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拉屎太用力,到底有多危險?

拉屎太用力,到底有多危險?

這輩子你做過最用力的事情是什麼?

對于很多人來說,答案不是學習,也不是工作,而是拉屎。

蹲最久的坑,拖最麻的腿,拉最硬的屎。帶薪拉屎是一種幸福,便秘則是一場長久的折磨,要知道現在最真誠的祝福已經不是 「祝你一切順利」,而是 「祝你一路順暢」。

但便秘又總是那麼讓人難以啟齒。

誰能做到占據廁所一小時,還大聲說一句 「其實我還沒拉出來」?也隻能小心翼翼坐下,面目猙獰地開始搜尋,「怎樣才能痛痛快快上個廁所?」「現在開始提肛能有用嗎?」

經常拉不出來,是一種病

如果你總覺得自己上大号時很用力,糞便幹燥到像是要把肛門摩擦出火花,一星期都拉不出一次,不用懷疑,你便秘了。

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幹硬是便秘最為明顯的特征。

根據一項北京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74.8% 的便秘患者排便費力,69.5% 的人排便時間單次超過十分鐘,62.8% 的人一周排便的次數少于三次,甚至還有人需要 「上手」 幫忙 [1]。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症狀,且持續 6 個月還沒有得到緩解,那麼你很可能已經患上了慢性便秘,需要去醫院檢查下。

拉屎太用力,到底有多危險?

根據病因不同,慢性便秘可以分為功能性、器質性和藥物性三類 [2]。

功能性便秘更為常見,主要由結腸、直腸肛門的神經平滑肌功能失調所緻。器質性便秘則是由胃腸道疾病,或是累及消化道的系統性疾病引起的。阿片類藥物、抗抑郁藥等則可能誘發藥物性便秘 [2][3][4]。

便秘是一種難言之隐,但你并不孤獨。在中國,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并不低,為 4.0% ~ 10.0% [2],也就是說,每十個人裡,可能就有一個和你面臨同樣的痛苦。

但在拉不出來這件事上,女性和老人會更容易中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成年男、女性慢性便秘患病比例為 1:1.4,其中,80 歲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達到 37% 以上 [5]。

拉屎太用力,到底有多危險?

女性之是以更容易便秘,與生理結構有很大的關系。

與男性相比,女性的骨骼肌品質更小,肛門括約肌更短,而男性腹部肌肉相對更多,排便時腹壓更大,拉得也更加順暢 [6]。

此外,懷孕也會讓女性便秘患病率增加。天普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40% 的準媽媽都有體會過便秘的苦 [7]。有人甚至吐槽提前擁有了分娩的體驗。

這是因為在孕激素的作用下,結腸蠕動會減慢。特别是懷孕超過 6 個月時,因胎兒成長而變大的子宮還會壓迫到腸道,也讓排便變得更加困難 [2]。

而對老年人來說,牙口不好,膳食纖維本就吃得更少,加上活動不便或卧病在床,運動量也不夠,還有各種疾病纏身和多重用藥,都會讓便秘更加頻繁 [2]。

越 emo,越便秘

有些人可能好奇,既不是孕婦,也還年輕力壯,怎麼就還便秘了呢?這就要說到便秘的原理了。

排便其實是一個涉及到多部位的大工程。

不僅需要結腸、直腸正常蠕動,也要大腦參與進來産生便意,最後由肛門、盆底肌以及腹肌和膈肌一起協調運動,才能促使糞便排出肛門 —— 拉出來了!

而一旦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會讓你拉屎不順暢。

拉屎太用力,到底有多危險?

如果你經常 emo、不愛喝水、總是節食,還常常憋屎、缺少運動,就會更容易在以上排便環節上出錯,導緻便秘。

根據北京協和醫院劉巍、劉曉紅等人的調查,在有一定誘因下發病的慢性便秘患者中,由精神心理因素和飲食引發便秘的人數最多,分别占比 33.3% 和 19.1% [1]。

相信每個人都不會陌生媽媽經常挂在嘴邊的那句,「不就是因為你蔬菜水果吃少了嘛」。

這句話雖然不全對,但也有一定道理。

身體需要從食物殘渣中吸收更多的水,一旦糞便中含水量過低,就會變得又幹又硬,很難順利排出。而果蔬、谷類中的纖維可以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自然收縮,部分纖維還能幫助糞便鎖水,讓便便變得更軟,拉的過程更輕松 [8]。

拉屎太用力,到底有多危險?

但除了飲食,精神、心理常常會被忽略。

根據一項上海市便秘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焦慮狀态下患慢性便秘的風險是情緒健康者的 2.58 倍,失眠狀态下的患病風險是睡眠正常者的 2.44 倍 [9]。

這是因為精神心理問題會影響到胃腸道的感覺、運動和分泌功能,比如通過影響神經系統導緻結腸傳輸時間延長 ,進而引起便秘 [10]。

是以有些人會在備戰聯考的時候,因為過大的學業壓力十分焦慮、緊張,怎麼拉都拉不出來,一直到上大學便秘才得以緩解。

是以,保持快樂、睡眠充足真的很重要 —— 至少它能讓你拉的時候更絲滑。

我隻是便個秘,沒想到心梗了

便秘有多痛苦,沒經曆過的人還真的不知道。

特别是對于那些吃多少個火龍果都沒用的慢性便秘患者,每次拉屎是一場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折磨。

在 1700 位經曆過千錘百煉的勇士分享在知乎上的親身經曆裡,能窺見長期無法順暢拉屎到底是怎樣一種五味雜陳的體驗。

最突出的感受首先是費勁。不管采取什麼姿勢,使出全身力氣到大汗淋漓,也聽不到 「大珠小珠落玉盤」 的聲音。伴随一起的,還有憋得慌的難受,和糞便穿過直腸時撕心裂肺的痛苦。

拉屎太用力,到底有多危險?

除了拉的時候痛不欲生,便秘還是對生活的一場全方位重擊。更何況,便秘還很危險。

便秘就是引起痔瘡、肛裂、脫肛的重要原因。

幹硬的糞便會對肛門和周圍皮膚黏膜造成損傷,用力排便時菊花可能會因無法承受巨大的張力,出現皮膚裂開、流血不止的慘烈畫面。而長時間屏氣、增加腹壓,還會使直腸肛門靜脈血液回流障礙,久而久之,肛門、直腸就都出了問題 [8]。

并且,痔瘡、肛裂等引發的疼痛會使患者更害怕排便,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但你不知道的是,便秘其實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拉屎太用力,到底有多危險?

根據丹麥的一項大規模調查,便秘患者患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是正常人足足 2 倍,發生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以及心力衰竭的幾率也是正常人的 1.5 倍 [11]。

這是因為便秘時排便會更用力,進而導緻血壓突然升高,心髒負擔也急劇增加 [12]。

就曾有一位學醫的網友現身說法,投稿自己的 「社死」 經曆。在一次用盡全身力氣的痛苦便秘後,不僅肛裂流血,耗氧量劇增的心肌、使勁吸氣導緻的胸廓擠壓心髒,讓她眼前一黑,暈倒在廁所,直接被送進醫院。

說真的,可别覺得便秘是個小事了,快去治吧。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便秘

隻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在就醫前,哪個飽受便秘折磨的便秘星人又沒有想過自救呢?

他們已經嘗試了所有能嘗試的辦法,比如在飲食上加以注意,吃進大量火龍果、西梅、猕猴桃這些聽到名字、腸道都能立馬蠕動的水果蔬菜,牛奶、益生菌等各類飲品也通通不落下。

還有不少人想到通過瀉藥,甚至偏方來個痛快,每當拉不出來,就拿起開塞露往肛門怼,或是吃下幾顆排毒膠囊,喝下一杯潤腸清茶、酵素,恨不得立馬拉出個飛流直下三千尺。

有些方法見效了,但更多時候是一場空歡喜,甚至加重了病情。

拉屎太用力,到底有多危險?

比如瀉藥以及一些打着清理腸道名号的潤腸茶、酵素、蘆荟膠囊,其實含有番瀉葉、蘆荟、大黃等成分,屬于刺激性瀉劑 [3]。

長期使用它們,有可能出現藥物依賴、吸收不良和電解質紊亂,還可能損害患者的腸神經系統,影響腸道本身的正常運動,導緻結腸動力減弱,甚至引起結腸黑變病 [3]。

之前,「阿姨吃三年酵素腸子表面像蛇皮」 就曾上過熱搜,所謂的 「蛇皮」 樣,其實就是結腸黑變病了。當然,結腸黑變病現在看起來隻是單純顔色改變,不等于就有危險後果。

相比之下,開塞露等潤滑性瀉劑安全系數更高,但也隻能救一時之急。

事實上,對于那些被拉不出屎折磨到嗷嗷叫的便秘星人,最好的方法是丢下包袱,早看醫生,根據病因采取不同藥物或手術治療、生物回報訓練,并調整生活方式,才能早日恢複健康 [3]。

而對希望防患未然的朋友來說,保持每天 20 克的纖維攝入(均衡來自于全谷物、蔬菜、水果、菌菇等食物)、喝下充足的液體,以及多鍛煉,是保證次次通暢絲滑的最好方法 [8][13]。

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也有助于緩解便秘,比如借助早晨起床時的起立反射上個廁所,排便時集中注意力,不玩手機,另外,蹲廁效果也比馬桶更好 [2]。

話說最火的提肛運動有沒有用?

答案是,對部分患者有一點作用。雖然不能預防痔瘡,平靜腹式深呼吸和排便動作的練習可以鍛煉腹肌和提肛肌,促進排便 [14]。

是以不妨從現在開始,上班偷偷提肛,下班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收獲超短的拉屎時間和最順滑的體驗。

隻不過,對一些人來說,要是進了廁所半小時了還沒出來,也不一定是便秘。那隻是他們的一貫操作,畢竟,廁所是他們僅存的避風港了。

本文科學性已由女王大學病理及分子醫學碩士伍麗青、消化内科醫生魏玮稽核

*本文授權轉載自網易數讀

參考文獻

[1] 劉巍,劉曉紅,方秀才,周禮鲲,楊希林,柯美雲... & 龍峻标.(2010).北京地區門診慢性便秘患者多中心流行病學調查. 胃腸病學(02),95-98.

[2] 陳旻湖, 侯曉華, & 熊理守. (2019). 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 (2019, 廣州). 中華消化雜志, 39(9), 577-578.

[3] 林果為, 王吉耀, &葛均波(編). (2017). 實用内科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4]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2013).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2013,武漢). 胃腸病學(10),605-612.

[5] Chu, H., Zhong, L., Li, H., Zhang, X., Zhang, J., & Hou, X. (2014).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ipation for general population, pediatric population, and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4.

[6] Zakari, M., Nee, J., Hirsch, W., Kuo, B., Lembo, A., & Staller, K. (2017). Gender differences in chronic constipation on anorectal motility. Neurogastroenterology & Motility, 29(4), e12980.

[7] Shin, G. H., Toto, E. L., & Schey, R. (2015).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bowel changes: constipation and fecal incontinenc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ACG, 110(4), 521-529.

[8] Jonathan Gotfried. (2020). 默沙東診療手冊. Retrieved 10 March from https://www.msdmanuals.cn/home/digestive-disorders/symptoms-of-digestive-disorders/constipation-in-adults?ruleredirectid=449#v5612230_zh

[9] 沈峰,周惠清,陳光榆,範建高,宗春華,王志堅... & 李定國.(2012).上海市社群成年居民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學調查.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03),296-300.

[10] 朱麗明,方秀才,劉詩,張軍,李兆申,胡品津... & 柯美雲.(2012).全國多中心慢性便秘患者情緒和睡眠狀況的調查. 中華醫學雜志(32),2243-2246.

[11] Sundb ll, J., Szépligeti, S. K., Adelborg, K., Szentkúti, P., Gregersen, H., & S rensen, H. T. (2020). Constipati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Danish population-based matched cohort study. BMJ open, 10(9), e037080.

[12] Wald, A., Scarpignato, C., Kamm, M. A., Mueller‐Lissner, S., Helfrich, I., Schuijt, C., ... & Petrini, O. (2007). The burden of constip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of a multinational survey.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6(2), 227-236.

[13] 美國農業部營養資料庫. (2020). 食物. Retrieved 12 March from https://fdc.nal.usda.gov/fdc-app.html#/food-details/1102644/nutrients

[14] 朱芬芬,林征,林琳,張紅傑 & 王美峰.(2008).護理幹預對功能性便秘患者臨床症狀及生活品質的影響. 中華護理雜志(05),424-427.

策劃制作

作者|灰灰

資料|平凡の維

設計|白氣泡兒 豆漿 Kown 楊波浪

策劃|維克羊 | 監制:Feidi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