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孩子被打罵後不記仇,反而求抱抱?娃的真實心理動态令人心疼

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大家好,我是忒咪媽媽~

我們常說:養育孩子,就像是更新打怪,一路打雷帶閃電,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其中有不少問題,讓我們哭笑不得、喜淚參半。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前一秒被孩子折騰地逼出了洪荒之力,對孩子一頓批評和責罵,但是當我們批評完孩子後,卻發現孩子不但不記仇,而且一邊抹着眼淚哭着求抱抱。

看到這一幕,寶媽媽們不知所措之餘,還特别的自責。

那麼,為什麼孩子明明被我們欺負了,還要哭着求抱抱呢?難道說孩子真的是沒心沒肺嗎?

事實上,真相可能跟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

為啥孩子被打罵後不記仇,反而求抱抱?娃的真實心理動态令人心疼

01.求抱抱背後的“依戀關系”

其實,孩子之是以被吼罵之後,仍然死纏爛打地求抱抱,根本原因跟寶寶的生理需求的發展有關。

根據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來說:兒童建立基本信任感的關鍵期是從出生到2歲這個階段。

是以,孩子哭求抱抱,并非是沒心沒肺,而是對于他們來說,保持穩定的依戀關系,要比記仇、跟父母生氣更加重要。

在著名的“冷臉實驗”中,我們也能看到,對于小寶寶來說,他們更能快速發現媽媽的情緒變化,并且會根據這種情緒變化,産生各種各樣的情緒。

而孩子這一切的行為和情緒展現,說簡單點,就是為了維持和媽媽之間穩定的依戀關系。隻要這種平衡不被打破,他們做什麼都心甘情願。

說到這裡,是不是感覺到很自責和心疼呢?

其實,往往在我們批評、吼罵孩子的時候,孩子在“依戀關系”的催化下,所産生的一些心理動态,同樣值得我們去了解,因為隻有這樣,我們往往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才能做出正确的選擇。

為啥孩子被打罵後不記仇,反而求抱抱?娃的真實心理動态令人心疼

02.孩子被吼罵,哭着求抱抱背後的真實心理動态

對于一些父母來說,當我們因為孩子的一些行為而感覺到生氣時,往往對孩子會采取一些比較嚴厲的措施,而一旦遇到孩子“死纏爛打求抱抱”的時候,往往憤怒度還會提升。

但是,我們必須要了解孩子這種行為的心理動機,隻有這樣,或許我們不但不會再生氣,而且還會心疼孩子。

安全感的尋找

對于小寶寶來說,自己一切的需求,都來自于自己的爸爸媽媽,而安全感的建立,就是在需求的滿足下慢慢成型的。

也就是說,當我們用嚴厲的手段對待孩子的時候,他們原有的安全感秩序就會被打破,進而在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他們就會試圖通過一些方式,重新跟媽媽、爸爸締結聯系。

是以說,哭着求抱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安全感缺失的一種恐懼。

為啥孩子被打罵後不記仇,反而求抱抱?娃的真實心理動态令人心疼

孩子在認錯讨好

更讓人紮心的真相是,在媽媽表現嚴厲,并且情緒失控的時候,往往孩子的死纏爛打求抱抱,其實更像是一種認錯讨好的姿态。

用心理學的說法來講:孩子被吼罵之後,不會停止愛媽媽,但是她會停止愛自己。

這就告訴我們,其實在父母和孩子情緒對壘的過程中,孩子本身是忘記了自己所遭受的打罵和惡意的,相反,他們因為察覺到父母的情緒,會通過自己的行為,跟自己的父母認錯,進而讓爸爸媽媽開心。

從這一點來說,其實被打罵之後的孩子,不是在求饒,而是在“哄你開心”。

為啥孩子被打罵後不記仇,反而求抱抱?娃的真實心理動态令人心疼

産生被抛棄的恐懼

孩子在被吼罵之後,往往會用哭鬧的情緒表達,而這個時候,很多父母可能掌握不住火候,用“再哭就不要你了”這種語言來打擊孩子。

而越是如此,孩子的内心就越會缺乏安全感,進而陷入一種可能會被抛棄的“恐懼”。

這個時候,孩子會真的害怕自己被媽媽丢了,是以通過一系列的行為和情緒表達,試圖讓媽媽抱抱自己,隻有這樣,孩子才會感覺到安心。

為啥孩子被打罵後不記仇,反而求抱抱?娃的真實心理動态令人心疼

03.忒咪媽媽育兒小課堂:

其實,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些父母難免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降低吼罵孩子的機率呢?

拿我自己來說吧,我平常會記錄下來孩子的一些搞怪和溫暖瞬間,然後把這些照片當作自己的手機屏保,每次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會看一眼,然後剛燃起的怒火,慢慢就消失了。

作為媽媽,其實很容易被一些溫暖感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情緒爆發前的臨界點喊停,然後再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有效溝通和情緒疏導。

緊接着,對于孩子一些錯誤的行為,我們可以把“管教”的語言模式,轉換成鼓勵的方式。

比如說,把“你怎麼又這樣”、“你這麼做錯了”改成“你若是那麼做,可能媽媽會更開心”。

通過這種方式,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哦。

為啥孩子被打罵後不記仇,反而求抱抱?娃的真實心理動态令人心疼

養育孩子,是一件相對比較複雜的事情,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但是我們要盡量規避一些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用更加柔和的方式,既讓孩子健康成長,又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

雙管齊下,孩子才能擁有一個心理、身體都美好幸福的明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