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要讓孩子用意志力做事,成功率很低的,聰明父母選擇培養習慣

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每個人每天的意志力資源都是确定的。

當人做選擇、控制自己不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意志力就在衰減。

是以,我們容易下班回家繃不住脾氣,孩子在學校一天了,回家很難立馬專注于寫作業。——我們的意志力已經消耗殆盡了,我們沒有額外的意志力來控制自己去做一些看似必要的事情。

不要讓孩子用意志力做事,成功率很低的,聰明父母選擇培養習慣

是以,盡管意志力可以通過睡覺、進食來适當補充,但利用它來達到目的也不是長久之計。

你去觀察那些學霸也好、非常自律的健身人士也好,他們都不是靠意志力在做事,他們靠的是行為習慣。

習慣一旦養成,它就像一條平坦的道路,讓你很自然地沿着它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不需要消耗意志力,更容易成事。

是以我們在管理孩子的時候,要重點幫孩子養成一些非常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在日後的教養中就非常的順利了。

不要讓孩子用意志力做事,成功率很低的,聰明父母選擇培養習慣

那麼,怎麼養成習慣呢?

并不是說我們堅持21天做某件事就能養成一個習慣,而是要看習慣跟我們身體建立的聯系夠不夠深刻。

比如我們被開水壺燙了,那麼就在那一瞬間,我們就決定以後不再摸很燙的開水壺,這個習慣就固定了。這就是身體有了強烈的記憶。

然而,生活中大部分我們要做的事,都不那麼刺激,甚至有一些讓人讨厭,唯恐避之不及。

比如學習。

那麼這個時候要養成習慣,就要動一點腦子。可以從環境,重複,獎勵三個方面入手。

不要讓孩子用意志力做事,成功率很低的,聰明父母選擇培養習慣

先說環境。

拿幫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來舉例。

第一步不是每天重複讀書,而是提供閱讀環境。

試想一下,你家裡很多書,無論孩子在家的哪個角落都能順道拿起一本書,而且你和家人都愛讀書,孩子就浸潤在這個環境裡,自然而然的他也會開始讀書。若是再有他感興趣的書,開啟閱讀的阻力就更小了。

環境,其實提供了觸發資訊,到安靜的自習室你自然不會大聲說話,到歡樂的慶典場合,多半你也是滿臉喜悅。

環境就像一個場域一樣,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促使你做跟環境比對的事。是以說,養成習慣的第一步,提供合适的環境,一旦環境固定,就像你跑步的跑道定了,之後才是開跑。

不要讓孩子用意志力做事,成功率很低的,聰明父母選擇培養習慣

第二步,重複。

在環境中,在你固定好的跑道上,不斷地練習跑步,假以時日,跑步就成為習慣,一站上跑道就自然邁開雙腿。

當然,日複一日不容易,需要消耗意志力去控制自己,為保證效果,這時我們可以引入外部監督、增加阻力、設定獎勵。

外部監督很好了解,我們可以督促孩子,也可以讓其他人來督促自己;增加阻力是增加我們做某事的困難;

比如我很喜歡網購,為了省錢,我把自己的購物APP都解除安裝了,如果想買東西,用台式電腦操作。這就是增加困難,别小瞧此操作,效果非常好。

3.設定獎勵也是我要說的習慣培養的第三步。

不要讓孩子用意志力做事,成功率很低的,聰明父母選擇培養習慣

第三步,設定随機獎勵。

獎勵的目的是為了固化行為,當我們感受到行為被肯定,能得到切實的好處,自然會去重複。

而心理學早有研究,随機的獎勵更讓人欲罷不能——人都喜歡來一點點未知的驚喜。

我給孩子做了個抽獎盒,當她認真寫字,就可以抽一次獎,獎品不固定,有時候是一塊巧克力,有時是晚睡20分鐘,有時是一個玩具……

她特别喜歡,同時也通過這種方式,固化了自己認真寫字的習慣。

而以前我也試過給貼畫,給的次數多了,孩子也不稀罕了——人喜歡新鮮感。

不要讓孩子用意志力做事,成功率很低的,聰明父母選擇培養習慣

總結:

不要相信意志力,想讓孩子順利做一些事,要靠習慣。

想清楚自己想讓孩子有什麼樣的習慣,就去提供環境,在此之上利用增加困難、外部監督、提供獎勵三個工具促使孩子不斷重複。假以時日,習慣養成。

當好習慣固定在身上,孩子就如裝了助推器,進步快、飛得高。

本文結束,謝謝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