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遇到難題就急躁,家長該怎麼辦?

2022年1月26日,菁kids創始人Toni與北京市私立彙佳學校的校長李豔麗進行了一場線上對話,這是“Toni問校長”系列直播的第5場。

本次直播的主題是“2022寒假、春節怎麼過?”

在直播過程中,Toni與李校長就家長們關心的問題也進行了探讨與答疑,直播精華整理如下:

孩子遇到難題就急躁,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遇到難題就急躁,家長該怎麼辦?

Toni:有觀衆問“我的孩子10歲了,遇到難題就很急躁,家長該怎麼辦?”

李豔麗: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性格會有些不太一樣,可能在國小低年級的時候,他對家長依賴性很強,家長會覺得孩子相對比較聽話。

一二三年級,家長基本上覺得孩子感覺學校很有樂趣就可以。到四年級以上,家長就開始對學習成績越來越關注。其實當家長要成績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你關心的不是我,是分數。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出現這種不同的情緒,尤其是現在孩子有點早熟,到五六年級的時候就有一點青春期的現象,這種情況下,他有情緒的波動其實是很正常的。

關鍵是家長不能跟孩子一樣,因為我們畢竟是成人,是以當情緒出現的時候,最重要就是要控制情緒,如果有沖突的時候,不要當面去批評孩子,不要起正面的沖突,更多的可能是要讓孩子去學會冷靜,學會自己去反思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幫助他去科學地引導,我覺得這點很重要。IB裡邊特别強調我們要做一個反思者,其實我們也是時常讓學生去不斷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哪些方面是不妥當的。

與人相處,應該怎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與人交流,什麼是正确的交流方式,什麼樣的交流方式能夠解決問題,我覺得這些是讓孩子逐漸學會的,也不用那麼着急,每個孩子性格不一樣,家長就得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孩子,要有一定的個性的方法。我們經常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夠解決問題。

Toni:這位媽媽已經給出了reflection,她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走神兒,然後她會催他。我自己也在讀心理學和育兒方面的書,就是說我們其實不能老催孩子,而且我們不能盯孩子背後,老覺得他是哪錯了,這是很可怕一件事情,孩子總覺得有一雙眼在盯着自己,他的急躁很有可能是對這種緊張和壓迫感的一種反應。

我建議如果您覺得孩子老走神,在他做作業之前跟他做一個約定。孩子的注意力實際上是沒有那麼長時間的,您不能期待他一直全神貫注地做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作業,應該把他的時間分割成10分鐘、15分鐘,然後完成其中的一個小的項目休息一下,把他走神的時間放在可以走神的時間裡去走神,這也是我們現在非常流行的“番茄工作法”。

您一定要控制自己不要坐在孩子的背後催他說别走神,因為那個時候咱們反過來想一想,我們自己在幹事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在我們身邊催着說幹事,我們也會很暴躁。

李豔麗:我在學校裡面特别提倡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這種自我管理和規劃能力,包括他自主學習的能力。其實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家長不可能永遠坐在旁邊,提醒他要快一點。而且重複的語言對孩子說的太多了以後,他會處于一個屏蔽的狀态,他已經習慣了你這麼說,這樣的話是起不到讓他快點寫完作業的作用。

剛才您提的我也很贊成,一定讓孩子形成一個好習慣。做一件事情之前自己要想好,做這件事情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就要在這個時間内完成,完成了以後,家長可以對孩子有認可,及時給一個正向的回報。

所有孩子都希望獲得正面的激勵,而不是負面的資訊。

孩子遇到難題就急躁,家長該怎麼辦?

Toni:對這位媽媽,我還有一個建議:您可以不要盯着孩子寫作業,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您也告訴他您要讀書,或者是做一件自己的事情可以陪着他一起來做,尤其是國小階段的孩子,這個方法是很有用的。

在我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我會跟孩子說,你不要老看電子螢幕,她反問了我一句:“為什麼你總是在看手機?”我說我是在工作,因為的确是可能會有工作帶到家裡面。後來我先生就提醒我,他說其實這跟孩子說不通的,因為她隻看到你在看手機,對于她而言手機就是一個好玩的東西,是以你不能讓她在做作業的時候,你看着手機告訴她你在工作。

是以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分心的話,我的建議是對于國小階段的孩子,你可以跟孩子做一個約定,媽媽跟你一起,我不看你做作業,我做我自己的事情,我專心緻志地讀書讀15分鐘,你做作業做15分鐘,比方說15分鐘我要讀完多少頁,然後你15分鐘要完成多少作業。就讓他感覺更有趣一點,有一個陪伴的感覺。

前段時間我采訪了另外一位校長,他有一點講得很好,他說我在教孩子的時候,把自己也當成一個孩子,我讓他們感覺到平等,我覺得這是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學習的。

李豔麗:其實這種情況可能很多孩子都會出現,我覺得也要個性化地去分析。有些孩子可能是作業的題目他不太會做,就東張西望耗時間。這種情況下家長要了解孩子到底哪點存在困難,可能要給他一定的幫助。另外一種孩子也有這種故意拖拉的情況,比如說他知道如果我很快把這個作業做完了,家長會給我第二本甚至更多作業來寫,這樣的話我就不如慢點做。

Toni:對您講這點特别重要,真的是有不同的情況。

我女兒曾經在快進入青春期的時候,跟我講過一件事情,因為我也想輔導她的功課,然後她就說我隻想你做我的媽媽,不想你做我的老師。

我們其實做父母的要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裡,不要老想着我能輔導你,我就輔導你,這件事讓我深省了很久,因為這兩個角色是不一樣的,其實她不希望我來評判她,做媽媽是愛她的,可能做老師的時候你可能會判斷她的學術好壞,她不想我把關于學術的評判帶到生活當中。

從那之後我就特别注意這件事情,如果我輔導不了,哪怕是我輔導得了,我也不輔導了,去找朋友或者找老師來輔導他,這樣更有利于我們的關系。

Toni:我們又收到一個家長的問題,她說請問一下作為全職媽媽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怎麼辦?

我可以來回答,因為我的讀者大多很多都是全職媽媽,我首先想要告訴您,您不是孤獨的,這是很多全職媽媽面臨的一個問題,請相信我們也是可以解決的。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全職媽媽的根源是找不到控制不住情緒的原因,就是這種價值感的喪失,因為你可能在一定程度是非常忙的。你要忙着孩子,要忙着家務,忙着所有的事情,但是實際上你的這種忙是不被社會甚至不被自己的家人所看見的。

我覺得如果可以的話,一定要找一些兼職的事情。如果精力能夠分散出來的話,盡量雖然全職,但不要沒有事情可做,不要隻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和家裡,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社會關系,一定要有自己的圈子。當人有了社交,有了社會關系的支撐的時候,你感覺不是孤獨的,你是有人可以分享的,這是第一步。

就是說一定得想辦法做事情,做事情有兩種,一種是找一份工作,當然因為要照顧孩子的話,兼顧一個非常忙的全職工作不現實,但是現在有很多可以做兼職的自由職業,比方說可以寫作,可以做自媒體,甚至可以拍視訊,這是可以尋求一些有社會價值,也有一些經濟報酬的工作。

另外一種接觸社會和建立關系的方法,是可以去周圍的一些慈善組織志願機構做志願者幫助他人,你會發現當你開始給予的時候,你會獲得更多的友誼、關心和支援。

價值不僅僅是以錢衡量的,它一定是以更多的社會和人的認可來衡量,希望我這樣的回答能對您有一點幫助,是以我們就行動起來,從建立小的走出家裡小圈子開始,從做事情開始,讓自己的情緒健康起來。

如果您真的是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地步的話,我建議一定要去看心理醫生,因為我是一個雙向情感障礙患者,我也是一個心理健康的倡導者,就是說哪怕你是一個健康的人,也該定期去看一看心理咨詢顧問,他相當于您的精神和靈魂上的按摩師,我們身體累了會去找按摩師,心情累的時候也應該找專業的人來給我們一些幫助。

李老師您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

李豔麗:因為我們身邊也有不少是這種全職媽媽,我覺得有的家長做得特别的好,也許可以借鑒。她們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實,并不是所有精力都在孩子的身上,她會利用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去參加一些讀書會,或者參加一些插花、唱歌的俱樂部或者比較有意義的一些活動,找到自己可以歸屬的一個小的團隊,包括去做一些體育鍛煉等等。其實我覺得家長都可以去嘗試一下,這樣的話你的眼睛可能不隻是盯在孩子身上,可以轉移一下自己的焦慮。在這個和大家的這種運動或者交流的過程中,你就可以感到自己的價值感。

在我們學校,有很大一批家長她們生活過得是非常潇灑的,有時候還做一些服裝秀什麼的,我覺得這些全職媽媽的生活是令我們很羨慕的,關鍵是我們怎麼樣去想,一定不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我覺得自己去發現自己的生活的價值,這一點是比較重要的。

現在也有很多家長在學習怎麼樣去做家庭教育,會聽一些講座或者學習一下,學了以後可能馬上用得到,你也會感覺到我的時間還是有一些價值的,能夠有從中有所收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