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文丨团妈

周四晚上21::00,在孩子上床睡觉之后,Linda打开手机进入了一个父母读书会的直播间,在导师蒋昱的带领下开启3月的最后一次线上共读。这已经是她连续五个月参与成都儿童团的父母读书会了,在读完《陪孩子度过7-9岁叛逆期》《父母挑战》等一系列的书之后,最近,她又开启了《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的阅读。

有一天,儿子说:“你做妈妈还是很优秀的。”对于一位母亲来说,这无疑是给自己打了一针强心剂。对一位妈妈来说,那是一个极高的评价。

开始进入读书会

更像是“精准求医”

在我们的印象中,常常听到的是家长送孩子去上辅导班,去各种兴趣班学习,但稍加观察,就还会发现,在很多80、90年代的父母中,除了“鸡”孩子,他们也不满足于上一代人所提供的养育方法,开始积极投身到如何养育孩子的探索中。

而阅读,成了最便捷的方式,他们试图从书本中去找解决养育问题的答案。

从怀孕开始,安安就买了很多的育儿书,第一次当妈妈,总是小心翼翼的。如何去抚养一个婴儿,如何去理解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的情绪……她拥有了一堆妈妈全集育儿工具书。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安安书桌一角

等孩子慢慢长大,她就开始更替自己的育儿书单。在去年冬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直播中看到正在讲一本关于《儿童时间管理情商手册》的书,带着对书名的好奇,她加入了父母读书会。“反正自己也要读,有个专业的老师带着你读,还有一群人可以一起讨论,为什么不呢?”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养成读书的习惯。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安安和女儿

在安安的口中,自己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她需要一直看到自己的成长。还在哺乳期时,看着孩子一天天越长越快,她也越来越焦虑——孩子在迅猛增长,而自己却一直在原地踏步,如果不学习,孩子有一天会超过你,她的成长速度,她的认知。

“我怕有一天我没有办法在她需要的时候为她解决问题。”甚至在她还在哺乳期的时候,她就开始在学习,备考川大MBA,后来想寻求更高的平台,拿到通知书后又放弃了读川大MBA的机会,重新考了北大MBA。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安安与女儿

在她看来,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发展边界,作为妈妈,自己需要快速不停地成长。

@点点rena和Linda也是这个读书会里的成员。@点点rena进入读书会,和安安的原因差不多,看到直播中正在推荐的《儿童时间管理情商手册》,恰好符合了儿子最近在时间管理方面暴露出的“症状”。

Linda则是父母读书会中的老成员了,从第一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对于她来说,除了培养读书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之外,一开始进入读书会更像是一种“精准求医”。

Linda1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一直是跟着妈妈长大,小时候因为妈妈很忙,所以自己有什么情绪常常也是自己消化,长大以后,Linda也发现这些小时候的经历也一直影响着自己。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Linda在读书会线下活动做分享

有一段时间,她发现别人的孩子放学回家都会和爸爸妈妈说自己在学校的事,但是自家的孩子啥也不说,什么都不表达,她很担心孩子在学校里受欺负,也很害怕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没有关注到孩子,导致他不愿意表达,把事情都自己憋在心里。寻求解决方法成了他最初的目的。

在父母读书会,如何学习

父母读书会每期为一个月,每个月围绕家庭养育选择一本主题书,由导师和学员一起共读。

不同于一般的自助式读书会,在这里,每天大家会在群里分享阅读感受,遇到有问题的地方,专家导师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时沟通和分析。

另外,每周都会还会有一场固定的线上共读的时间,导师会通过直播以及学员连线的方式,就目前读到内容的精华部分,以及大家过去一周的阅读分享,进行讨论、解读、分享与探讨。

在线上共读中,会有一个领读环节,到Linda领读的时候,她会先向家里人发出“警示”,“我今天要领读,你们不要来打扰我。”然后连儿子也安安静静地。孩子还会时不时地说:“你要好好听你的老师讲哦~”

一天晚上的线上共读环节,安安对女儿说:“你乖乖去睡觉,妈妈要学习了哦!”没想到女儿对她说:“妈妈你要加油哦,你做得非常棒!”没想到孩子居然反过来鼓励你,而每次听到女儿的鼓励,安安都觉得很心虚,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一时间,他们也开始成为了被孩子监督学习的对象。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坚持读书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方式,也是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好时机。

在Linda家,有时候自己读完,晚上她会念给孩子的爸爸听,让孩子的爸爸给她复述。有时候是挑一些精华的段落,有时候读到自己很喜欢的书,就让孩子的爸爸从头到尾地看完。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在每一期读书会结束的时候,学员们还会被邀请参加线下的父母沙龙,跟导师面对面,去交流书本阅读和养育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进行更深度的答疑和互动。

在一次线下活动中,针对让孩子表达情绪的问题,老师带着他们做了枕头大战的游戏——当孩子生气,有情绪时,带着孩子发泄情绪。

有一段时间Linda的孩子很爱打人,情绪总是通过一些蛮力的行为体现,因为有一定的代沟,孩子和外婆的关系沟通也不是很好,经常会产生一些小矛盾,Linda回家带着儿子和自己的母亲一起做了这个游戏。相互扔枕头,相互说出自己对对方的不满。她发现,在一次次的方法实践中,孩子慢慢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而不是用打人的方式替代了。

读书会的小社群里,除了分享阅读内容,他们还会把自己和孩子相处时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实践中发现的好方法分享到群里,老师可以看到,其他的家长也能看到。“相互反馈和借鉴的看法,基本上变成了一个‘互助会’”。安安打趣说。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左右滑动查看群里日常交流

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很高,因为家长本身很厉害,所以天然地觉得孩子也应该要很厉害,当孩子做得没有达到期望的时候,家长就开始躁动了。“这种时候我们就会把她往回拽一拽,说你看看我们,你看看真实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有时候,就算拿自己的小朋友做例子也没有关系。很多时候孩子的好坏都是被比较出来的。”安安说。

在@点点rena看来:“除了书本知识外,以往我们都局限在自己的小家庭内,读书会可能会带我们走进10个、20个家庭,也就相当于10次、20次的实践。”

寻求育儿之道

也治愈了自己

Linda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容易焦虑的人。担心孩子的学习,今天的作业写完没有,老师发的听写会了不会,总是把自己绷得很紧,也把孩子绷得很紧。在一直跟着读书会学习的过程中,她也开始分析自己焦虑的原因。

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来源于小时候失去父亲的伤痛,很害怕失去,缺乏安全感,以至于现在她仍然很难接受任何一种生命的消亡。

他们家养了一只宠物小鸟,后来,不幸小鸟死了。孩子一直大哭,哭得很伤心,并且边哭边说:“它还那么小,它怎么就死了,小鸟好可怜……”对她来说,她也非常难受,并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孩子。

后来,她想起读书会学到的内容——要正确接纳孩子的情绪,陪着孩子发泄和疏导。孩子大哭时她就抱着孩子说:“妈妈一直都会在这儿。”等到了第二天,他去学校接孩子。他问孩子:“你现在还是很难过吗?”儿子说:“妈妈,我已经没有那么难过了。”

孩子很快地将这件事淡化了,让她很意外。因为小鸟的离开对她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事,“可能别人会觉得一只小鸟而已,虽然难受但也不至于,但我就会一直想着这件事。”后来,发现儿子很快将这件事淡化以后,好像她也突然好了很多。“其实我很惊讶他能将这个伤痛很快淡化,在他说他不难过了的时候,好像这么多年来我对死亡的恐惧感也消减了很多。”

一直学习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的她,不知不觉,在这一刻也被孩子所治愈了。

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安安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与自己的父亲和解的过程。

因为缺乏安全感,安安一直以来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便从小养成了好强的性格,同时她也坦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父亲来帮忙带孩子,但经常会因为对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和而争吵,有时候甚至会当着孩子的面忍不住崩溃大哭,她也一直无法理解父亲。但后来,在学习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她也开始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新的认知。“当你了解了行为背后的动机,就有了更多的同理心,当你对孩子有了同理心,你也会对别人有同理心。”对父亲也是。

在学习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找到了接纳曾经难以理解的父亲的方式。“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学习与成长一直都不是个容易的事,“你可能保持一段时间持续地学习,也因此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但一旦有一些突发的、超出意料的事情发生,可能会将之前的学习推翻,又只有重新开始。”这是一个需要持续的事情,也是@点点rena要带娃、要工作,也仍然一直保持学习的原因之一。

当妈后,为了不焦虑,她们决定抱团读书!

晚上安顿好孩子,@点点rena开始看书

在二娃妈妈@点点rena看来,学习不一定要通过四处去上花里胡哨的育儿课,利用自己的时间,通过阅读、自我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家庭是一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如果原件有瑕疵,也不能要求复印件上不染一尘,所以父母效能训练应该是亲子教育的前提,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这趟学习的旅途中,对Linda来说,一直处在收获的状态,现在也终于可以不用事事焦虑了,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密关系后,她更多的点在于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健康,对于学习方面,暂时很难让她回到原来那种焦虑状态了。

成都儿童团·父母读书会4月将继续跟家长们一起共读两本书,第0401期围绕“家庭养育”主题阅读《真希望父母读过这本书》,第0402期围绕“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主题阅读《图解儿童逆反心理》,仍然是由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导师蒋昱担任专家导师,明天就要开始阅读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