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司最紅的主播是董事長

這裡是非虛構寫作微信公衆号【真實故事計劃】(公衆号ID:zhenshigushi1),每天一個打動人心的真實故事。歡迎關注及投稿。

公司最紅的主播是董事長

新冠疫情打亂了57歲的女企業家陳亞忠的退休計劃。陳亞忠自16歲起經營起來的茶廠,曆經市場淘汰、企業擴張,在疫情收緊消費的大環境下遭遇新坎。她不得不轉身留駐,在茶廠穩住局面。

躬身入局

3月下旬,坐落于高黎貢山腳下的騰沖市天氣晴朗、氣候暖和,正是茶樹發芽,采春茶的好時候,茶山上一片綠油油的新春景象。

陳亞忠今年57歲,是騰沖市十六家茶廠、一家茶博園、一處茶交流中心的創始人、董事長。

2012年起,陳亞忠的茶廠就在多個網購平台鋪開了網店。盡管網絡銷售成績一直不溫不火。茶廠是傳統企業,在疫情來臨前,依托旅遊和實體店賺取主要收益,在年歲好的光景,陳亞忠對網絡管道銷售量的多少态度從容。

如果不是2020年的疫情,陳亞忠可能已經退休了。

2015年以來穩中升高的雲南茶園總面積,2020年增長勢頭首次下降,疫情的影響全面深刻。2020年3月,在疫情對雲南旅遊業産生嚴重、持續的斷流影響後,陳亞忠和同僚決定在抖音電商開通店鋪,并通過抖音号@老茶人開始直播。當時,陳亞忠的茶廠在騰沖市内開設的4家門店不得不砍掉兩個,隻留下市區和機場兩家門店苦苦支撐,旗下經銷代理商的日子也随着當地旅遊業蕭條而變得不好過,難以給茶廠帶來太多幫扶。

這種情況下,網絡成了唯一有求生機會的通路。一開始,茶廠的直播間效仿當時流行的模式,從茶廠内部找到一名長相俊俏的年輕姑娘擔綱主播。但很快,茶廠的人們發現這種直播效果并不好,常常開播時靠平台的傾斜聚集了100多人,播着播着,人群一點點散去,到直播中途就僅剩幾個圍觀觀衆。陳亞忠後來嘗試過雇傭專業團隊,但十多個人的團隊播了一個多月,除了進行抽獎活動時人群會短暫聚集,其他時候直播間一樣門可羅雀。

一來二去,陳亞忠決定躬身入局,自己接過主播的活兒。她并不熟悉在抖音電商直播這種新鮮模式,但她有故事可以說,說自己的創業故事,也講跟茶葉、茶文化有關的故事,隻要這些故事能把人留在直播間,他們就有帶貨賣茶葉的餘地。

公司最紅的主播是董事長

圖 | 陳亞忠在直播

剛開始的時候,收益并不高。辛辛苦苦播上五六個小時,營業額也僅有兩三千元。下播之餘,陳亞忠偷偷去看其他賣茶人的直播間,想學點直播技巧,卻失望而歸,索性不再看,決定像三十年前白手起家一樣,靠自己摸索着走一條路。

陳亞忠的兩次弄潮

自年少時,陳亞忠就不是守舊的人。陳亞忠出生于騰沖群山裡的一個小村莊,祖父是制茶匠,父親軍人轉業後,也回到山裡守着茶樹謀生。

陳亞忠起家的地方,在騰沖新華鄉的大擺田村辦茶廠。1983年之前,陳亞忠在這家辦茶廠打工,負責給廠裡的勞工做飯,她總是利落地做好飯,剩下的時間,就在廠裡制茶。她的爺爺和父親都會制茶,每次同僚有制茶的工作,同僚都會把她調過去。沒過多久,因為連年虧損,茶廠承包人跑路。發不出工資,勞工們紛紛離開。陳亞忠不忍看着茶廠敗落,也為了自己的前途,決定留下來,一個人制茶賣茶,艱難維持茶廠。1983年,茶廠允許買賣,她開始考慮把茶廠買下來。

那一年她18歲。村集體建設茶廠時一共欠下了4萬塊錢,原來的承包人走後村裡收不到承包費還不上欠款,村裡答應,隻要陳亞忠能把這筆錢拿出來,就把茶廠給她。

為了辦理貸款,陳亞忠一個人從村莊去了54公裡外的騰沖縣城。在陌生的城裡四處奔忙,找有關機構,一個月來來回回跑了7趟。後來,村裡和銀行商量後,同意給她擔保。貸款直接給了村裡,陳亞忠擁有了自己的那家茶廠。

公司最紅的主播是董事長

圖 | 第一家茶廠

1997年第二家分廠建起來之前,主要靠自己和丈夫制茶、賣茶,忙時雇上幾個人,即便條件艱苦,她也依然把曬茶地方掃的幹幹淨淨,一天能掃幾百遍。她在茶廠旁山坡上造了一間小木屋就是家。

除了經濟上的壓力,村裡人的嘲諷也落在她身上。同村的同齡姑娘,不是上學就是外出打工,每個人都在積累,隻有她早早背上債務。她不敢倦怠,生孩子的最後一刻還在工作,孩子是在茶廠出生的,沒有去醫院隻有接生婆。還沒出月子就工作是以落下了月子病。因為工作忙,孩子從小就獨立,三兒子六七歲就能自己做飯,最喜歡蕃茄炒雞蛋。

公司最紅的主播是董事長

圖 | 年輕時的陳亞忠

現在,她的家依舊緊挨着茶企總部,相距一百米,距離茶山六七分鐘的車程,她一有空就會去逛逛。企業做大後,她經常出差,不管去哪個城市,除了安排好的行程,她不喜歡吃喝玩樂。也不喜歡去朋友家吃飯聊天,“心靜不下來”,親戚家的紅白喜事她也很少到場,但會托人把錢送到。她覺得這是自己的職業病。

在茶山上,她卻能待上半天、整天。發呆時看着那些茶樹她仿佛能聽懂它們說話,樹齡多大,長勢如何,何時發芽,她都能聽得出。中午吃飯時,坐在茶樹下,拿出帶來的吃食,撿兩根樹枝當筷子,她心情就很好。

父親曾是軍人,生性正直喜歡關心國家大事,三十多歲離開軍隊才娶上媳婦,轉業後在村裡當幹部,負責管理村裡的茶業。60歲之後又守了二十年山。談到這,陳亞忠心中悲痛,父親在時,山上大樹很多,有人偷一棵,他都會去制止。父親去世後,沒有人願意守山,樹木經常被人偷伐,父親曾住過的小房子被人毀壞,還有人在附近埋了一片墳。

受父親影響,陳亞忠2003年開始就注重保護高黎貢山的古茶樹,不管企業多困難,每年都會拿出五十到一百萬做經費。開始直播後,她也持續推廣這個項目,隻要花六百多塊錢,就能認養古茶樹一年,不僅能獲得本棵茶樹産的一斤幹茶,還有認養證書,不定期提供圖檔、視訊,親自到場的認養者還能獲得落地接待服務,免費入住茶山酒店,吃特色茶餐。

公司最紅的主播是董事長

圖 | 挂牌保護的古茶樹

2011年,眼光深遠的陳亞忠買下一塊山坡空地,沒水沒電沒路,計劃打造“茶旅養生,三産一體”的茶博園。設計圖紙一改再改,她的壓力越來越大,頭發悄悄變白。2016年建成後,果然發展不錯,日流量能達到一千人次。還有人替她在騰沖市機場出去的路上立了一個指路牌:距高黎貢山茶博園9公裡。她很高興。

疫情後,外邊的人進不來,裡邊的人出不去,茶博園空了。原來裡邊的從業人員現在負責直播或是給貨品打包。與此相對,2018年之前電商營運部從業人員隻有6個,現在電商營運部接近30多人,還不包括倉庫發貨打包團隊。

即便茶博園沒人,陳亞忠也沒停下創新的腳步,她怕别人追上自己的步伐,每年都得加點新東西,一塊地,今年種點花,明年可能就變成草,給遊客新鮮感,“還要有點超前的東西,做企業永遠都在路上”。

疫情前,實體店幾乎占到企業銷售額一半。盡管這幾年困難,陳亞忠卻還是照常從茶農手裡收茶,她生長于斯,和村民是一衣帶水的關系,是有感情的。“做生意買賣關系那些人見好就收,(情況)不對就不要”,我們不是。

适應

陳亞忠在抖音電商的直播常常持續五個多小時,一場播下來,陳亞忠在說話喝茶間,常常連唇上的口紅都蹭掉大部分,顯出原本的唇色,略微發白。有時候為了一場直播確定資訊量地播到最後,她在直播接近尾聲時得下意識讓自己撐起精神。每當她這麼做時,她的身體會不自覺地輕輕靠在椅背上,開場時爽利的笑容也收斂了些,偶爾,她讓眼睛盯着虛處,讓口舌與頭腦在不打擾直播節奏的前提下,略微停頓、休息。

第一次在抖音電商做直播時,她站在直播間裡,不知道該對着哪裡說話,也不太好意思中途出去上廁所。彈幕裡有人抱怨買回來的茶被老鼠咬了,她不敢解釋,怕解釋後你來我往就像吵架,但下播後卻怎麼查也查不明白,晚上翻來覆去睡不着覺。

後來她才知道,因為當時消費者還不甚了解“老茶”,這造成了誤解。實際上,可以被稱為老茶的茶葉少則存放幾年,多則十幾二十年,包茶紙年久風化就容易出現破損,誤會由此産生。

從年輕人手裡接過直播鏡頭後,陳亞忠還是提着一根筋,擔心會說錯話。她還沒完全适應如何與消費者隔着螢幕交流。

公司最紅的主播是董事長

由于觀衆隻能用文字表達資訊,當他們開始在彈幕裡反映問題,有時候會因缺少關鍵資訊而産生誤解。三月下旬的一場直播,陳亞忠介紹了一款茶葉,因特殊的發酵工藝,不容易苦澀,适合不好苦味的消費者。彈幕裡,一個觀衆堅持說自己買到的茶葉苦。

到了晚上,那個消費者通過抖音私信要求退貨,想要詢問對方具體的情況,也沒有收到回答。通過查詢銷售記錄,茶廠的同僚發現,這名消費者買的是另一款茶,因為制作工藝不同,确實會有苦味。即使查明原因,最後那名消費者還是堅持退貨。

為了打開銷路,還有一些規則,陳亞忠隻能不停學習、适應。去年雙十一是直播氛圍最好的一天,但播着播着,突然被中斷了十分鐘,年後又發生過幾起類似的事件。至今提起那幾次中斷,陳亞忠仍會語氣焦急,仿佛回到當時。直播間的規則她還沒有完全摸清,團隊從業人員後來告訴她,可能是因為那幾次直播中,出現的“絕對化用詞”比較多,比如,非常、最、第一,這是廣告和直播的規則裡不被允許的,陳亞忠還沒學會和其他抖音電商主播一樣,自如地規避掉這些特殊的用詞。

面子問題也讓令她困擾,“你這麼大的一個董事長親自來直播,真的有點面子過不去。”

一想到自己在直播間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競争對手、朋友、員工看在眼裡,她就覺得不好意思。她問團隊的人,有沒有什麼按鍵,關掉後就能不讓身邊的熟人看到她的直播。從業人員幫她關掉同城顯示後,她又發現,隻要熟人關注她了,直播還是能被看到。身邊的人倒是自在,在陳亞忠開始直播之後,他們常有善意的玩笑,熟人見到她,揶揄着開她玩笑,表示自己是粉絲,常去直播間買茶,談到這裡,她似乎有些難為情,“管你買不買,謝謝你的鐵粉”。

去省裡開會,散會後同行的其他代表也會調侃:“明晚老茶人直播間見。”有時她也會在直播間裡看到茶業同行,ID後面跟着的電話号碼有時候她一看就知道是誰,但他們隻是看着,幾乎不在直播間發言,見面也不會提起看她直播的事。

更讓她不可思議的是,明明從沒提起過直播搭檔是自己兒子,兒子也很少露面,評論裡卻有越來越多人知道這件事,“網際網路時代不得了,我們的資訊、照片,他們到處都去翻,那些網友太厲害了。”陳亞忠感歎,現在和以前社會徹底不一樣了。

克服了一開始的不适應,陳亞忠回憶自己直播最大膽,心情最好是在去年雙十一前後。那時她剛剛和兒子固定搭檔,兒子強調真實,總是在直播前才趕到現場。借着雙十一熱度,當天在抖音直播九小時後達到1.4萬訂單量,所有人都很開心。

隻是後來發現,這樣的時刻并不是常态,而且随着時間推移,做企業時強調創新的陳亞忠越來越摸不清直播間該往哪個方向走。她感覺自己每天講的東西都差不多,擔心老粉看的沒意思,想創新又不知道該怎麼創新。

談到企業管理侃侃而談的她,聊到直播時卻經常提到“害怕”。

公司最紅的主播是董事長

交接

漸漸地,陳亞忠發現,直播間的“黑粉”變少了,遇到了,直播間觀衆也會自發地回怼他們,“那些人都不是我們的人,他會為我們打抱不平。”陳亞忠說,等疫情過後,希望茶友們到雲南去玩,一千多平方米的茶交流中心歡迎遊客們免費喝茶。

公司最紅的主播是董事長

圖 | 茶交流中心

雖然陳亞忠對直播情感複雜,但她也覺得這給自己長了見識,也拓展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在跟一些不看直播的老朋友提起時,她會像老師一樣勸他們要跟的上時代,說到這裡時,她似乎有些得意:“我覺得他們有一點沒辦法,他們不會創新。”

在抖音電商平台上直播帶貨讓陳亞忠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她打算在茶博園旁邊建第十七個标準化茶廠,今年已經動工了,還要做一個檔案館,把公司制作的茶葉都能展示出來。

除了這些實際的收獲,她還意外獲得了許多跟家人相處的時間,現在隻要直播,三兒子就會跟自己呆在一起,三歲的孫子有時會在直播間、現場看到她。

偶爾她不直播的時候,三歲的孫子會跑過來催她:“直播了,趕快直播了。”說到這裡,陳亞忠忍不住笑起來。

退休之後,陳亞忠也想守着她的茶廠。“我要看茶山看到我動不了,做茶也要做到我動不了,我沒有辦法轉型,我也沒有辦法出去玩了。”

記憶往複,她想起小時候從爺爺和爸爸處聽來的有關茶山的傳說。他們說,高黎貢山是一座神山,深山裡,有老人種下的古茶樹。山高難爬,翻過去要12個小時。

有了自己的茶廠後,她兩次進山想尋找傳說中的古茶樹。第一次她帶着一個人嘗試踩點失敗後,第二次帶着三十多人的隊伍再爬,這次不僅有從業人員還雇了馬幫,帶了被子。她宣稱,那一次她在山上發現了祖輩說的古茶樹,隻是無人打理被雜草淹沒,陳亞忠說自己就是在那時候看到了商機,下山後她決定将高黎貢山古茶樹做成品牌,後來的生意,她隻記得越來越順利。

十幾年前父親去世後,按照習俗,她作為女兒不能繼承家中财産。她也不要,陳亞忠強調。隻是在整理父親遺物時,她發現了一本詳細記錄本村茶樹管理狀況以及制茶工藝的筆記本。這些不是什麼秘方,許多知識也被當地人和同行沿用,對于陳亞忠來說,更多的是一種有關茶圖騰的留念。最終,她從家裡帶走了這個筆記本和父親在軍隊立過三等功的一張獎狀,作為僅有的從父親那“繼承”的事物。

公司最紅的主播是董事長

圖 | 父親的獎狀

年歲過去,眼下陳亞忠有時會覺得自己已經老了。她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時常談起自己是六十年代的人,會為兒子在直播間中更加自如的排程、吸引更多人氣而感到自豪。觀衆們也确實喜歡三兒子的直播風格,除了熟悉資訊外,他說話真性情,大方放福利。

陳亞忠開始發現孩子也長到了有能力繼承事業的模樣。在一起在抖音做直播的過程中,孩子的想法更跟上時代,比如先用低價吸引粉絲,積累口碑。

她想讓兒子逐漸接過企業和直播,自己則轉為幕後。這樣一想,她發現如果有得選,她還是願意逛逛茶山,沒事研究新科技的制茶工藝,她在這上面積累了許多頭銜:省委聯系專家、中國制茶大師、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

想到茶葉和制茶,她忍不住心向往之:“我可能寫不出多漂亮的數字出來,但一棵樹的來龍去脈,怎麼生長,我都很清楚,因為我天天去跑。”

- END -

撰文 | 劉佳

編輯 | 溫麗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