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要輸給不聽話的孩子們?

孩子不聽話?太難管教?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因為父母沒有嚴格要求孩子。

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被稱為“國家之父”,深受美國人的愛戴。父母過世後,他就和比自己大4歲的哥哥一起生活。有一天,鄰居邀請他吃飯,因為父母過世得早,他沒有機會從家庭中學習到正确的禮節。在鄰居家吃飯的過程中接觸到很多禮節,令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人們在吃飯前,首先要做一個禱告,還要端坐着用餐,并且照顧其他吃飯的人,互相傾聽對方的談話。而他自己從來不分什麼地點與場合,根本不注意用餐習慣,與其他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喬治回去以後把在鄰居家的所見所聞仔細地記錄下來,包括使用餐具的方法、用餐過程中怎樣傾聽别人說話并做出回應,等等。從那時起,他總是把從别人那裡學來的道德規範記錄下來,并在現實生活中嚴格實踐。

喬治·華盛頓去世後,别人在整理他的遺物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小記事本,裡面記滿了他在生活中的道德标準,言行舉止,處理事情的方式,當然還包括善良、信用、友愛、責任、禮節等的重要性及現實中實施的方法。

喬治·華盛頓作為第一任總統,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當被群眾擁戴為第三任總統時,他卻沒有被權力所迷惑,推辭繼續擔任這一職位。正是因為他在日常生活中有嚴格的道德原則,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至今,他還是美國人的典範。

為什麼要輸給不聽話的孩子們?

越是名家越重視道德教育

無論曆史上的偉人,還是當今時代卓越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持有一項堅實的道德原則,身邊都有一個為他們樹立原則的人,比如愛迪生的母親、莫紮特的父親、海倫·凱勒的老師沙利文。

北韓時代,書香門第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時,都是以道德教育為中心的。當子女們讀完千字文後,緊接着就會讓他們學習《啟蒙篇》中的“九容”。

“九容”就是指一個人擁有健康身心應該具備的九種行為,其内容是“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意思是腳步穩重,不輕舉妄動,畢恭畢敬,目不斜視,不亂說話,不大聲喧嘩,不出怪聲怪音,昂首挺胸,不東倚西靠,頭腦清醒,從身心上嚴于律己,不卑躬屈膝、猥瑣,注意健康,神色莊重。這些看似非常簡單,但裡面卻包含了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态和高雅姿态的原則,還有對人的态度及自我價值。

北韓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儒生所尊崇的“九容”是“上天”制定的基本道理,這種禮節是避免人生憂患的“堡壘”。

粟谷先生在《啟蒙要訣》裡強調“九思”和“九容”,認為在學習文化之前,首先要明白人生道理。

如果一個人不願意去讀《國小》或《近思錄》等講解人生道理的書,那這個人将來就沒有好的品質,不能成為大人物。要想成為引領社會的人,就要從小重視道德教育,懂得應世之道。

北韓時代的人都是這樣把教育的重點放在了道德和價值觀上。是以我認為,要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成為受人尊重的上司者,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品德。

不聽話的孩子和手足無措的母親

我的一個學生結婚後,帶着她的孩子來看我。看着已為人母的她,我特别高興,是以想請她們吃飯。但是學生一聽說我要請她們吃飯,臉上就露出一副為難的表情,因為孩子非常偏食,不随便吃東西,于是學生就推托說下次再請。當我問及孩子喜歡吃什麼時,她說孩子不喜歡吃南韓菜,隻喜歡家庭式的西餐。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這一點還是可以了解的。于是,我們就去了年輕人經常去的學校附近的餐廳,學生向餐廳服務員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從做法到調料一一列出,并且千叮咛萬囑咐,一定要按她說的做。

“孩子對味道特别敏感,如果和平時吃的有一丁點兒不一樣,他馬上就會發現。每次吃飯就像打仗一樣。唉,老師,我就是這麼活着的!”

我在想,這樣的孩子以後怎麼上學,怎麼交朋友啊?因為擔心,我小心翼翼地征求她的意見:“從現在起訓練他的飲食習慣,你看怎麼樣?”就在這時,孩子突然使起小性來,因為他喜歡看的卡通片就要開始了,喊着要馬上回家。孩子的叫聲越來越大,周圍的人都在看我們。學生哄了孩子一兩次,孩子還是不聽話,弄得她滿頭大汗。我因為實在看不過去,借口去廁所暫時離開了。過了一會兒,我回來發現孩子安靜了下來。

“明天一定要給我買那個機器人啊。”

“好,好,明天一定給你買。”

但是孩子的吵鬧并沒有就此停止。定好的餐送來後,孩子掃了一眼,還沒吃就使勁搖頭。雖然學生不停地哄他,但是孩子還是連碰都不碰一下刀叉。孩子突然将餐具扔到桌子上,然後在地上打起滾來。

“哎喲,教授,實在對不起。别管他,您吃您的,孩子回家再給他吃就行了。”

但是,孩子在桌子之間跑來跑去,大聲喊叫,我根本就沒有辦法好好吃飯。學生卻顯得非常坦然。

“與其哄他,還不如随他的便,一會兒自己就好了。”她說。

做媽媽的都不管,我就更沒有什麼辦法了。最後我們稀裡糊塗地吃完飯,走出飯店的時候,學生說道:“這個年齡的孩子都這樣吧,能安靜地坐下來吃飯的有幾個啊?”

為什麼要輸給不聽話的孩子們?

父母們最大的誤區

最近,年輕父母們經常會說“孩子們都這樣”,我認為這是最嚴重的問題。

孩子開始能夠聽懂大人說話時,父母們就有一個要完成的“作業”,那就是要教會孩子規範和禮儀,即在公共場合遵守秩序,能為别人着想,有分辨對錯的能力,培養正确的價值觀,使孩子能夠與别人相處融洽,離開父母的懷抱也能很好地生活。

這樣的道德教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父母們會試圖用言語教訓和哄勸孩子,但是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不會完全按照父母的話去做。最後,父母們就輸給不聽話的孩子們,就像我的學生自我安慰那樣,以“孩子們都這樣”、“長大了就會好了”等借口進行自我安慰。明明知道孩子們做的不對,但是多數人認為沒有必要為了一些小問題苛刻地對待孩子,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現今社會的子女教育主要是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即尊重孩子的意識,最大限度地開發孩子的能力,這是21世紀的教育方向。但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并不是一切都順着孩子的意願。比如,我們可以了解孩子因為和朋友吵架而産生讨厭朋友的情緒,但是不能放任孩子去打或罵自己的朋友。母親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情,使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同時一定要教導孩子“完全随着自己的情緒做事是不對的”。

隻要是孩子想做的,就無條件讓孩子去做,這也是非常危險的。當孩子們說“這個不好弄,我想再試試别的”時,父母應該對孩子說:“雖然感覺煩,你再稍微忍耐一下,試試看好嗎?”要讓孩子們知道,做好任何事都需要不斷地努力。

為什麼要輸給不聽話的孩子們?

年輕的父母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孩子的好朋友,是以他們不會樹立權威,強求孩子們無條件聽從他們的話。其實,樹立權威與道德教育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多年輕的父母會把它們混為一談,害怕拉開與孩子的距離,是以不能嚴格地遵守原則和标準。如果您也是那樣的父母,請您認真想想,成功人士為什麼會有不同于别人的道德原則?古代名家為什麼會那麼重視道德教育?

所有的孩子生來就是違反世間規則的,因為他們極其忠實于本能,不可能知道大人們制定的規則。過去也好,現在也好,特别“聽話”的孩子反而令人擔憂。但是成功人士或名家們的父母并沒有屈服于不聽話的孩子,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一味地順着孩子的意願去做,就是毀了孩子,是以對孩子會堅決地嚴格要求。如果您真的愛您的孩子,您也要這麼做,那才是稱職的父母應該做的。

◎本文内容搜集整理于網絡,不代表本公衆号贊同和對其觀點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