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文丨團媽

周四晚上21::00,在孩子上床睡覺之後,Linda打開手機進入了一個父母讀書會的直播間,在導師蔣昱的帶領下開啟3月的最後一次線上共讀。這已經是她連續五個月參與成都兒童團的父母讀書會了,在讀完《陪孩子度過7-9歲叛逆期》《父母挑戰》等一系列的書之後,最近,她又開啟了《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的閱讀。

有一天,兒子說:“你做媽媽還是很優秀的。”對于一位母親來說,這無疑是給自己打了一針強心劑。對一位媽媽來說,那是一個極高的評價。

開始進入讀書會

更像是“精準求醫”

在我們的印象中,常常聽到的是家長送孩子去上輔導班,去各種興趣班學習,但稍加觀察,就還會發現,在很多80、90年代的父母中,除了“雞”孩子,他們也不滿足于上一代人所提供的養育方法,開始積極投身到如何養育孩子的探索中。

而閱讀,成了最便捷的方式,他們試圖從書本中去找解決養育問題的答案。

從懷孕開始,安安就買了很多的育兒書,第一次當媽媽,總是小心翼翼的。如何去撫養一個嬰兒,如何去了解一個不會說話的孩子的情緒……她擁有了一堆媽媽全集育兒工具書。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安安書桌一角

等孩子慢慢長大,她就開始更替自己的育兒書單。在去年冬天,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直播中看到正在講一本關于《兒童時間管理情商手冊》的書,帶着對書名的好奇,她加入了父母讀書會。“反正自己也要讀,有個專業的老師帶着你讀,還有一群人可以一起讨論,為什麼不呢?”她一直希望自己能養成讀書的習慣。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安安和女兒

在安安的口中,自己是一個很要強的人,她需要一直看到自己的成長。還在哺乳期時,看着孩子一天天越長越快,她也越來越焦慮——孩子在迅猛增長,而自己卻一直在原地踏步,如果不學習,孩子有一天會超過你,她的成長速度,她的認知。

“我怕有一天我沒有辦法在她需要的時候為她解決問題。”甚至在她還在哺乳期的時候,她就開始在學習,備考川大MBA,後來想尋求更高的平台,拿到通知書後又放棄了讀川大MBA的機會,重新考了北大MBA。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安安與女兒

在她看來,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發展邊界,作為媽媽,自己需要快速不停地成長。

@點點rena和Linda也是這個讀書會裡的成員。@點點rena進入讀書會,和安安的原因差不多,看到直播中正在推薦的《兒童時間管理情商手冊》,恰好符合了兒子最近在時間管理方面暴露出的“症狀”。

Linda則是父母讀書會中的老成員了,從第一期開始一直到現在。對于她來說,除了培養讀書的習慣,豐富自己的知識之外,一開始進入讀書會更像是一種“精準求醫”。

Linda13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一直是跟着媽媽長大,小時候因為媽媽很忙,是以自己有什麼情緒常常也是自己消化,長大以後,Linda也發現這些小時候的經曆也一直影響着自己。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Linda在讀書會線下活動做分享

有一段時間,她發現别人的孩子放學回家都會和爸爸媽媽說自己在學校的事,但是自家的孩子啥也不說,什麼都不表達,她很擔心孩子在學校裡受欺負,也很害怕是不是因為自己的疏忽沒有關注到孩子,導緻他不願意表達,把事情都自己憋在心裡。尋求解決方法成了他最初的目的。

在父母讀書會,如何學習

父母讀書會每期為一個月,每個月圍繞家庭養育選擇一本主題書,由導師和學員一起共讀。

不同于一般的自助式讀書會,在這裡,每天大家會在群裡分享閱讀感受,遇到有問題的地方,專家導師還會有針對性地進行實時溝通和分析。

另外,每周都會還會有一場固定的線上共讀的時間,導師會通過直播以及學員連線的方式,就目前讀到内容的精華部分,以及大家過去一周的閱讀分享,進行讨論、解讀、分享與探讨。

線上上共讀中,會有一個領讀環節,到Linda領讀的時候,她會先向家裡人發出“警示”,“我今天要領讀,你們不要來打擾我。”然後連兒子也安安靜靜地。孩子還會時不時地說:“你要好好聽你的老師講哦~”

一天晚上的線上共讀環節,安安對女兒說:“你乖乖去睡覺,媽媽要學習了哦!”沒想到女兒對她說:“媽媽你要加油哦,你做得非常棒!”沒想到孩子居然反過來鼓勵你,而每次聽到女兒的鼓勵,安安都覺得很心虛,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一時間,他們也開始成為了被孩子監督學習的對象。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堅持讀書在他們看來,是一種自我學習和成長的方式,也是給孩子樹立榜樣的好時機。

在Linda家,有時候自己讀完,晚上她會念給孩子的爸爸聽,讓孩子的爸爸給她複述。有時候是挑一些精華的段落,有時候讀到自己很喜歡的書,就讓孩子的爸爸從頭到尾地看完。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在每一期讀書會結束的時候,學員們還會被邀請參加線下的父母沙龍,跟導師面對面,去交流書本閱讀和養育實踐過程中的收獲和疑問,進行更深度的答疑和互動。

在一次線下活動中,針對讓孩子表達情緒的問題,老師帶着他們做了枕頭大戰的遊戲——當孩子生氣,有情緒時,帶着孩子發洩情緒。

有一段時間Linda的孩子很愛打人,情緒總是通過一些蠻力的行為展現,因為有一定的代溝,孩子和外婆的關系溝通也不是很好,經常會産生一些小沖突,Linda回家帶着兒子和自己的母親一起做了這個遊戲。互相扔枕頭,互相說出自己對對方的不滿。她發現,在一次次的方法實踐中,孩子慢慢開始用語言表達自己,而不是用打人的方式替代了。

讀書會的小社群裡,除了分享閱讀内容,他們還會把自己和孩子相處時遇到的問題,或者是實踐中發現的好方法分享到群裡,老師可以看到,其他的家長也能看到。“互相回報和借鑒的看法,基本上變成了一個‘互助會’”。安安打趣說。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左右滑動檢視群裡日常交流

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高,因為家長本身很厲害,是以天然地覺得孩子也應該要很厲害,當孩子做得沒有達到期望的時候,家長就開始躁動了。“這種時候我們就會把她往回拽一拽,說你看看我們,你看看真實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有時候,就算拿自己的小朋友做例子也沒有關系。很多時候孩子的好壞都是被比較出來的。”安安說。

在@點點rena看來:“除了書本知識外,以往我們都局限在自己的小家庭内,讀書會可能會帶我們走進10個、20個家庭,也就相當于10次、20次的實踐。”

尋求育兒之道

也治愈了自己

Linda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容易焦慮的人。擔心孩子的學習,今天的作業寫完沒有,老師發的聽寫會了不會,總是把自己繃得很緊,也把孩子繃得很緊。在一直跟着讀書會學習的過程中,她也開始分析自己焦慮的原因。

很大一部分可能是來源于小時候失去父親的傷痛,很害怕失去,缺乏安全感,以至于現在她仍然很難接受任何一種生命的消亡。

他們家養了一隻寵物小鳥,後來,不幸小鳥死了。孩子一直大哭,哭得很傷心,并且邊哭邊說:“它還那麼小,它怎麼就死了,小鳥好可憐……”對她來說,她也非常難受,并不知道怎麼去安慰孩子。

後來,她想起讀書會學到的内容——要正确接納孩子的情緒,陪着孩子發洩和疏導。孩子大哭時她就抱着孩子說:“媽媽一直都會在這兒。”等到了第二天,他去學校接孩子。他問孩子:“你現在還是很難過嗎?”兒子說:“媽媽,我已經沒有那麼難過了。”

孩子很快地将這件事淡化了,讓她很意外。因為小鳥的離開對她來說是很難接受的事,“可能别人會覺得一隻小鳥而已,雖然難受但也不至于,但我就會一直想着這件事。”後來,發現兒子很快将這件事淡化以後,好像她也突然好了很多。“其實我很驚訝他能将這個傷痛很快淡化,在他說他不難過了的時候,好像這麼多年來我對死亡的恐懼感也消減了很多。”

一直學習如何解決孩子的問題的她,不知不覺,在這一刻也被孩子所治愈了。

在學習過程中,也是安安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和平相處,與自己的父親和解的過程。

因為缺乏安全感,安安一直以來對自己要求都很嚴格,便從小養成了好強的性格,同時她也坦言,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時候父親來幫忙帶孩子,但經常會因為對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和而争吵,有時候甚至會當着孩子的面忍不住崩潰大哭,她也一直無法了解父親。但後來,在學習如何養育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她也開始對自己的情緒有了新的認知。“當你了解了行為背後的動機,就有了更多的同理心,當你對孩子有了同理心,你也會對别人有同理心。”對父親也是。

在學習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找到了接納曾經難以了解的父親的方式。“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孩子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學習與成長一直都不是個容易的事,“你可能保持一段時間持續地學習,也是以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系,但一旦有一些突發的、超出意料的事情發生,可能會将之前的學習推翻,又隻有重新開始。”這是一個需要持續的事情,也是@點點rena要帶娃、要工作,也仍然一直保持學習的原因之一。

當媽後,為了不焦慮,她們決定抱團讀書!

晚上安頓好孩子,@點點rena開始看書

在二娃媽媽@點點rena看來,學習不一定要通過四處去上花裡胡哨的育兒課,利用自己的時間,通過閱讀、自我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家庭是一台影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影印件。如果原件有瑕疵,也不能要求影印件上不染一塵,是以父母效能訓練應該是親子教育的前提,隻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在這趟學習的旅途中,對Linda來說,一直處在收獲的狀态,現在也終于可以不用事事焦慮了,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親密關系後,她更多的點在于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健康,對于學習方面,暫時很難讓她回到原來那種焦慮狀态了。

成都兒童團·父母讀書會4月将繼續跟家長們一起共讀兩本書,第0401期圍繞“家庭養育”主題閱讀《真希望父母讀過這本書》,第0402期圍繞“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為”主題閱讀《圖解兒童逆反心理》,仍然是由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導師蔣昱擔任專家導師,明天就要開始閱讀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