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智能化發展提速

(文/張家棟 編輯/婁兵)自2016年開始,Waymo、Uber等企業對于智能駕駛功能的路測,讓汽車行業倍感壓力,但同時也開啟了智能駕駛功能的全面發展,而随着越來越多車企與技術廠商的下場,智能駕駛的爆發,也更早于産業的電動化轉型節點,成為了市場追随的主流方向。

然而在2019年,智能駕駛功能突遇寒冬,連續多年的北美CES與中國CES上,盡管智能網聯始終是行業關注的重點,但汽車廠商們對智能駕駛功能展示的熱情卻明顯出現降溫。

在特斯拉等高調宣傳“自動駕駛”功能的産品一次又一次的事故面前,社會對于智能駕駛技術安全的讨論以及定義,包括環境和法律法規在事故責任上的判斷,都讓智能駕駛的發展遭遇重大瓶頸。

但近年來,汽車産業電動化的迅速發展,再度為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由于電動化在整車電控以及晶片等硬體層面的更高需求,再加上車路系統、近程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的持續推進,智能化也再一次成為與電動化同價值協同發展的行業方向。

在3月25-3月27日的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首日會議完全由智能化作為發展主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指出,未來的汽車将是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的基本單元,而移動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汽車變革交融和互動,為未來汽車的電動化、綠色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基礎和豐富的使用場景。

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智能化發展提速

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則認為:中國汽車行業已經在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中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未來市場決定勝負的關鍵,仍在于依托智能網聯技術的下半場。

單車智能化急需規範

雖然業内已經普遍達成共識,在目前單車算力有限的狀态下,想要提升智能駕駛高階推廣隻能依托于V2X(車用無線通信)技術。不過,從車路雲一體化下的基本條件來看,單車的基礎智能安全配置保障,将成為實作下階段智能駕駛的必要條件。

目前,乘用車在L2級别的智能駕駛已經實作了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據統計,2021年售出的乘用車中,有22.2%裝備了L2 級及以下的自動駕駛系統,自适應巡航(ACC)、自動緊急制動(AEB)、車道保持系統(LKS)、自動泊車(APA)等技術已經實作廣泛上車應用。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會議上建議:提倡将AEB作為标配功能。理由為AEB能夠大幅度地降低道路交通上因司機未注意而撞上車的可能性,道路交通安全的死亡和傷亡人數會大幅度下降。

同時,美國已有20家車企簽下協定,表示将在2022年9月前将AEB作為在美銷售車型的标準配置。一如歐盟曾經在ESP(電子穩定程式)上的推進,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強制規定,将有助于市場實作一緻化管理。

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智能化發展提速

不過,基于市場現狀來看,車企在AEB技術上的參數調校、車輛感覺傳感器的使用上,均存在差異性,是以推進AEB全面上車的前提,仍需要監管機構與車企共同制定測試場景與技術規範。

而對于智能駕駛所涵蓋的各個技術應用,也同樣需要規範化的制定來統一車企的技術方向。盡管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在會上表示,小鵬的NGP裡程滲透率已經達到62%,甚至在2026年便能夠有相對應的高階産品落地,但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單個車企的快跑,并不能幫助市場有效地快速發展。

V2X将成根基

本次會議上,車路雲協同的發展根基V2X技術再次穩固其基石地位。近年來,在5G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資料分析能力的不斷堆疊下,國内已經成立16個城市智能設施試點以推進“雙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城市建設。

以首批試點的北京經開區為例,目前示範區已經基本完成了2.0階段的建設,在60平方公裡範圍内,已經實作 332 個數字化智能路口基礎設施全覆寫。常态化開展測試和商業化服務的各類進階别自動駕駛車輛約300輛,并在車端實作了車路感覺資料的實時融合,路側能力提升,使自動駕駛車輛安全備援得到實踐驗證。 截至目前,先行區已經累計發放乘用車号牌147張,無人車編碼86個,卡車号牌4張,累計測試裡程超過了400萬公裡。在應用場景商業化方面,已經開放了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商業化試點,累計服務人次超8萬。

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智能化發展提速

但在先行區的探索下,制約“雙智城市”建設的主要原因也逐漸展現,即路側覆寫率和車端滲透率達不到要求。其中,路側覆寫率主要是指城市道路的十字路口和重要的危險路段是否安裝 V2X 裝置,車端滲透率則是指車輛能否實作智能網聯的輔助駕駛。

如果雙側覆寫率均無法實作大幅提升,那麼基于通信傳遞的車路、車車之間便無法實作互聯與資訊回報,高階智能駕駛自然也無從談起。這意味着,在車路雲一體化的前提下,未來車企、軟體公司、晶片公司、網際網路公司注定将在智能網聯化的道路上協同發展并産生跨界合作。

此外,類似于在車側的智能化技術規範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孔磊在試行後指出:無論是能源互聯車路協同計算,還是智慧城市的資訊互動,這些都涉及到标準物體問題,如果标準不統一,資料将無法實作互聯互通,會降低車路雲一體化平台的支撐作用。路權配置設定體系等安全規則與體系也需要随着智能汽車的打造而出現相應轉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