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宅家學習,如何保持“母慈子孝”避免“雞飛狗跳”

最近,吉林、東莞、南京、廊坊等城市的疫情情況“反複”,部分學校開啟了在家“雲學習”模式。

加長版寒假的到來,親子之間相處時間變多的同時,“母慈子孝”情況很容易變成“雞飛狗跳”。

親子關系是家庭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非常時期,更加考驗親子關系的和諧與否。

相看兩厭?居家學習才是親子關系惡化的“導火索”?

“每天上網課,磨磨蹭蹭才起床,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總是一邊玩一邊聽,稍微說兩句,就說我發牢騷,我還需要在家工作,工作壓力加上孩子不聽話,真是讓我十分焦慮。”這是群裡一位家長吐槽兒子的話。

除了她,還有很多家長反映,疫情期間的親子關系變得有些“緊張”,很容易就引發了“家庭大戰”。

疫情宅家學習,如何保持“母慈子孝”避免“雞飛狗跳”

居家隔離期間,孩子和父母吵架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父母對孩子有很多期待,如:早睡早起、努力學習、少碰手機、不打遊戲、勤奮努力等。

但是在父母反複的強化下,在孩子眼中,這些都變成了催促、唠叨和嫌棄,管的越嚴,逆反心理越嚴重、越叛逆,如此惡性循環。

那麼身為父母該如何平息“戰火”,應對“宅家”親子沖突呢?

1.

放平正确看待孩子狀态

家庭天然就有放松的氛圍,居家學習缺少學校的集體限制,面臨的壓力減小,孩子對自我要求比較放松散漫,這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

試着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孩子,我會有什麼感受?

在理性的基礎上跟孩子平等對話。

有時父母面對孩子問題容易大題小做,瞬間情緒“上頭”,這個時候可以問下自己:

我的負面情緒真的是因為孩子嗎?還是因為疫情、工作壓力或者其他原因。

解決情緒的源頭才是正解。

2.

主動增強負面情緒管理能力

人人都有情緒,情緒也沒有好壞,我們不應該控制情緒,而是管理情緒。家長更應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當識别到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延後評價,先離開現場,穩定下情緒。

既不采用爆發的方式(如:指責、怒罵孩子),也不壓制自己的情緒狀态(如:不溝通、憋着感情),而是和孩子選擇合理的方式積極表達情緒。

比如對孩子說,我現在很生氣、情緒馬上要爆發了,我要暫停一下,等我冷靜一點再跟你談,或者做做深呼吸。

疫情宅家學習,如何保持“母慈子孝”避免“雞飛狗跳”

3.

抓大放小,要有邊界

抓大放小,大事上有原則,小事上有邊界。

比如不能逃網課、一定要寫作業等大事,要講原則。但在無傷大雅的生活小節上,盡量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過分幹涉。

要尊重孩子的心理邊界,不要過度管控孩子,比如進屋前敲下門、不強制孩子開着門學習。

如果事事作陪,家長也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比如每天陪寫作業,學習仿佛變成了家長的事。

4.

勞逸結合,合理安排時間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全家的生活、休息、健身、學習、娛樂等安排做成一張時間表,各做各事,互不打擾。

控制孩子手機使用時間,和孩子約定好每天使用手機和網絡的時段、市場等,共同遵守制定的規則。

很多家長因疫情隔離在家的同時,也有工作在身,不要過度以孩子為中心,做好自己的事情,轉一下注意力,也能進一步緩解焦慮。

疫情期間,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态,我們不能像養寵物一樣養孩子,而應該建立一種陪伴和共同成長的親子關系。

媽心理開通了默薇老師的視訊号

趕緊關注起來啊!

你點的每一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繼續閱讀