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真正需要做的檢測是這2個,這4種是智商稅,别再被忽悠了

自從有了娃,我們發現跟孩子有關的各種檢測好像也多了起來,什麼鉛含量檢測、微量元素檢測、骨密度檢測,甚至還有什麼天賦基因檢測。

這些檢測到底有沒有用?哪些必須要做,哪些是智商稅?我們今天就來扒一扒。

孩子需要做的檢測

鉛含量檢測

嬰幼兒時期孩子進入“口欲期”,時常會把一些小玩具、随手拿到的東西放到嘴裡,再加上空氣污染嚴重,可能會引起孩子鉛中毒。

而兒童鉛中毒的發展過程是非常緩慢的,早期的臨床表現也僅僅是腹痛、多動、學習成績差等,并沒有太多特異性。

但是,鉛對兒童神經系統的損害常常難以逆轉,國外大量研究表明,兒童血鉛水準每增加100μg/L, 相關的IQ值下降1~5分。也就是說,鉛真的會讓孩子變笨!

是以,鉛中毒的篩查很重要,建議做。

孩子真正需要做的檢測是這2個,這4種是智商稅,别再被忽悠了

25-羟基維生素D含量檢測

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在鈣攝入滿足鈣需求的前提下,維生素D含量不足,那鈣吸收的比例就會下降,孩子的鈣積累也會受到影響,進而造成缺鈣的狀況。

在孩子2歲以前,給孩子補維生素D會有醫生的提醒,但2歲過後,很多家長都會忽略這事,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缺維生素D很嚴重,但家長還是按照日常的量來補充,這也是不夠的。

是以,做25-羟基維生素D含量檢測來篩查孩子體内的維生素D含量很有必要!

除了這兩種,還有一些正常的體檢項目,比如身高體重,3歲以後的視力、聽力以及牙科檢查都是需要的。

非必要不用做的檢測

微量元素檢測

2013年《關于規範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的通知》中明确,不宜将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的普查項目,各類醫療機構不可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孩子真正需要做的檢測是這2個,這4種是智商稅,别再被忽悠了

但是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測,而有些家長也抱着“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總想給孩子做一做,補一補,才比較放心。

目前常見的微量元素檢測方式有:血液檢查,頭發檢查,夾手指等。

而人體内的微量元素存在于身體的各個部位,并不僅僅存在于毛發或血液中,且很多營養素在毛發和血液中的含量很低,是以這些檢測結果不能反映體内微量元素的真實水準,沒什麼參考價值。

幽門螺旋杆菌檢測

大陸50%的人都患有幽門螺杆菌,是以很多家長都想給孩子去做幽門螺杆菌檢測。

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沒有出現消化性潰瘍,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一級親屬中有胃癌,家人檢查出幽門螺杆菌,反酸,燒心,口臭,腹痛等症狀的話,是不需要去做幽門螺杆菌檢測的。

孩子真正需要做的檢測是這2個,這4種是智商稅,别再被忽悠了

骨密度檢測

骨密度檢測通常是用于中老年人發現骨骼病變和骨質疏松的,是以對于發育正常的孩子來說,做骨密度檢測沒有實際意義。一方面,目前國際上并沒有關于兒童骨密度檢查的臨床診斷标準,僅憑骨密度的檢測結果,不能作為寶寶缺鈣的依據。另一方面,孩子的骨骼仍然在發育過程中,骨骼本身鈣化不完全,骨密度檢查的測定值很多都偏低,但屬于生理現象。

臨床上,一般隻有當孩子出現複發性骨折、骨骼畸形、地中海貧血、普通射線檢查提示骨質疏松等情況時,才需要做骨密度檢測。

天賦基因檢測

近年來,有些公司推出了“天賦基因檢測”,據說能夠檢測出孩子的天賦,幫助家長提早知道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助于家長“定向培養”。

莫言的父母沒有檢測出他有作家天賦,他成為了作家;郎朗的父母沒有檢測出他有鋼琴家的天賦,他成為了鋼琴家。

很久以前有關“狼孩”的故事,很多年齡稍大點的家長都聽過,當一個孩子遠離人群,在狼群中長大,他有身為人的基因,但是所有的行為習慣,甚至語言都是狼性。

僅僅靠基因去推測孩子的天賦是很不負責任的,每個孩子的發展,有先天因素,後天環境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目前大陸的基因檢測技術是用于疾病篩查的,跟天賦沒有關系,隻是孩子某個時間段的發育行為的節點。

過于信賴所謂的“天賦基因檢測”,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本身這項檢測就是片面、不可信的,再根據這樣的結果去教育孩子,發展孩子的“天賦”,有可能會違背孩子的本性,限制孩子本來的發展。

孩子真正需要做的檢測是這2個,這4種是智商稅,别再被忽悠了

每個孩子的成長路上,家長都想要達到最好,但是怎樣對孩子是好的,順其自然,不要過分依賴一些機構所謂的“檢測”,養育孩子,不要過分焦慮,去正規醫院,注意正常檢查即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