编度过了略显折腾的童年时光

......

那么

一张张小卡片为什么让一些孩子深陷其中?

小学生抽卡集卡,家长老师到底应不应该阻拦?

家长如何引导,才能“防沉迷”?

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家长声音

有爱好有陪伴才能“防沉迷”

@晨晨妈:我家儿子今年十岁,正是对卡牌特别感兴趣的时候。去环球影城,一张卡牌几十块,他看了又看,很想买。于是我跟他聊了聊这一天的花销,终于打消了这个念头。但一路上,他不停地说起同学们在学校附近的商店买的奥特曼卡牌很好玩。我只好认真思考了一下该怎么办。

儿子非常喜欢历史,于是我在网上搜到了一套从三皇五帝到清末的古代历史卡牌,引导他用卡牌关注历史。他不仅利用卡牌的AI功能自己学习,还琢磨出来一套方法跟我一起“打牌”:谁和谁是同一个年代的、文臣武将们有哪些故事……寒假前,儿子迷上了收集某网校的卡牌,恨不得为了卡牌让我给他报名各种课程。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于是我在某宝买了500张空白小卡片,让他自己根据喜欢的内容去创作卡牌。他刚开始还只是把收集到的电子卡牌打印出来贴到卡片上,后来就开始自己随心所欲地创造,甚至看着书画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防沉迷”的关键是爱好和有效陪伴。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调动积极性,让他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才能摆脱那些“没营养”的卡牌。高质量的陪伴可以让孩子有安全感、有底气,更有自信地坚定自己的爱好。

积极参与孩子的爱好

@浩妈:孩子上小学时,有段时间非常热衷于收集各种烟牌。为了支持孩子,我还请同事帮忙收集。有一次,我体检完,在医院大门口看见一张稀有烟牌,俺这位穿着艳丽的妈妈想了片刻,最终还是在人来人往中将这个烟盒捡了起来,给孩子带回家。你真正地支持他、关心他,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孩子爸爸出差会特意买当地的特色烟带回来,将烟牌撕下来给娃儿。有时候自己抽的烟,拆开后也会先把烟牌撕下来给孩子,留着没有盖的烟盒再慢慢抽。

孩子喜欢的东西,可能你不喜欢,但因为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所以父母也积极参与和支持。因为这是他们的一个交流工具,是他们这个年龄的一个正常喜好。到后来孩子收集了成百上千的烟牌。我觉得就像我们小时候都爱买爱收藏明星贴纸一样,我们当时的心情跟孩子此刻的心情是一样的。一起收集烟牌,也是了解孩子,和孩子交流互动的过程。

教师分析

资深“卡迷”谈“戒卡”

刘金亮(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小学):最近几年,不少小学生迷上了集卡游戏。作为一位六年级的班主任,我虽然知道这个游戏的存在,却没怎么发现本班学生在玩。这次,当我问到同学们这个游戏时,大家马上为我推荐了班上的几位资深“卡迷”。这几位“卡迷”跟我讲起了寻卡、弃卡之路。

大概三四年级的时候,不断有同学从文具店、小卖部买来各种扑克牌大小的卡片,这些卡片花里胡哨的,上面印着第五人格、奥特曼、哈利波特、火影忍者等图案。他们买的时候是按包买的,并不知道每包里面有哪些卡片,就像是在买盲盒。卡片到手后,就按照卡片的稀有程度和特殊标志,给它们分出贵贱。为了拥有稀有资源,有同学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小卖部和文具店之间;更有甚者,干脆花大价钱从同学手中购买。为了集卡,不少同学花了几千甚至上万元。

集卡的乐趣在哪里呢?就在于“我有而你没有”,而且“你希望也有”。这就好比《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忽悠小伙伴们刷栏杆多么有意思,于是乎不明就里的小朋友们纷纷拿自己的心爱之物换取刷栏杆的“宝贵”机会。

到了五六年级,这些曾经的“卡迷”逐渐觉悟了。一方面他们认识到了集卡这种游戏费时费钱,而且想明白其中的所谓兴趣之后觉得并没有什么意思;另一方面,他们有了更多的兴趣爱好,玩球、游泳、下棋、读书都比集卡有意思多了。如今,那些辛辛苦苦积攒来的卡片都在角落里与灰尘为伴。

谈到“戒卡”的过程,这些“卡迷”表示,自己并没有刻意地远离卡片。随着老师和家长带着自己参加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活动,就逐渐把集卡这件事淡忘了。“老卡迷们”谈起与卡为伴的日子,不免有些唏嘘。他们觉得当初的自己有些幼稚,甚至可笑。他们还说如果今后再有类似集卡这样的诱惑摆在面前时,自己肯定是淡然一笑,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去。

教师支招

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合理引导“成瘾”问题

李娜(北京市朝阳区星河实验小学):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应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但是家长也需多加引导,避免孩子对某种玩具过于着迷。

在动漫文化盛行的当下,很多孩子通过收集和交换奥特曼卡牌等形式,来形成自己的新型社交,这些卡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中相互交流的“社交媒介”。为了能与同学有共同的交流话题,甚至会出现集卡成瘾、买盲盒上瘾的现象。

一张张如扑克牌大小的卡片让孩子痴迷,这样的“瘾”如何消除呢?这需要了解孩子沉迷这些玩具背后的原因,明白孩子的想法后再合理引导,会避免不必要的亲子冲突。孩子有可能是因为看到同伴买卡片、盲盒也跟着买,为的是能与同龄人有更多的共同话题。面对这种抱有从众心理的孩子,我们不妨让孩子自己说一说集卡、买盲盒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在充分聆听孩子的心声之后,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健康的兴趣爱好、怎样进行合理消费,让他们明白不一定是为了和别人有共同的交流话题而要“买买买”。对于集卡是为了在对战中能胜出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已有卡牌的战力值的大小,怎样玩才能让自己更胜一筹;引导孩子在对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智力的比拼,而不是一味靠买稀有卡牌取胜。面对“盲盒成瘾”的孩子,家长在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消费观念,不能为了攀比而过度消费。

对老师而言,也要加强日常观察和引导教育,联动家长防止孩子沉迷卡牌、盲盒。针对班级内的卡牌热、盲盒热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系列班会,通过活动、案例让学生明白沉迷其中的危害,进而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孩子一定会养成合理、健康的收集爱好。

家长要读懂孩子集卡背后的心理

李文霞(北京市房山区城关第三小学):对于集卡,如果缺少大人的正确引导,它一定会对孩子造成影响。课堂上,孩子会偷偷看卡片、数卡片,不能专心听讲;在课间,孩子会模仿卡通人物的“招数”与同学“过招”,导致同学间发生冲突;在家里,孩子会沉溺于欣赏卡片不能安心完成作业……

面对种种情形,家长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

第一,家长要了解孩子是爱好集卡还是跟风集卡。如果孩子确实是因为喜欢集卡,这时家长要激励孩子有自控能力,把自己喜欢的卡片视为珍宝,好好珍藏起来,不要刻意炫耀,更不要随意送人;如果孩子是看同学有卡便跟风集卡,家长要和班主任沟通,寻求班主任的帮助,教育孩子不要盲目跟风。

第二,家长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占有欲。如果孩子对卡片上的人物好奇,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个人物,家长就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全面了解他、客观评价他。之后鼓励孩子把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进行交流,对于这张卡片在谁的手里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这张卡片人物已经在孩子的心里。

第三,家长要关注卡片的来源和去向。如果孩子很喜欢某一类卡片,家长可以将其作为小礼物送给孩子。之后约定,绝对不可以带到同学面前炫耀。为了监管孩子,家长还要时常陪孩子一起了解卡片上的人物,同时梳理一下卡片是否齐全。如果发现孩子卡片出现了异样,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了解卡片的来历和去向,适时引导教育孩子,将孩子的“小心思”扼杀在摇篮中。

总之,对于孩子集卡现象家长不能忽视。一旦出现,家长要拿出时间和耐心,陪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听音乐看书讲故事……通过注意力转移的方式,陪孩子一同寻找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和呵护下健康成长。

策划:娄雪

编辑:付磊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