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我的愛?”因為你沒有做這3件事情!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自己拼盡全力愛孩子,孩子卻說你不愛他,甚至說你不懂不了解他?到了青春期跟别人有說不完的話,到家跟你說話卻惜字如金。

很多父母不能了解,為什麼全心全意為孩子,ta卻沒有任何的感覺?

這是因為我們傳遞愛的方式不對。有一位媽媽曾跟我說,她很愛自己的女兒,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但女兒似乎不願意跟她待在一起,經常在外玩到很晚才回來,她非常的難受。

有一次女兒又晚歸,她擔心孩子在外遇到危險,也害怕女兒學壞,之後便不讓女兒出門。女兒非常的氣憤,女兒最後說了一句,“你根本就不愛我,不了解我”,然後把自己關在房間。

這位媽媽非常的難受,她說“我那麼愛她,把她看的比我生命都重要,她怎麼可以說這樣的話。”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隻有不會表達愛的父母。

我們如何把愛傳遞給孩子,并讓孩子接收到呢?

1傾聽

在很多家庭當中,父母是不讓孩子說話的,認為孩子就應該聽我的,我說的全部都是對的。

是以學會如何去愛的第一步是傾聽:不管孩子說什麼,我們都認真傾聽,不打斷,也不去評價。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是高興或者不高興的情緒,我們可以問問孩子,“寶貝,今天在學校遇到了什麼開心/不開心的事情啊?”

然後孩子就會說在學校怎麼樣怎麼樣。這個時候不管孩子說什麼,哪怕你發現孩子在說謊,也認真聽完。

你認真聽的時候,情緒才會穩定,才能夠去思考。等孩子說完,你可以就自己的觀察和了解,告訴孩子在處理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哪部分做得好,哪部分需要調整。

一定要先說對的地方:“媽媽很欣慰這個地方你做的非常好,考慮也很周全。”用愛和鼓勵做好基礎。

第二步說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寶貝,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你這地方換一種做法效果會不會更好一點呢?”

我們不說孩子做錯了,而是說換一種做法可以做的更好,那麼在孩子的意識裡,沒有批評,指責,隻有支援和鼓勵,孩子的感受就會非常好。之後孩子也就願意跟你交流分享。

“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我的愛?”因為你沒有做這3件事情!

2身教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會模仿父母,就算平時沒有教育孩子,但日常行為孩子也是看在眼裡,并從中學習為人處世的方式。

比如說,同僚A給了你兩筐草莓,然後說一筐給你,一筐轉交給B。你拿到家一看,兩筐草莓一筐又大又好,另外一筐有點小,還有些壞了。

孩子這個時候跟你說,“媽媽,我們留下這個好的吧!"你會怎麼處理呢?是留大的還是小的呢?怎麼跟孩子說呢?

家庭教育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處理事情的方式,對孩子都有影響。

我們在直播過程中做了一次現場調查,大部分家長都有着孔融讓梨的精神,把差的那個自己留着,把好的給對方。

少部分把好的留給自己,因為對方不知道這個情況。

極少數的家長說一半一半。

而一半一半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同時你也要告訴A,你看到了這現象,并打算怎麼處理。因為有可能是A拿錯了,畢竟是送給兩個同僚的東西,怎麼會一大一小呢?

最重要的是告訴了孩子,我們不是什麼事情都要去讨好别人,但我們也不是會占别人便宜的人。給孩子一種不卑不亢的處理事情的态度。

“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我的愛?”因為你沒有做這3件事情!

會給孩子一種配得感,也不是一個自私的人。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你的孩子也能夠學習到這種處理事情的方法。

很多家長都教育孩子把好的給别人差的留給自己,這樣容易讓孩子有不配得感,我不配擁有好的東西。因為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好的要給别人。

現代教育一定要換方式,我們要富養孩子,富養孩子并不是說給孩子足夠的錢,而是精神的富足。非常富足的價值感和配得感,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我們不傷害别人的利益,也要争取自己的利益。

3愛的邊界

有父母回報說,現在的父母太難做了,管多了說我們控制,管少了又是溺愛,愛的邊界在哪裡呢?

其實我們隻要把握一點:抓大放小。

什麼意思呢?不重要的小事随便孩子怎麼樣,原則上的大事一定要抓住,不能放松。

比如說,孩子說今天想吃面條,你覺得這樣不好,非逼着孩子吃餃子。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這都是生活中的小事,為什麼不能滿足孩子呢?

通過這樣無關對錯、無關黑白的小事滿足孩子,給孩子建立非常高的心理滿足,到後面遇到什麼大事情,孩子一定會聽你的。

有一次帶孩子去看電影,看的是孩子喜歡的卡通片,在電影結束之後,聽到一個媽媽對孩子說,看這個卡通片有什麼意思啊?浪費了快2個小時,為什麼不去看《長津湖》呢?

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低着頭,非常地失落。

“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我的愛?”因為你沒有做這3件事情!

你說你這樣的行為是愛孩子嗎?可能你覺得看《長津湖》可以增長孩子對曆史的認識,而卡通片隻是看看就忘了的東西。

可是在孩子心裡呢?下次他還敢說自己想要看的電影是什麼嗎?這麼一個小事情你都跟孩子斤斤計較,你還想要孩子聽你的話?為什麼不能跟孩子開開心心看完電影回家呢?

家長可以每次跟孩子有互動的時候,都在心裡思考一下,我這樣做對孩子是愛嗎?孩子能夠接收到我的愛嗎?

特别是當你想要發怒的時候,你可以去鏡子那裡看看自己,一緩沖,情緒就下去了。是不是接下來可以好好跟孩子溝通呢?

當然,關于愛的邊界,同樣适用于夫妻關系的相處。

“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我的愛?”因為你沒有做這3件事情!

《奇葩說》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我的爸媽滿嘴是愛,可是面目猙獰。

你是不是這樣呢?

愛是一種能力,而不是嘴巴上的功夫。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學會如何去愛,被人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