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敏感自卑、壓抑讨好…易怒父母對孩子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

孩子還沒出生時,想必每個父母都會想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心肝寶貝,會暢想着很多孩子出生以後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

但是并不是每個父母都能成為自己想象中的父母。

帶孩子的過程中,有些性子急的父母總是會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不免用力過猛做出傷害孩子的事。

孩子起床晚了,他們會怒氣沖沖地一直敲門;

孩子吃飯慢了,他們會忍不住訓斥一通;

孩子出門遲了,他們會不耐煩地一直催促;

在外面受氣回到家,看到孩子有一點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他們對外界總是顯得那麼包容仁和,但對孩子,一點小事都可以生氣發怒。

這裡面固然有孩子的不是,但是随意沖孩子發脾氣、吼、罵,甚至是動手,卻是父母的過錯了。

被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性格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缺陷。

這樣的現象,值得每一個父母反思。

1、為什麼我們總是對孩子生氣?

父母易怒,很多時候不是真的因為孩子太調皮太不聽話,而是父母自己的生活出了問題。

有些父母沖孩子發火,不一定是因為孩子做了怎樣的壞事,而是自己當下的情緒不對,心情欠佳,而孩子正好撞上來,于是就借機發作了。

夫妻之間出現沖突、對平衡家庭和工作的無力、工作上遇到無法發洩的委屈以及對薪酬的不滿……都可以成為父母發怒的導火索。

當父母遭遇這種情況,在看到家裡雞飛狗跳,孩子沒心沒肺樂呵的樣子,當然會忍不住生氣:“工作不順心,家裡一團糟,孩子也不懂事,難道就我一個人在為家庭付出嗎?”

如果再加上孩子屢教不改,一意孤行,對孩子的失控感和無力感就會讓人抓狂,于是他們就會趁機發作了。

敏感自卑、壓抑讨好…易怒父母對孩子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

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他有個脾氣很差的媽媽,她的怒火就像一枚地雷,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碰到爆炸。

比如他回家剛看會電視,媽媽就會沖他吼:“就知道看電視,一點家務活都不會做!”

第二天放學,他乖乖打掃衛生,沒想到媽媽又生氣:“作業也不做!在這裡瞎忙!”

第三天他回到家就開始寫作業,結果媽媽又開始數落:“每次一要吃飯就假積極寫作業,還要我們八擡大轎請你出來吃飯嗎?”

按他的話來說,媽媽總是能找到理由沖着自己發火。

敏感自卑、壓抑讨好…易怒父母對孩子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

其實像這樣的父母,本質是因為自己不痛快,才去找孩子的不痛快。

他們感覺不到對工作和生活的掌控感,無能為力在作祟,又因為孩子比較弱小無力反抗,就會忍不住向弱小的一方發洩,用怒氣來強迫對方順從自己。

瑞士心理學家維雷娜·卡斯特說:“憤怒,來源于我們内心隐藏的怒的潛質。”

簡單來說,孩子不是讓我們發怒的源頭,根本在于父母本身就有負面情緒在。

易怒的父母心中有怒氣的火種,才會那麼容易被點燃。

2、易怒的父母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你有想過,随意發脾氣會對孩子産生怎樣的影響嗎?

微網誌上曾有個熱門話題: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

一位心理醫生咨詢了很多在這樣的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總結了這些特點:

敏感自卑、壓抑讨好…易怒父母對孩子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

不停為正常的事情給别人道歉;

想得太多,很容易焦慮;

特别害怕讓别人失望;

想要控制一切,脾氣暴躁;

很難做出決定,或者發表任何意見;

沒有安全感,容易玻璃心;

總是取悅别人,忽略自己;

……

微網誌下面,近3萬的網友在都表達了類似的感受。

敏感自卑、壓抑讨好…易怒父母對孩子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

知乎上,搜尋相關的詞條,也能發現使用者有類似的言論。

敏感自卑、壓抑讨好…易怒父母對孩子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

不得不承認,有一對易怒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的是難以彌補的。

一方面,易怒的父母和孩子難以建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

另一方面,父母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的處世觀,在這樣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多自卑敏感、多疑焦慮,缺少主見,總是習慣壓抑自己、不斷去讨好别人,甚至容易引發心理抑郁。

敏感自卑、壓抑讨好…易怒父母對孩子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

或許在易怒的父母眼裡,他們并沒有虐待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那地雷一樣一點就着的情緒,會讓他們的孩子從小就學會踮起腳尖走路,生怕有個聲響,一不小心就讓父母的情緒爆炸。

這其實,就是把孩子推向一個不安全的環境,讓孩子一直生活在“恐怖的負面情緒”之中,深陷泥沼,難以自拔。

直至長大成年後,那些壞情緒都在孩子的心裡揮之不去,無論過了多少年,它都會伴随着孩子。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易怒的父母,很難養出健康快樂的孩子。

3、如何減少怒氣對孩子的傷害?

《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中有這樣一句話:

父母的好情緒能讓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助推器;

父母情緒不好,會讓孩子感到郁悶、自卑,是促進孩子消沉、學業止步不前的導火線。

易怒的父母,是孩子悲劇的推手;而情緒平和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好福氣。

可是天下的父母都能永遠不向孩子發火嗎?

答案是不能。

難道就沒辦法了嗎?

當然不是。

其實大多數父母的根本問題,是不會表達憤怒,他們不是輸在了“憤怒”,而是輸在了“表達”。

沖孩子發火發怒不可怕,真正的可怕在于怒火來得頻繁且肆意,在于不知道怎麼去表達自己的不滿。

那我們又該如何減少自己的壞情緒,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呢?

01、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告别壞情緒

美國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博士曾說:

研究表明,暴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後卻風平浪靜,控制好這12秒,就能排解負面情緒。

當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遠離孩子,告訴孩子“我要冷靜一下”。

同時也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解決的方法總比問題多”、“我不能随意沖孩子發火”……

然後閉上眼,深呼吸,給自己12秒,你将會逐漸告别壞情緒。

02、和孩子溝通,表達自己的感覺情緒

僅靠抑制和遺忘,負面情緒是很難消失的,最好的方法是說出自己的困擾,釋放情緒。

正如《P.E.T.父母效能訓練》的作者托馬斯-戈登博士曾說:

“父母最好不要因為試圖去擴大自己的接納區,而違背自己真實的感受。”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直接和孩子溝通情緒,坦誠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比如直接說“你這樣做我很生氣”“我現在有點累,讓我休息一會”等。

其實孩子也是很敏感的,他能夠從父母的表達中學習到,即便是爸爸媽媽,他們也會累,也有負面情緒,也需要人體諒。

03、朝孩子發火了,記得修複和孩子的關系

剛經曆完父母朝自己發火,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誠惶誠恐的。

找個機會,誠懇地和孩子道個歉,和孩子解釋自己為什麼會發脾氣,告訴孩子,自己隻是一時沒辦法控制自己,剛才說的話很多都是脫口而出的氣話,讓孩子不要放在心上,不是他的錯,他不用為此有負擔。

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道歉并不丢人。

這種示範,主要是為了讓孩子看到道歉的價值。

敏感自卑、壓抑讨好…易怒父母對孩子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

無論父母還是孩子,成長都是一個不斷自我檢討、自我糾錯的過程。能認識錯誤并努力彌補,大人和孩子才可能會越來越好。

務必記住:越憤怒,生活就越糟糕。

最後,給所有父母推薦一本小童君認為很棒的書:德國幽默大師埃·奧·蔔勞恩的《父與子》漫畫書。

為什麼長着大胡子、挺着大肚子的光頭父親,和留着刺猬頭、叛逆又迷人的淘氣包兒子,這樣一對父子卻總能像好朋友一樣快樂相處?

為什麼無數父母從書中的親子溝通方式中獲得啟示?

在這本恒久流傳的親情漫畫中,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