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第3年了,為什麼還需要“動态清零”?

“動态清零”雖然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不便,但在過去兩年中,它為大陸人民的生命安全立了大功。隻是,現在已經到了讨論政策轉型的時候了。

撰文 | 周亞夫

來源 | “醫學界”公衆号

兩周前,筆者孩子讀書的學校發現了幾例新冠感染,為此我們全家已經居家隔離近10天了。第一周做了4次核酸,雖然都是陰性,但我的健康碼還是黃碼——這意味着我還要繼續隔離觀察。

新冠疫情自2020年1月暴發至今,已經過去2年多了,抗疫似乎還看不到盡頭。有讀者留言說:“很多人失業,很多人破産,很多人累死,很多人跑斷腿”。比起這些不幸運的人們,筆者情況算好多了,還有時間來談談,未來該如何抗疫。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上司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央視《新聞1+1》中,接受白岩松采訪時說:

“從理論上來說,疫情結束有幾個方面:病毒變異是變得越來越弱了,它的緻病力、它的傳播力越來越弱,對人的健康危害和生命威脅越來越小;疫苗更加有效,不僅僅是能預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防止感染了,預防重症和死亡率的能力更高了;有特效藥了,除了現有的有效藥物以外,可能出現了更有效的藥物,甚至是特效藥,早期就可以把病情阻斷;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疫情也在減輕,我們外防輸入的壓力變小等等。”

以上述标準來判斷,大陸距離調整防疫政策的距離并不遠。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3月20日在一個論壇上講道:“上海治療成功的病例有6000多例,最近我們發現重症率已經非常低,總體上沒有一例死亡。現在我們的治療能力比武漢抗疫時期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而且奧密克戎的總體毒性也有顯著下降。同時,疫苗接種率已經在成人當中達到90%的水準。”

從張文宏主任的講話可以看出:

首先,新冠病毒BA.2毒性相比原始病毒株,已經大幅下降了。除了張文宏主任外,這一點已經為不少國内外病毒學家多次強調;

其次,現在已經有了高效率的疫苗。大陸香港大學剛剛釋出的一項研究表明,mRNA疫苗效果不錯,在打兩針的情況下,可預防60歲以上老人的92.3%的病死率;即使是國内注射的滅活疫苗,在防重症、防死亡上,效果也還不錯;

第三,國外已經發明了有效降低重症新冠肺炎死亡率的藥物。輝瑞在2021年公布Paxlovid臨床研究結果,中期分析顯示,該藥物将高危新冠患者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了89%,并且該藥已經在中國獲準許上市;

第四,現在國外已有不少國家回歸了常态。比如新加坡、丹麥、英國等,它們通過廣泛疫苗接種,已經恢複正常生活;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如印度、非洲、南美等,主要通過自然感染,現在也幾乎沒有疫情的動态了。可以初步判斷,國際上已經初步迎來了抗疫的轉折點。

那麼為什麼我們仍然不能退出“動态清零”,讓中國大陸恢複正常生活呢?

盡管公衆希望生産和生活盡快正常化,而且奧密克戎BA.2變異株的基本傳染數(R0)高達8,已經很難用“動态清零”來對付了。但客觀分析,目前放松的時機确實還沒有到來:

首先,老年人疫苗接種率仍然有待提高。大陸雖然疫苗接種率已經高達87%,但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在上周五表示,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僅超過一半的人打過兩針疫苗,打過加強針的不到20%;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有特定疾病的患者,并未接種疫苗,他們未來的免疫,也需要衛生部門統一安排;

其次,我們尚未審批效果最好的疫苗。上文提及香港大學的那項研究結果顯示,在20~60歲人群中,打一針mRNA疫苗或滅活疫苗,防止死亡的保護力分别為93.7%和65.4%,這一資料在60歲及以上人群中分别為73%和51.2%。為了盡可能降低死亡人數,我們還需要研發或審批更高效率的疫苗;

第三,奧密克戎BA.2變異株的基本傳染數太高。如果貿然全面放開,雖然它的緻死率、重症率已經大幅下降,但因為R0高達8,預計開放之後,有可能在短時間内重症患者就會擠滿醫院ICU,産生嚴重醫療擠兌——這會導緻不必要的死亡。

未來大陸地區該如何抗疫?筆者認為:

——首先,公衆需要完成心理免疫。必須承認人類已經無法消滅新冠病毒,我們既然無法消滅它,那麼就隻能追求在盡量小的生命損失之下,完成“群體免疫”的過程;

——我們應該盡快審批更高效率的疫苗;

——應加強高危人群,包括高齡老年人及有特殊疾病人群的疫苗接種;

——儲備足夠多的儲備足夠多的有效藥物;

——必須在各地擴充ICU的床位數,教育訓練更多的醫生和護士,準備将要到來的挑戰;

——從“動态清零”到“動态防控”。采用“放松-收緊-放松-收緊”的循環控制措施,始終讓醫院ICU不發生“醫療擠兌”。換言之,在做好準備的前提下,不再追求“病例清零”,而是去追求“疫情可控”。

行文至此,筆者自思,在這場全球造成1800萬+人死亡的世紀疫情中,筆者全家平安,現在還能有時間寫這篇文章,實在幸運。引申開來,“動态清零”雖然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不便,但在過去兩年中,它為大陸人民的生命安全立了大功。隻是,現在已經到了讨論政策轉型的時候了。

來源:醫學界

責編:鄭華菊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