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春新韭,你吃了嗎?

南齊名仕周颙在隐居于鐘山時,文惠公子曾問他:“菜食何味最勝?”

周颙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春初的确是一年中吃韭菜的最佳時機,味道最好。同樣是韭菜,夏天吃,味道就沒那麼鮮,是以又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的說法。

初春新韭,你吃了嗎?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節選自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初春新韭,你吃了嗎?

農曆二月前後的韭菜不僅鮮嫩可口,還能溫陽驅寒,養肝護脾。

中醫素有“春夏養陽”之說。

春天氣溫冷暖多變,是以需要保護陽氣;同時,因春天人體肝氣偏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容易受到影響,是以春季适合多選一些溫性食材,祛陰散寒。

《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韭菜能“溫中,下氣,補虛,調和腑髒,令人能食,益陽,止洩白膿、腹冷痛,并煮食之。”而韭菜又叫“起陽草”,是養陽的佳蔬良藥,平日手腳冰涼的人不妨多吃。

初春新韭,你吃了嗎?

在《滇南本草》中有記載,認為韭菜“滑潤腸胃中積,或食金、銀、銅器于腹内,吃之立下”,認為韭菜能将消化道中的某些雜物包裹起來,排出體外,是以又有“洗腸草”的美譽。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韭菜含有較多的纖維素,每100克韭菜含1.5克纖維素,比大蔥和芹菜都高,可以預防習慣性便秘和腸癌。

初春新韭,你吃了嗎?

韭菜的養生功效

1、增進食欲

韭菜中含有植物性芳香揮發油,具有增進食欲的作用,老人、孩子适當吃些春韭,有益于增進健康。

2、疏肝養肝

春季養生先養肝,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韭菜為“肝之菜”。韭菜中含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發獨特的辛香氣味,有助于疏調肝氣,增進食欲,增強消化功能。

3、散瘀活血

《食療本草》記載韭菜能“利胸膈”,可治胸痹,有助于保護血管;它的辛辣氣味也有助于散瘀活血。

現代營養學研究也發現,韭菜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素,這些抗氧化物質能保護血管内皮不受氧自由基的攻擊,預防動脈硬化,有益于人體降低血脂,防治冠心病、貧血、動脈硬化。

4、潤腸通便

《滇南本草》中記載其能“滑潤腸胃中積。”韭菜還有一個别名叫做“洗腸草”,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粗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有助于緩解便秘,預防腸癌。

5、殺菌消炎

韭菜所含的硫化合物有一定殺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綠膿杆菌、痢疾、傷寒、大腸杆菌和金黃色葡萄菌。

6、護眼明目

葉黃素被稱為“眼黃金”,對于保護視網膜來說很重要,韭菜是葉黃素含量最高的蔬菜之一,每百克生韭菜葉黃素含量能達到18.2毫克,遠高于菠菜、西蘭花、胡蘿蔔等大家熟知的高葉黃素食物。

初春新韭,你吃了嗎?

韭菜雖好,厘清體質

《本草綱目》記載:“韭菜多食則神昏目暗,酒後尤忌”。是以一邊喝白酒一邊吃韭菜并不是什麼健康的飲食習慣。

胃有虛熱的人也不宜吃韭菜,比如《本草經疏》中記載:“胃氣虛而有熱者勿服。”一些瘡疔患者更是要忌口韭菜,《本草彙言》中明确提示:“瘡毒食之,愈增痛癢,疔腫食之,令人轉劇。”

有一種人最不适合吃韭菜,那就是陰虛火旺的人,《本草求真》中記載:“火盛陰虛,用之為最忌。”對于一些剛剛康複的人也要注意不吃韭菜,《随息居飲食譜》中記載:“瘧疾,瘡家,痧、痘後均忌。”

初春新韭,你吃了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