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床的董奶奶非要去上班”初次忘記,請多關照!

#健康夜話#

“10床的董奶奶非要去上班”初次忘記,請多關照!

1

經由失憶、失智到失語,阿爾茨海默病侵擾了很多老年人的健康。在神經内科門診,我們認識了董奶奶。

“董奶奶,您今天早餐吃了什麼?”診室裡,齊大夫打開電子病曆,準備輸入問診内容,可董奶奶眼神愣愣的,半天沒有回應。和上次她來時那笑意盈盈的樣子相比,已是截然不同。

在齊大夫給董奶奶檢查記憶力時,她突然将桌子上的東西都推到了地上。一旁的陳爺爺趕緊蹲下來,将東西都撿了起來。

“她最近情緒不好,總愛發脾氣,也不太認得我們了,跟她反複講也沒用。”陳爺爺的語氣顯得很平靜,就像是在講述日常生活裡的柴米油鹽一樣。齊大夫卻深深懂得,每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屬,不僅要照顧患者的日常起居,還承受着無休止的鬧騰甚至怨恨,很多家屬都會在門診裡大倒苦水,但陳爺爺卻如此平靜。

“10床的董奶奶非要去上班”初次忘記,請多關照!

2

齊大夫決定将董奶奶收入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在征求家屬意見時,陳爺爺的表情依舊平靜,但那一刻,我仿佛看見他紅了眼眶。老兩口已經攜手相伴半個世紀,孩子們都有各自的家庭和事業,隻有第一次就診時陪伴着董奶奶,往後多次複查,都是陳爺爺一人陪着。

第二天一早,神經内科病房的走廊裡一陣騷動。有人議論着說:“10床的董奶奶非要去上班!”

我們趕忙跑到病房,看到董奶奶顫顫巍巍地挪着步子,堅持要出去。她嘴裡不停地喃喃自語:“人呢?這都到8點了,我該去交班了。”

記憶錯亂也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常見症狀。董奶奶可能覺得自己生活在以前的時空裡。這些患者就像是被時光抛下的人,跟這個生活了幾十年的世界越來越陌生。

“10床的董奶奶非要去上班”初次忘記,請多關照!

3

當天中午,趁着來送午飯,陳爺爺向齊大夫詢問董奶奶的情況。汗水浸濕了他的衣襟,陳爺爺還微微喘着粗氣。

聽說了上午的事情後,陳爺爺輕輕歎了口氣,說:“她退休前是護士長,住院前就總是把家裡的卧室當護士站。我們勸了又勸,說了又說,才算明白點。可能一到醫院,又想起以前的日子了。”

我恍然大悟,董奶奶口裡說的“8點交班”原來是這個意思。她以為自己還在醫院上班,眼看着時間一點點流逝,自己的工作還未完成,害怕耽誤醫生查房,情緒才會有這樣的變化。

回想起董奶奶當時急躁又無助的表情,我心裡泛起了酸楚:幾十年的護士工作對她來說,早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10床的董奶奶非要去上班”初次忘記,請多關照!

4

談話結束,陳爺爺正要離開辦公室,卻突然停住腳步,轉身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地問:“大夫,我老伴這病還有得治嗎?”

齊大夫一時語塞,停頓片刻後回答:“我們一定盡全力延緩疾病的發展,盡量提高她的生活品質。”

陳爺爺聽明白了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哽咽了起來,說:“一起過了大半輩子,現在連我是誰都不記得了。我也沒有其他想法,隻想陪着她,一起走到底。”

醫院走廊裡并不明亮的燈光,照着陳爺爺蹒跚而去的背影。我們瞬間有了深深的無力感,縱使醫生有着天大的決心和信念,我們能做的終究還是有限。

董奶奶是不幸的,晚年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但也是幸運的,有一直陪伴着她的陳爺爺,至少這一路上并不孤單。

董奶奶出院那天,老兩口互相依偎着,走在林蔭道上。午後的陽光透過樹葉灑了下來,照在他們身上……面對疾病,我們能做的除了診治,還有安慰和陪伴。如此,生命才有寬度,醫學才有溫度。

來源:《叙事醫學》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張景晨 鄒彤 田靖

策劃:譚嘉 餘運西

主播:梁婧

編輯:餘運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