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期盼疫情盡快結束,但病毒和疾病本身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在突發疫情來臨的時候,如何有效控制它,達到一種平衡,在科學上我們常講‘三角模型’。”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上司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央視《新聞1+1》節目中介紹道,也就是說疾病和病毒的毒性、衛生健康系統的抵抗力和能力、公共衛生和社會面的幹預措施這個“三角模型”要取得一個最佳平衡。

問:什麼條件下可以回歸正常生活?
梁萬年:從理論上來說,疫情結束有幾個方面:病毒變異是變得越來越弱了,它的緻病力、它的傳播力越來越弱,對人的健康危害和生命威脅越來越小。疫苗更加有效,不僅僅是能預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防止感染了,預防重症和死亡率的能力更高了。有特效藥了,除了現有的有效藥物以外,可能出現了更有效的藥物,甚至是特效藥,早期就可以把病情阻斷。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疫情也在減輕,我們外防輸入的壓力變小等等。
這些綜合起來,看病毒本身,看它的危害度,看我們所具備的武器和手段,這些綜合起來才能讨論我們什麼時候可以來調整我們的政策,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回歸到正常的生活。
問:為什麼要堅持動态清零?
梁萬年:奧密克戎的傳播速度特别快,如果不施加幹預措施,它的傳播将是指數性的傳播。雖然奧密克戎導緻的疾病嚴重度不如德爾塔和先前的一些流行株,但它仍然有一定的重症發生率和緻死率。如果它傳播的人群基數大,尤其是對一些脆弱人群,比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總的基數大,再乘上它一定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那總的死亡人數和重症人數就會很多,勢必會對正常的醫療需求産生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遏制它。
問:為何不像國外一樣取消防疫措施?
梁萬年:各國所采取的防護政策和具體措施,是基于它的防控理念。中國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國自從疫情出現以來,一直在堅持動态清零,而且在不斷優化防控措施,可以說我們保護了人民免受所謂通過群體免疫、自然免疫這種自然感染的方式來遭受疾病的危害。我們主要是通過主動的疫苗免疫來增強抵抗力,來建構免疫屏障。
從國際上來看,一些國家選擇“躺平”是兩種免疫并存的,一個是通過自然免疫,也就是群體的感染,可以說已經有相當比例的群眾感染了新冠病毒,另一個是通過主動的疫苗免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也選擇“躺平”,不堅持動态清零,尤其是目前疫苗接種率,特别是全程和加強針的接種率還不完全高,不足以構成堅固的免疫屏障,勢必就會使群體龐大的老人、弱勢和脆弱人群容易造成感染。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堅持動态清零方針,堅持我們的政策和措施不動搖,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時間視窗。如果我們加強疫苗接種、加快科技研發,包括藥物的研發、疫苗的研發,我想我們也有可能有一個時機;可能奧密克戎又變了,變得更加溫和,傳播率和緻病率更加低,那就是我們最好的機會。是以在現階段我們堅持總政策、總方針不變,應該是最佳選擇,也符合中國的抗疫實際。(任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