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要输给不听话的孩子们?

孩子不听话?太难管教?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孩子不听话多半是因为父母没有严格要求孩子。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被称为“国家之父”,深受美国人的爱戴。父母过世后,他就和比自己大4岁的哥哥一起生活。有一天,邻居邀请他吃饭,因为父母过世得早,他没有机会从家庭中学习到正确的礼节。在邻居家吃饭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礼节,令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人们在吃饭前,首先要做一个祷告,还要端坐着用餐,并且照顾其他吃饭的人,互相倾听对方的谈话。而他自己从来不分什么地点与场合,根本不注意用餐习惯,与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乔治回去以后把在邻居家的所见所闻仔细地记录下来,包括使用餐具的方法、用餐过程中怎样倾听别人说话并做出回应,等等。从那时起,他总是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道德规范记录下来,并在现实生活中严格实践。

乔治·华盛顿去世后,别人在整理他的遗物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小记事本,里面记满了他在生活中的道德标准,言行举止,处理事情的方式,当然还包括善良、信用、友爱、责任、礼节等的重要性及现实中实施的方法。

乔治·华盛顿作为第一任总统,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当被民众拥戴为第三任总统时,他却没有被权力所迷惑,推辞继续担任这一职位。正是因为他在日常生活中有严格的道德原则,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至今,他还是美国人的典范。

为什么要输给不听话的孩子们?

越是名家越重视道德教育

无论历史上的伟人,还是当今时代卓越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持有一项坚实的道德原则,身边都有一个为他们树立原则的人,比如爱迪生的母亲、莫扎特的父亲、海伦·凯勒的老师沙利文。

朝鲜时代,书香门第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都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当子女们读完千字文后,紧接着就会让他们学习《启蒙篇》中的“九容”。

“九容”就是指一个人拥有健康身心应该具备的九种行为,其内容是“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意思是脚步稳重,不轻举妄动,毕恭毕敬,目不斜视,不乱说话,不大声喧哗,不出怪声怪音,昂首挺胸,不东倚西靠,头脑清醒,从身心上严于律己,不卑躬屈膝、猥琐,注意健康,神色庄重。这些看似非常简单,但里面却包含了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态和高雅姿态的原则,还有对人的态度及自我价值。

朝鲜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儒生所尊崇的“九容”是“上天”制定的基本道理,这种礼节是避免人生忧患的“堡垒”。

粟谷先生在《启蒙要诀》里强调“九思”和“九容”,认为在学习文化之前,首先要明白人生道理。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去读《小学》或《近思录》等讲解人生道理的书,那这个人将来就没有好的品质,不能成为大人物。要想成为引领社会的人,就要从小重视道德教育,懂得应世之道。

朝鲜时代的人都是这样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道德和价值观上。所以我认为,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成为受人尊重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品德。

不听话的孩子和手足无措的母亲

我的一个学生结婚后,带着她的孩子来看我。看着已为人母的她,我特别高兴,所以想请她们吃饭。但是学生一听说我要请她们吃饭,脸上就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因为孩子非常偏食,不随便吃东西,于是学生就推托说下次再请。当我问及孩子喜欢吃什么时,她说孩子不喜欢吃韩国菜,只喜欢家庭式的西餐。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这一点还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我们就去了年轻人经常去的学校附近的餐厅,学生向餐厅服务员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从做法到调料一一列出,并且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按她说的做。

“孩子对味道特别敏感,如果和平时吃的有一丁点儿不一样,他马上就会发现。每次吃饭就像打仗一样。唉,老师,我就是这么活着的!”

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以后怎么上学,怎么交朋友啊?因为担心,我小心翼翼地征求她的意见:“从现在起训练他的饮食习惯,你看怎么样?”就在这时,孩子突然使起小性来,因为他喜欢看的动画片就要开始了,喊着要马上回家。孩子的叫声越来越大,周围的人都在看我们。学生哄了孩子一两次,孩子还是不听话,弄得她满头大汗。我因为实在看不过去,借口去厕所暂时离开了。过了一会儿,我回来发现孩子安静了下来。

“明天一定要给我买那个机器人啊。”

“好,好,明天一定给你买。”

但是孩子的吵闹并没有就此停止。定好的餐送来后,孩子扫了一眼,还没吃就使劲摇头。虽然学生不停地哄他,但是孩子还是连碰都不碰一下刀叉。孩子突然将餐具扔到桌子上,然后在地上打起滚来。

“哎哟,教授,实在对不起。别管他,您吃您的,孩子回家再给他吃就行了。”

但是,孩子在桌子之间跑来跑去,大声喊叫,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好好吃饭。学生却显得非常坦然。

“与其哄他,还不如随他的便,一会儿自己就好了。”她说。

做妈妈的都不管,我就更没有什么办法了。最后我们稀里糊涂地吃完饭,走出饭店的时候,学生说道:“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这样吧,能安静地坐下来吃饭的有几个啊?”

为什么要输给不听话的孩子们?

父母们最大的误区

最近,年轻父母们经常会说“孩子们都这样”,我认为这是最严重的问题。

孩子开始能够听懂大人说话时,父母们就有一个要完成的“作业”,那就是要教会孩子规范和礼仪,即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能为别人着想,有分辨对错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孩子能够与别人相处融洽,离开父母的怀抱也能很好地生活。

这样的道德教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父母们会试图用言语教训和哄劝孩子,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话去做。最后,父母们就输给不听话的孩子们,就像我的学生自我安慰那样,以“孩子们都这样”、“长大了就会好了”等借口进行自我安慰。明明知道孩子们做的不对,但是多数人认为没有必要为了一些小问题苛刻地对待孩子,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现今社会的子女教育主要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即尊重孩子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能力,这是21世纪的教育方向。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并不是一切都顺着孩子的意愿。比如,我们可以理解孩子因为和朋友吵架而产生讨厌朋友的情绪,但是不能放任孩子去打或骂自己的朋友。母亲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心情,使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同时一定要教导孩子“完全随着自己的情绪做事是不对的”。

只要是孩子想做的,就无条件让孩子去做,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当孩子们说“这个不好弄,我想再试试别的”时,父母应该对孩子说:“虽然感觉烦,你再稍微忍耐一下,试试看好吗?”要让孩子们知道,做好任何事都需要不断地努力。

为什么要输给不听话的孩子们?

年轻的父母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所以他们不会树立权威,强求孩子们无条件听从他们的话。其实,树立权威与道德教育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多年轻的父母会把它们混为一谈,害怕拉开与孩子的距离,所以不能严格地遵守原则和标准。如果您也是那样的父母,请您认真想想,成功人士为什么会有不同于别人的道德原则?古代名家为什么会那么重视道德教育?

所有的孩子生来就是违反世间规则的,因为他们极其忠实于本能,不可能知道大人们制定的规则。过去也好,现在也好,特别“听话”的孩子反而令人担忧。但是成功人士或名家们的父母并没有屈服于不听话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一味地顺着孩子的意愿去做,就是毁了孩子,所以对孩子会坚决地严格要求。如果您真的爱您的孩子,您也要这么做,那才是称职的父母应该做的。

◎本文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和对其观点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