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家長聊天的時候,總是有些托管學員的家長反映過這些情況:
孩子喜歡用哭鬧、耍賴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一點事不順心,孩子就崩潰、發脾氣;
陰晴不定,窩裡橫出門慫,見人不打招呼;
總是擔心孩子能不能交到朋友……
甚至一度懷疑,孩子變成這樣,真的是被自己慣的嗎?可是轉念再想想,平時似乎也沒怎麼慣着孩子呀!

其實,接觸教育行業這麼久了,逐漸意識到,其實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和大人一樣,也會有負面情緒。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要愛孩子暖心可愛的一面,也要學會接納孩子的壞情緒。
好情緒和壞情緒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存在。
我們的托管校區設立一門課程,叫做“非智力開發課程”,這個課程裡,就有講到如何教會孩子情緒管理,并且會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把負面情緒轉化為“正能量”。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每個人情緒都不是一直不變的,而是時刻在變化着的:正面情緒可能會變成壞情緒,壞情緒也能戰勝,讓自己變得積極起來!
所有人都知道要重視孩子的情緒管理,但落到實處,隻覺得孩子的情緒是玄學。事實上,這并不難。情緒管理強調情緒管理三步法:認知——表達——應對。
我們會以故事或者遊戲的形式導入,然後在不同的情緒之下會産生什麼樣的兩種對立的情緒,每種情緒會造成你什麼樣的生理反應,帶孩子一一對号入座。
先讓孩子了解情緒,進而才能表達情緒,才能說出心中的感受、需求,父母才好引導孩子去應對自己的壞心情。
生活中,孩子确實容易玻璃心。認為家長工作忙,陪伴的時間少了點,就覺得爸爸媽媽不愛我了,開始作天作地、不聽話……可以給孩子講講這個故事。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陪着你時的感覺,就是愛和幸福。當我們不能陪你的時候,愛也不會消失,而會給你力量,戰勝悲觀和不開心。
一點小事就會讓孩子“炸毛”,同樣的,孩子的快樂也很簡單。
比如《快樂和悲傷》這節情緒管理課中,我們會引導孩子先去回憶讓自己最快樂的事和最悲傷的事。如何記住快樂的時光,一次快樂的回憶,也許能幫助孩子疏解十次壞情緒。
隻有認識了情緒,才能了解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正處于什麼樣的狀态,當孩子開始了解自己所擁有的情緒體驗,他們就會不再那麼抗拒。
并告訴孩子,在某種情況下,快樂可能會變成悲傷、悲傷也可能變成快樂。
負面情緒小精靈,就像是孩子此時此刻内心真實的情緒,是大膽的、外放的表達;正面情緒,是良好的引導,是我們應該指引孩子養成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