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個方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成為玩伴中心

孩子的社交能力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嘀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太孤僻了,總是怯生生的不愛說話,又或者是過于活潑,和其他小朋友推拉搡......孩子如此缺乏社交技能,在懷疑他天性是否如此的同時,爸爸媽媽可曾想過,孩子的行為是否和成人交流的模式有關呢?

孩子社交障礙的表現

1、孩子看到小朋友就喜歡往一起湊,但是稍不如意就推人、咬人,鬧得大家都很不愉快。

2、孩子在家還挺活潑的,但是一到外面立刻就變得怯生生,不是躲在家長身後不敢出來,就是十分羞怯地看着人家不敢說話,更不敢與人有任何身體的接觸。

3、孩子隻偏愛某種類型的小朋友,跟這類小朋友在一起常常會玩得很開心,但是跟别的類型的小朋友在一起就容易出現交往“障礙”,不是寶貝躲着人家,就是人家不肯再跟寶貝玩耍。

七個方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成為玩伴中心

孩子缺乏社交能力的原因

1、家人與孩子的交流模式不恰當,導緻孩子在與撫養人交流的過程中習得了錯誤的交流方式。比如,家長總喜歡支配和指令孩子,那麼外出以後,他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别的小朋友。如果家長凡事都無條件地滿足他,走出去,他也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希望别人無條件地滿足他。

2、總是被關在家裡,或者即便外出,家長也很少鼓勵他與人交往,缺少與他人交往的機會與體驗。

3、即使家長鼓勵寶貝與人交往,但是他與人交往的經曆帶給他很多不愉快的體驗,導緻他對與人交往産生恐懼情緒。比如,家長為了顧全面子,總是強迫寶貝分享,或者與人交往時,寶貝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等等。

七個方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成為玩伴中心

4、當然,還會有很多别的因素影響到寶貝社交技能的提升,在這些影響寶貝社交技能的誘因中,家長可能會更看重其他的因素,而本身與寶貝交流的模式常常很容易被忽視。實際上,寶貝最初的社交技能都是通過觀察與模仿父母和其他家人與他以及外人交流的模式中習得的,并且,這些習慣性的交往模式會留存在他的潛意識之中,對他一生都産生深刻的影響。是以,關注家長與寶貝交流的模式,對他社交技能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7種交流方式

1

平等的方式

用指令式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他會從父母的話語中獲得一種無能感、恐懼感、被脅迫感,他要麼反抗,學着以同樣的方式跟人交流,要麼就順從,并且在别人面前也變得很軟弱可欺。

平等的交流模式是讓彼此都感覺很美好的一種方式。比如,我們想要寶貝好好吃飯,對寶貝說:“吃點胡蘿蔔吧!”小家夥可能牙關一咬:“不吃”兩個字就蹦了出來。“那吃顆豌豆吧!”小家夥依然牙關一咬,來了“不吃”兩個字。

與其這樣和寶貝溝通,不如換一種方式:“你想先吃胡蘿蔔還是先吃豌豆?”這種提問方式不會帶給寶貝脅迫感,既尊重了他的選擇,同時又不至于讓父母失去威信。

七個方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成為玩伴中心

2

共情的方式

無論父母想要引導寶貝做什麼,首先要體察他的感受,并以适當的語言表達父母對他情緒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再表達父母的期望,寶貝通常就會比較容易接受。

比如,很晚了,寶貝早該睡覺了,可是他還是鬧着要看某個卡通片。父母就可以這樣來跟他交流:“這個卡通片真好看,你很想現在就看完。可是現在該睡覺了,真是可惜,但是我們可以明天再繼續看呀。”

七個方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成為玩伴中心

3

開放的方式

當父母跟寶貝談論什麼話題的時候,最好多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讓他有更多思考的餘地。非開放式的問題則會限制寶貝的思維,讓他簡簡單單以一個詞就對付過去。

比如,看到一株紅色的小花,如果我們隻是問寶貝:“這朵花是什麼顔色呢?”他的答案就隻有一個“紅色!”相反,如果我們問他:“你看看,這朵花和那邊那朵花有什麼不一樣(有什麼一樣)呢?”他就可能觀察出這兩朵花之間許許多多的不同或者相同之處,他就有了更多表達自己的機會。

如果我們問他:“你猜猜,這朵花是怎麼長起來的呢?”他就可能想到很多或者很科學,或者充滿了童趣和幻想的描述。

七個方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成為玩伴中心

04

積極肯定的方式

沒有比積極肯定的模式更能激發一個人的好情緒,調動起一個人交流的興趣的了。比如,當我們看寶貝正在塗鴉的時候,與其去指導他兔子應該怎麼畫,小草怎麼畫,不如看了他的畫來上一句:“你這些小草畫得不錯哦,綠綠的,有的地方稀,有的地方密,就像真的草地一樣。還有這朵小花,紅紅的,配着綠色的小草很漂亮呢!”

05

幽默有趣的方式

幽默有着化尴尬和敵對為輕松與友好的魔力。時常給寶貝來點小幽默,我們不僅可以輕松化解寶貝跟我們之間的對抗情緒,同時也有助于培養他幽默的特性,對他未來的人生會産生非常好的影響。

七個方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成為玩伴中心

比如寶貝從外面回來,小臉上全是泥巴,與其非要捉着他立刻去洗臉,弄得他大哭一場,不如先抱他去鏡子前面看看:“嘿,看看我們家小寶貝,都成了一隻髒臉小花貓了。我們快去把小貓臉洗幹淨了吧。可别讓人家看到我們這個小髒樣子哦!”以這樣的方式說服他,就會很容易變得比較配合。

06

靈活變通的方式

一根筋非要做某個事情常常會弄得彼此都很不開心,遇到需要轉換局勢的情形,不如改變一下我們那種古闆的處事方式,也許一切都很順利就解決了。比如,到了吃飯時間了,可是寶貝非要看卡通片,就是不肯去吃飯。

與其弄得他飯前大哭一場,或者由着他繼續看很長時間,等得飯都涼了,不如這樣來處理這個事情:“這個卡通片真好看。來,我們試試看,坐在餐桌前吃飯能不能聽到卡通片裡的聲音好不好?”一旦他到了餐桌前,他的注意力被轉移,寶貝可能很容易就會忘記看卡通片的需求,轉而投入到吃飯這件事情中去了。

七個方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成為玩伴中心

07

帶故事色彩的方式

人類天性都是喜歡故事的,帶有故事感的描述往往更吸引人,也更容易被接受。經常以帶有故事感的方式跟寶貝交流,他也就能慢慢學會生動有趣地描述某些事物。

比如描述在花園裡看到的小狗,用“我們在花園裡看到一隻小狗”就遠不如這樣來描述更令人印象深刻:“我們在花園裡玩耍,一隻小狗跑過來,沖着豆豆‘汪汪’地叫喚。豆豆快吓哭了,趕緊跑到媽媽身邊。媽媽抱起豆豆,扔給小狗一個小絨線球,小狗叼着絨線球開心地玩了起來……”

七個方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成為玩伴中心

家長需要了解的知識

1、孩子的社交能力是三大基本素質中十分重要的一課。孩子的社交萌芽是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家長承擔着無比重要的責任,在所有社交關系中,要學會尊重每個孩子的社交狀态,以他們自身為基準去界定社交規則。

2、内向不善表達的孩子,他們因為缺乏安全感而處于謹慎和觀察狀态,家長不要貿然的去引導他們去參與團體活動,而是先邀請他去觀察和探索環境,當他們感到安全後,進行一對一的社交,以保證孩子能夠對旁人達到一定安全度和信任度,最後一步才是進入小團體,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才能讓孩子真正打開心扉去大膽觸碰世界。

3、過于活潑和肢體語言過多的孩子,需要耐心的告訴他“我知道你很喜歡ta,但是你這樣的做法可能會讓ta有困擾”讓孩子懂得自己有表達愛意的權利,同時對方也有拒絕自己愛意的權利,不會因被拒絕而低落,引導孩子用内斂的方式去表達、去溝通,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去表達自己,讓小朋友懂得邊界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